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无心去写,忙于俗务,本该暂停,但限于三个月封号,不得不应付,先应付一下,但是,这个故事会继续的,而且会更精彩,敬请关注……在淄川,明代就设有龙泉乡,清代仍设龙泉镇。据考,该地原有东店庄、西店庄、桃园庄、龙泉庄、北龙庄等数个小村,约在明代之前便联结成一个大村。该村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在村西低洼处有泉水自石刻龙口中流出,因而取名龙口。龙口是淄川历史上东南重要集镇,一条铺石大道穿庄而过。街上高大的石牌坊,宏伟壮观;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一进龙口南门,在铺石道的东边有一个铁牛,头朝南而卧。日久天长,人们经常去抚摸它,虽是生铁铸成,铁牛却浑身铮亮,说起这个铁牛,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清光绪年间,有一天,龙口街上来了一位老者,衣服破旧,披头散发,两只脏手不知道多久没洗了,黑乎乎的,一双手却举着一个硕大的面火烧。一边沿街走一边叫喊着:“大火烧,大火烧,龙口大火烧。”街上的人都没有认识他的,以前也从未见他来卖过火烧。且手中火烧特别大,别说一个人吃不了,一家三四口人也一顿吃不了。再看他披头散发、破衣脏手,看了都恶心。所以老者沿街喊了一上午,人们看看即走,也没人理他。已经是午饭以后了,天又较热,老者还是沿街叫喊“龙口大火烧”。路过一个杂货店时,店主见老者骨瘦如柴,年纪那么大了,满头是汗,双手举着硕大的火烧喊了一个上午了,也挺累的,顿起恻隐之心,就叫老者进店,拿座位让老者坐下,赶紧让小伙计给他端了水来,让其喝点水,休息凉快一下。知老者还没吃饭,即赶紧让小伙计把没吃完的饭菜端来,让老者赶快吃饭。老者也不客气,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会儿即吃饱了,喝了点水,连个“谢”字也未表示,只是出门以前对店主说:“我也没啥谢你,只是你听信我一句话,龙口要发生一场大火灾。你什么时候看见街上牌坊下石狮子的眼红了,你赶快带着老婆孩子及值钱的东西顺街出南门逃命,即能躲过这一劫。”未等店主细问,老者已迈出店门,再叫老者拿着大火烧,老者已不见了。回头再看桌上的大火烧,也化作一阵白烟不见了。店主半信半疑,即让儿子每天去看狮子眼睛是不是红了。小孩天天去看狮子眼睛是不是红了,其他小孩好奇,即问你看狮子的眼睛红不红干啥。店主的儿子说:你甭管。其他几个小孩为了逗他,到了晚上即偷偷地用红砖将牌坊上几个狮子的眼睛全抹红了。第二天一早,店主的儿子来到牌坊前,一看狮子的眼睛全红了,赶紧跑回家,进门就喊:“爹,狮子的眼睛全红了”。店主一听,老者说的话果真应验了,即信以为真。赶紧收拾钱财,带着老婆孩子跑出了龙口南门。刚出南门,回头一望,南门里燃起熊熊大火,浓烟直冲云霄,顿时狂风大作,呼啸北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力,不长时间大火从龙口庄南头烧到庄北头。风戛然而止,火也顿时熄灭。整个庄子只剩杂货店主家的房子完好无损,其它全部烧光,一片焦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侥幸活着的人们从慌乱中冷静下来,细想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蹊跷时,这才恍然大悟,头几天老者满街喊“大火烧,龙口大火烧”,原来是“龙口(被)大火烧,大火烧龙口”。为了避邪镇灾,请了先生看了看,说:“龙口这条龙是条火龙,须用水牛镇住他才行。”于是用铸铁做了只水牛,卧在龙口南门里。从此龙口再未发生大火,村人都平安无事。五十年代时,铁牛还在路旁,但已被土埋了半截。不知什么原因,现已不见了铁牛。龙口这场大火,民国年间《县志》有记载:“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元日,南虹见。四月大风,拔树木,毁伤庐舍。城南龙口庄,大火烧毁民房五千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