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张星原情绪变好,事情就不存在了。
所以当星期一到来,张星原还是带着忐忑的心情到达办公室,不过她很快就发现没人关注她提心吊胆的事。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杂志销量问题上。
杂志趁周末时出了厂,由集团发行部统一推广到市场上,报刊亭、书报小店、商务茶楼、酒店机场等各种场所,所有该有的渠道都会一一配送到位。
这些渠道都是早几百年就配置好的,除了个别做优惠活动、现场推广的时段,每次发行力度都一样,没什么差别。
但是,这次的销售量和上期相比,却下滑了很一大截,所以主编大人不开心了,办公室气压自然也跟着低下来,大家都低调做人,生怕被主编的气波及到自己头上。
其实和以前各期的销量相比,还是在一个平均水平线上的,就是上一期卖得太好,这期的情况就显得有点扎眼了。
张星原感叹,所以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在低气压中过了几天,销量还是没有什么显著的提升,这天开会,主编不出意外的把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让大家讨论了。
原因当然是众说纷纭,但有一个是大家都一致认可的:上一期有张星原做的刘生独家专访,有噱头,粉丝愿意购买;而这一期版面上几乎全是编稿和网上早已传开的消息,整本刊物没有现场没有独家,最吸引眼球的,不过是于琳琳负责的一个青春电影系列封面主题,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也是正常的。
她那个封面主题的做法,说白了也是编稿那一套。把最近几年来几部票房不错的青春电影一一点评一番,再附上主演们的演艺发展经历和迎合粉丝的花痴内容,是她做得很顺手的一种方式。
当然,于琳琳依然坚持自己的路线,只负责点评剧情和梳理男演员发展脉络,女演员那部分还是吴洋跟她合作的。
李娟在心里默默给张星原点了个蜡:“销量好的时候没拿出来表扬,销量差了才提这事儿,这不是让她当靶子吗?”
再加上这么一对比,就好像是说于琳琳不如张星原一样。
其实并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文章内容和定位造成的偏差,可这不妨碍于琳琳在心里又给她记上一笔账。
于是关于杂志定位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了起来。
之前在鲜果小驻吧,张星原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虽然那些年轻追星族们喜欢专访、影视歌作品点评这种稍显高端的正面内容,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娱乐杂志最大的受众群体。
最大的受众群,反而还就是那些茶余饭后聊聊名人八卦的普通市民,他们人数众多,生冷不忌,有话题有趣味的都乐意瞅两眼。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纸张劣质印刷劣质,翻开一摸一手油墨的八卦刊存在。
这其实在她的工作而言,也是挺矛盾的一个存在。
虽然只是杂志定位不同,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但是相对而言,张星原还是更喜欢《今日明星》的风格。
因为这个风格定位问题,杂志社里每年正式非正式的都要争论好几次,每到这种时候张星原基本都不怎么发言,就算点到名了,她说的也没什么建树,总是跟着大部队。
不像于琳琳那么有热情,一有机会就极力建议杂志定位再往上提,恨不得一步登天,马上换国际标准大开本、100G铜版纸升级120G哑粉,期期请大牌拍封面做专访、外派记者撒遍全球……
她的想法,是用高端解决小众。
也许于琳琳的想法是对的。至少她知道花花就从来不买八卦刊,但要是有她欧巴们封面、专访、画报的高端杂志,管它是日韩欧美哪儿出的,都会想方设法买回家收藏。
可是张星原也知道,单位要讨论的只是是否降低定位,传媒集团根本不可能砸钱把他们这个可有可无的娱乐杂志往高格调刷。所以她选择不去说不能办到的事情,能保持现在的定位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以前的讨论基本上就都只是只讨论讨论,因为大部分人的意见,也是她所希望的方向,所以最终还是维持了原来的定位。可这次看主编的态度,感觉真有点要调整的意思了。
原本就不是特别有兴趣的工作,如果还变成让她反感的,那就太伤感了。
所以从杂志出刊前到出刊后,除了在鲜果小驻那天,张星原都在生活在低气压里,感觉小帅哥们也治愈不了她了。
星原:“我不开心,我要吃好吃的,要去买买买!”
阿道:“哎呦我的小宝贝儿,你这是怎么了,被凶杀案吓到了吗?”
报刊网络成天推送,她当然知道张星原住处附近发生凶杀案了。
星原:“没吓到。最近工作好闹心!”
花花:“星原姐!正好我想约你喝咖啡,我们周末去买买买吧!”
星原:“好好好,就这么决定了!”
阿道:“喂,你们就不管我有空没了吗?!”
星原:“哎呀,工作不要太拼命,赚个几十万就够了嘛,周末就别加班了啦!”仗着自己现在处在筹备期,张星原得瑟的劝阿道别加班,要是进入出刊期被劝的就是她了。
阿道:“你够,有几十万我早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