这是开国后的第一次朝会。朝王钟响过,大臣蜂涌一般进入大殿。紫宸殿里布置一新,窗明几净。众臣进了大殿,见武则天早已到来。她端坐龙椅,等待大臣朝拜。众臣见状,一齐跪下山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来到殿台前,笑容可掬地讲道:“今日是大周国的第一次朝会,开国第一件事应该如何?”
众臣高呼:“大封功臣!”
武则天朗声答道:“众卿言之有理。新朝伊始,大封功臣,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婉儿宣旨。”
上官婉儿声情并茂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嗣为建昌王,封傅游艺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为地官尚书、杨再思为凤阁给事中,钦此。”
六人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巡视着殿台下,神情庄重地问道:“今日封了六人,众卿有何异意?”
众人参差不齐地嚷道:“臣无异意。”
武则天解释道:“新朝尹始,大封功臣,此乃惯例。众卿不必惆怅,只要努力办差,功在社稷,朕都要封赏的。”
众人高呼:“陛下英明!”
众臣猜想:新皇登基,定会宣示一些改革新举措。不料,武则天笑吟吟地讲道:“多日以来,为筹备新朝大典,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朕太累了,尔等也累了吧?散朝!”
转眼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天朗气清。这一日,武则天带着上官婉儿、太平、田归道出了玄武门。这时,狄仁杰也在宫门前下轿。
狄仁杰一见武则天,慌忙大礼参拜。他一揖高呼道:“臣参见陛下。”
武则天望了狄仁杰一眼道:“狄爱卿,平身。”
狄仁杰又是一揖道:“陛下召见微臣,不知为了何事?”
武则天数落道:“何事,无事就不能召见你了?整天不是国事,就是朝事,把人都累死了。”
狄仁杰随声附和道:“陛下,珍重龙体要紧啊。”
武则天乐呵呵地问道:“今日天晴气朗,春光明媚,随朕到野外散心如何?”
“臣遵旨。”
出了长夏门,便是另一番景象。春风拂面,杨柳吐翠,桃花红云,梨花白雪,碧绿的麦苗一望无际,让人赏心悦目。武则天、太平、狄仁杰、田归道、上官婉儿走在官道上,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
武则天旧事重提,她不禁问道:“狄爱卿仍在恨朕吗?”
狄仁杰匪夷所思地问道:“陛下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不知恨字从何说起?”
武则天莞尔一笑:“你在豫州有善政,朕却将你一贬再贬。明知是朕的错,岂不恨朕?”
狄仁杰决非等闲之辈,他兜着圈子奉承道:“有道是雷霆雨露,皆是皇恩。臣能不知这个道理?”
武则天进一步试探道:“凭心而论,你在豫州深得人心,却有人说你的坏话,可愿知道此人是哪个?”
“臣不愿知。”
武则天好奇地问道:“有的人受了委屈,四处打听谁在背地说了他的坏话?你为何炯然不同?”
狄仁杰大度地讲道:“臣以为,陛下乃得道明君,陛下以为臣做错了,臣应该改正。陛下认为臣做对了,是臣的荣幸,何必要知道那人是谁?”
武则天认为狄仁杰在唱高调,所以并不相信。她继续问道:“别人以牙还牙,你却以德报怨,不知是何道理?”
狄仁杰长叹一声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个在陛下面前说臣坏话者,也许是为了江山社稷,并非为了私利。臣与他同朝奉君,意见相左,也属正常。若冤冤相报,岂不显得微臣太无器量?”
武则天长叹一声,不由称赞道:“狄爱卿不光大才,亦是大度。”
狄仁杰奉承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若论大度,乃为陛下。宋璟多次顶撞陛下,陛下不也宽容了他吗?”
武则天笑逐颜开地夸道:“爱卿真会说话,讲得朕心花怒放。经过长期观察,朕发现爱卿有三能。”
狄仁杰不经意地问道:“陛下错爱了,不知是何三能?”
武则天如数家珍地讲道:“爱卿能事,乃为大才;爱卿能容,乃为大度;爱卿能言,乃为善辩。”
狄仁杰谦虚道:“陛下取笑了。”
众人信马由缰地走着,不料,一条小河拦在面前。那河面并不宽阔,河水静静地流着。武则天望着河水问道:“狄爱卿,没有桥如何过河?”
狄仁杰看也没看地答道:“如何没桥?”
武则天向远处眺望,河面上一无所有。她疑惑地问道:“狄爱卿,桥在何处,朕如何视而不见?”
