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文无关】——————
白锦是一只鲛人公主,也是全世界最后一只鲛人。十五年前武林各门派直捣鲛人族点。对鲛人进行毁灭性的残杀,言鲛人善蛊,为世人所不容,白锦被母后藏于巨大的河蚌之中。此次灾难除了白锦,全族上下无一生还。
十五年后她现于人前,收了鱼鳍,化尾为足,肤白如玉,化作昳丽女子。
赤足于天地间,她笑,天地苍茫,竟无一是她的容身之处。
雪地之中她拾起他,襁褓中的他眉头紧皱,哭声微弱,一个曾经灭过她全族的后代呢,她讽刺。
红色襁褓中的生命脆弱不堪,只要她稍动手指,他就能泯灭于世间,就像不曾来过。
五年后,
“师父!”
他濡目的目光似乎从没从她身上移开过,他生命中也只有她一个。
“尘儿将来想做什么?”五年后的白锦姿容依旧,岁月不会在鲛人身上轻易染上痕迹。
她终究是心软了,曾经的小肉球已经长到快及她腰部。
“做一个大侠,名扬天下!”白无尘目光灼灼,星眸里向往的光芒赛过那天上的璀璨繁星。
白锦轻笑,不语。
又是十年,武林频频发生无故死亡事件,一时间人人自危,然而无论怎么防范,这只是个开始。
血腥味在江湖弥漫,无孔不入的凶犯闹得终日人心惶惶。
“师父,最近江湖越来越不太平了,你就不要出去了,以免发生危险。”白无尘拦住又要出门的白锦,眉间的忧色隐约可见。
“尘儿,你这是不信为师?”白锦含笑,敛尽眸子里的复杂。
“不,师父,我知道师父武功高强少有人能及之,可徒儿不愿师父发生任何意外。”
“不怕。”白锦揉了揉白无尘的脑袋,徒儿竟是比她高出快一个头了,曾经亲密得动作如今甚至要踮起脚尖。“为师有这个。”
“这是……”白无尘第一次看到这种珠子,红艳艳得犹如沁了血。
“这是骨珠,可活死人肉白骨,号称能在阎王手里抢人的珠子呢!”白锦素手轻抬,让手中的骨珠现于阳光之下,折射出剔透的光芒。
“真有如此奇效?”不怪他好奇,他从未在江湖中听说过有如此神物。
“当然,这是鲛人族的至宝,只有一颗,传于蛟王后裔。”白锦的笑容早已消失于唇齿之间,眼里只有对骨珠的虔诚,和对回忆无尽痛苦的深渊。
“师父,你在想什么?”
待白锦回过神,身边的徒弟不知何时担忧的看着自己,白锦摇头,目光悠远。
“师父,既然如此,那些东西你可要藏好了,切莫让人得了去。”
“那是自然。”白锦轻笑,复杂的神色尽散。
……
“听说了吗?昨晚又死人了,是盟主的兄长,据说他兄长十五年前还为江湖铲除鲛人做出过贡献呢?”
“谁说不是呢?可谁也没见过这凶手长什么样。”
“据说武林盟主及时赶到伤了那凶手呢,不过蒙着面谁也没看出来。”
“可惜了,又让那魔头逃了,不知道下一个又是谁。”
“哼,若是让我看到他,一定要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为那么多无辜武林人士偿命。”
“你得了吧……”
???旁边桌子上青衣斗笠的人握紧手中剑,周身气息都凝固了下来。
“哗!”的起身,同时一锭银两被镶嵌在了桌子上,随后绝尘而去。
他走后,小二咬牙想要拔出银两,却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只得满头大汗的找来了掌柜。
……
“师父,你在吗?”纱幔里若隐若现,白无尘不确定他师父在不在里面。若放在平常他也不会这么失了规矩,擅闯师父的闺房。
“尘儿,找我何事?”
声音平稳没有发颤,白无尘疑虑消了一些,“师父可曾用过膳食?”
“今日有些乏了,尘儿你自己吃,不用理会为师。”悦耳的声音犹如珠落玉盘,好听的很。
他的师父的容貌好像从小到大都没有变过,声音也一样。
白无尘刚想退下,微风轻扬,纱幔褪去一角,带有血迹的黑色夜行衣现于眼前。
白无尘震惊之下扯下纱幔,昳丽女子靠在床头,身上的纱布有血迹渗出。
“什么时候的事?”
“昨晚。”
“盟主的兄长是你杀的?”
“是。”面对他的质问,她毫无闪躲,甚至连眼神都懒得施舍。
白无尘后退几步,无法想象一直以来危害武林的魔头竟是他最为亲近的师父。
师父的夜不归宿他只当她有要事要做,师父对人性的淡漠他只当她不善交际,师父昨晚的翻墙而入他只当她是心血来潮,如此试探他心里又能有多好过?
然而当她毫无顾忌的承认那一刻,他还是不曾准备好,除了逃离,亦不知如何做。
枫叶大片飞扬,剑锋划破天际,劈开虚空,却斩不断心里凌乱的思绪。
落幕,黄昏。
昔人已去。
空荡荡的纱幔还散落在地,床上的余温早已冷却。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书籍采集于互联网,本站全自动蜘蛛爬行,无人工干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法及损坏国家利益的内容,请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北京时间10:00-18:00内删除)
版权保护删除内容请联系Email:267362373@
Copyright?2016读来读往AllrightsReserved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0972秒
沪ICP备16026625号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沪)字12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5]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