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了秤杆刘村,那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吧,秤杆刘村其实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子,小得连小孩子撒一泡尿的工夫就可以从东头走到西头,但这个小村子却远近闻名,那是因为这里的村民都会一种做秤的手艺,村民家家户户靠做秤营生,村子上空始终弥漫着一股铁腥气,那是村民在翻砂铸砣,这里出产的木杆秤质地细腻、精确耐用,已经形成了
“秤杆刘”品牌,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提起秤杆刘秤,那是没有人不伸大拇指的,可以说,市场上流通的木杆秤十有**都是这里产的,这个手艺也让村民的钱袋子早早地鼓了起来,秤杆刘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方圆十里八里村庄的女孩子找婆家,自然是首选秤杆刘村,因为一旦嫁过来那可就成了人人羡慕的手艺人了,以后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这个村的女孩子更是吃香,外村的男孩子一有空就会
“不怀好意”来秤杆刘村来回转游,像狗一样的嗅来嗅去,谁家的女孩子该找婆家了,经常会有形*形色*色的男孩子在门口逗留,如果万一有幸被人家的姑娘相中,那这辈子可就吃香的喝辣的了,到哪里去找一进门就能挣大钱的媳妇哟?
娶一个媳妇就能养一个家,全家的经济至少能前进十年。那几年秤杆刘村爱放电影,村里有集体厂,有的是钱,演几场电影算得了什么?
让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村里放十回电影得打八回架,都是因为外村的年轻人争风吃醋引起的,来看电影的多都是外村人,都想跟秤杆刘结亲戚,但狼多肉少啊,只有让拳头说话了,于是乎,鲜血飞溅,电影只有提前散场了,不得已,村里只好组织了民兵扛着上了刺刀的长枪维持秩序,这才安稳了一段时间。
谁让村子里的女孩子这么吃香呢?也就怪了,秤杆刘村民生下来都是做秤的命,连村里的小孩子都好像沾有灵气,一点即通,一学便会,天生就是做秤的料。
村里的刘半仙说:那是因为村子的风水好,两条龙脉刚好把村子包起来,就像一个聚宝盆。
刘半仙所说的龙脉其实是两条公路,一条通向县城,一条通向省城,两条公路在村东交了一个叉,这一叉就就把村子的好风水叉了出来。
刘半仙说的尽管听起来让人感到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村民都很认同这个说法,不说别的,从这里到县城用不了半个时辰,到省城一天能打一个来回,那个方便呀,谁能说不是沾了风水的光呢?
大集体那阵子,当时正赶上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倒走资派运动,做秤绝对是搞资本主义,秤杆刘村无疑成了重点整治村,县革委会专门派了一个工作队在村里驻了下来,先是开动员会,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吆喝,让人知道搞资本主义的危害性,鼓动村民自动交出做秤的工具,后来开始一家一家地排查,所有用来做秤的工具都被收缴一空,没收来的做木杆秤的材料和工具被堆积在大街的十字路口,堆的像小山一样,浇上洋油点着后浓烟滚滚,
“噼里啪啦”地连着烧了几天,村子上空都笼罩着一层烟雾,半个月后才散去。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噬了他们的财富,大火熄灭后,心也随着凉了,从此以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手艺,秤杆刘的村民也和其他村的村民一样被迫撅着屁股从土里刨食了,日子自然过得清苦起来。
国家政策刚开始开放搞活那阵子,村民们被整怕了,没有人敢明目仗胆地做秤,偏偏村西的孙来福胆子大,竟然做了几根木杆秤拿到集市上去卖,嘿,没人管,公社还通过高音喇叭表扬了孙来福的这种行为,这一下子可把村民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村民翻出了藏匿了多年的做秤工具重新操起了旧业,村民截杆的截杆,翻砂的翻砂,红红火火地大干起来,久违的噪音传到了几里以外,一部分人还背上了工具涌向了全国各地。
村里有一个集体性质的副业厂,专门截木刮杆,翻砂铸砣,为村民提供货源,那时候,副业厂的机器每天轰窿窿地响着,大车小车排在大街上等着拉货,产品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村民们的腰包,仅七八年光景,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楼瓦房,用上了
“三大件”,秤杆刘村成了远近闻名的
“万元户”村。八十年代中期,村民刘二宝盖房挖地基时挖住了一个古墓,挖出了一堆烂木头,看样子像是像是木杆秤,听说还有好多金元宝,方圆百里的人都来看稀罕,消息传到县上,县上突然派公安把这里戒严了,说是保护文物,报到省里后,省里专门派来了一个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光小车就来了几十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个宋代巨贾的墓室,你可别小看那一堆烂木头,那可都是文物,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宋代,这里就是一个全国性的衡器贸易中心了。
于是乎,聪明的村民借此大做文章,在二月二庙会那天搭起了戏台,连着唱了十天大戏,把
“全国衡器之乡”的招牌挂了起来,从此以后,秤杆刘村更是大名远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