狄仁杰指着脚下,有所发现地答道:“陛下,请往这里看。”
武则天淡淡一笑道:“这不过一条小路,朕问的是桥。”
“有路便有桥。”
“这么小的路,前面也有桥?说不定是田间小道。”
狄仁杰也不答话,径直向前走着。他一边走,一边哼唱道:“有大路便有大桥,有小路便有小桥。”
众人绕过一座小山,河面上果然有座小桥。这是一座青石独孔桥,桥虽不大,看去却很结实。武则天望着小桥,佩服地问道:“狄爱卿,你如何知道前面有桥?”
“此地臣未曾到过,凭感觉而已。”
武则天思索道:“感觉?那你再感觉一次,今日会发生甚么事?”
狄仁杰想也没想答道:“当然是好事。”
“到底何事?”
“当然是让陛下高兴的事。”
“你说清楚,具体何事?”
狄仁杰急得面红耳赤,不由恳求道:“陛下,若能料事如神,臣岂不成了诸葛孔明?”
过了小桥,顿觉春风送暖,花香阵阵。武则天兴奋地叫道:“啊,好香!不知是何花香?”
上官婉儿嫣然一笑道:“陛下,像牡丹花香。”
武则天喜出望外地夸道:“还是婉儿聪明,如今正是牡丹开花的时节,定是牡丹花香。”
上官婉儿四处眺望,并无发现牡丹。她纳闷地问道:“果然牡丹花香,不过,这花种在何处?”
太平向远处一指:“母亲,你看。”
武则天向远处望去,果然有个小小的牡丹园。她神情振奋地喊道:“果然牡丹花开。随朕一同观赏如何?”
一块不大的田地里盖了几间土坯房,房子外面种着一片牡丹。一少妇见有官人到来,吓得撒腿就跑。
武则天在马上责怪道:“此人为何见了朕落惶而逃?”
田归道勒住马头道:“陛下不必动怒,待末将将她抓来。”
武则天嗯了一声阻止道:“不可强制,须好言相慰。”
“臣遵旨。”
小路上,那少妇没命地奔跑,田归道策马追赶。不到半个时辰,便追上了少妇。
田归道见少妇摔倒在地,他一边搀扶,一边问道:“大嫂啊,皇帝找你问话。为何仓皇而逃?”
少妇爬起来夺路又要走,却被田归道一把抓住。他愤愤斥责道:“皇帝找你问话,为何避而不见?”
少妇不安地问道:“可是则天大帝?”
“正是。”
“哎呀,小民的死期到了。”
田归道不解地问:“皇帝爱民如子,你何出此言?”
少妇哭泣道:“民女有罪,罪在不赦。”
牡丹园不大,大约有四五亩的样子。四周以黄杨为墙,青绿可爱。田间的小路把花园分成四部分,每一小园中,品种、色泽全都一样。红的皆红,白的皆白,格外分明。紫牡丹艳得像天上的彩霞,白牡丹像雪一样圣洁,黄牡丹开得耀眼,像地里撒了一片金子,夺目争光。更可爱的是红牡丹,它红中透粉,粉中显白,白里透红,像二八妙龄少女的脸庞,露出一丝羞涩。
武则天称赞道:“婉儿,牡丹可谓天下第一花,雍容华贵,姹紫嫣红,像不像你们大姑娘?”
上官婉儿奉承道:“陛下取笑了。依臣看来,牡丹倒更像陛下。”
武则天摇头否认道:“胡说八道,牡丹不像你们这样的大姑娘,如何像朕这个老太婆?”
上官婉儿振振有词,讲得天衣无缝。她一一解释道:“陛下人中之王,牡丹花中之王,此乃一像。”
“如此说来,还有二像?”
上官婉儿笑嘻嘻地答道:“当然有啊,牡丹倾国倾城,陛下国色天香,此乃二像。”
武则天虽听出婉儿在奉承,却并不计较。她乐不可支地笑道:“婉儿夸得朕晕晕乎乎,摸不着北了。”
上官婉儿接着讲道:“牡丹与陛下一样,刚正不阿,经历坎坷,此乃三像。”
上官婉儿的话,虽说牵强附会,武则天却甚为开心。她巡视着众人,喜出望外地问道:“诸位,朕果然像牡丹?”
众人顺水推舟地答道:“陛下比牡丹还要喜人,还要靓丽!”
武则天乐得一阵大笑。
d看小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