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倓(tán)字仁安,隋朝皇室,敏慧美姿仪,炀帝杨广长孙。
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涙。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
606年(大业二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昭死后一个月后,杨广下诏封杨昭三个儿子为亲王以示宠爱。其中杨倓燕王、杨侑为陈王、杨侗为越王,并赐下王府和财物。
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之后,也被宇文化及杀害。
此时,正值大业四年(608年)年初,洛阳皇宫还处于过年的气氛当中,十分喜气热闹。
萧皇后所住的偏殿里,却是格外的冷清,安静的有些诡异。
“难不成,英年早逝就是我无法改变的命运?”
空旷的大殿之内,一个稚嫩的声音幽幽响起。
一个五六岁多的孩子扶着额头,双眼之中闪着老练的睿光。
他,本叫杨炎,是后世北疆的精锐士官,曾经在国防大学深造,在一次反恐行动中不幸中弹,三天前离奇来到这数千年前的隋朝,成了太子杨昭的长子。
“前世已经早逝,今生我岂能再让命运摆弄?宇文化及,想要我的命,那我就先杀了你。”深吸了一口气,杨炎披上了厚衣,缓缓的站起身来。
“皇孙醒了,皇孙醒过来了,快去通传皇上。”一个尖细的声音从门外响起,传遍了殿内外。
很快,外面一阵哄闹。
杨炎站在殿门,看着外面落雪纷飞,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因为杨倓生母大刘良娣早逝,虽然他贵为燕王,却被杨广和萧皇后养在身边。
三天前,杨倓突发怪病,险些丧命,引发了朝中震动。
杨广二子杨暕齐王府内,搜出三个小草人,身上分别贴着杨倓、杨侑、杨侗三个皇孙的名字。齐王暗中行使厌胜之术,杨广极为震怒,差点没杀了杨暕。
所以,杨倓的生死对于杨广和杨暕来说格外重要。杨倓若死,杨广兴许就会举起屠刀。
好在现在,杨倓醒过来了,守在殿外的宫人都松了一口气。
没过多久,杨炎就看到萧皇后出现在眼前。
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
“孙儿拜见皇祖母。”杨炎已经融了杨倓的记忆,规规矩矩的行了大礼,不敢有一丝的疏忽。
年过四十却风韵尤存的萧后立马上前,扶起了杨炎,有些心疼道:“倓郞,快快起来,你大病初愈,切莫再染风寒。”
萧后精通医术,杨倓怪病其间也是由她照料,看到杨倓面色苍白,赶忙解开披风为他裹上,并把他抱在怀中朝着殿内走去。
“皇祖母,孙儿已经没事了。”杨炎感受到萧后的关爱,露出笑容,心中却想到萧后坎坷的命运。
杨广死后,萧后便被宇文化及所迫,差点失了清白。
萧后并没有放心,把手搭在杨倓腕上一探。
瞬间,她的脸上就闪过一丝异色,凝声道:“倓郞脉力强壮,果然大好。”
只是,她心中却是暗道:倓儿脉相实属古怪,竟比壮年武士的脉相还要强健,奇哉,奇哉。
“皇祖母,热。”杨炎也觉得的奇怪,感觉自己的身体暧洋洋的,好像有一团火在烧。
萧后赶紧松开杨炎,并解开了杨炎身上的裘皮披风,笑道:“倓郞因祸得福,以后怕是有力扛千斤之力,这些许风寒奈你不得,故而会热。”
看着自己的爱孙,萧后不禁想到故去的长子杨昭。杨昭有武力,能拉强弓,也是少见的力士。
“啊,力扛千斤?”杨炎大吃一惊,没曾想自己竟然会成为一个力士。
难道,这就是穿越重生所带来的福利?
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礼包?
“呵呵,看把倓郞高兴的。走,随祖母去迎一迎你祖父。”听到了外边宫人的高传,萧后牵着小杨炎的手走出了大殿。
殿外,杨广龙行虎步,身后紧跟随着两个宦官,显然是得知杨倓醒来的消息匆忙赶来。
“孙儿恭迎皇祖父,愿祖父寿似青松、功盖五帝。”杨炎赶忙下跪,送上了马屁。
杨广此人好大喜功,又极为自傲,志向高远。从他的年号大业,便能窥视他的雄心。
杨广先是一愣,原本还想扶起杨倓的手也停了半空中。好一会,才无比爽朗的笑道:“哈哈哈,好孙儿,不愧是我杨家麒麟儿。”
把杨倓抱在怀中,杨广一只手牵住了萧后的手,朝着殿内走去。
边走,边向萧后询问杨炎的病情。
当他从萧后嘴中得知杨炎的情况时,也大为惊奇,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杨广子嗣不多,眼下只有杨暕和一岁大的杨杲,孙子也不过四个。可以说,这是杨广最头疼的问题。
而且所有子嗣当中唯有杨暕孔武有力,精于骑射,可是却不堪大用。孙子当中,更是无一人有为将之姿,这让杨广怎么不头疼?
现在好了,天赐神力与杨倓,杨广心中的隐忧立马就解了一道。
“倓郞,如今你得了天赐神力,可愿习武报国,为我大隋开疆扩土?”作为一个统治者,而且是极有雄心的统治者,岂会没有开疆扩土之心。而开疆扩士,没有忠诚的将领怎么行?
说到忠心,那又有谁能比的过自己带在身边的孙儿?
杨炎欣喜万分,连忙伏地道:“孙儿愿为祖父征伐天下,为祖父,为大隋扫除四夷。”
大业六年之后,隋朝就进入风云飘摇的状态,唯有手中掌兵才能自保。就算杨广不这么问,杨炎也会想尽办法掌握军权。
“好,甚好,明日祖父就为你寻觅良师。”看着杨倓,杨广就好像看到了一员大将一般,豪情涌动。
良师,除了李唐军神之外,还有什么人更加适合?
思索片刻,杨炎不再犹豫,再次开口道:“祖父,孙儿听闻朝中李靖武艺不凡,孙儿想同他习武。”
“李靖,韩擒虎的外甥?”杨广轻念这名字,脑中思如闪电。
当年杨广南下灭陈之时,就是和韩擒虎一道,对他的本事可以说了若指掌。而李靖师从韩擒虎,少有贤名,朝中不少将领都对他十分看中。
而且李靖是殿内值长,就在杨广面前行走,杨广对他的武艺也有些了解。
经过几番思虑之后,杨广点了点头,目露精光道:“好,明日祖父便传诏李靖,任他为你的长史。”
杨广又接着道:“孙儿拜师之后要精学武艺,切不可半途而废,辜负朕的一片期许。明日,孙儿暂回王宅居住,待祖父为你建好王府再搬出去。”
既然让李靖做了燕王长史,教杨倓武艺,杨倓就不可能留住宫中。所以,杨广便给了这道旨意。
“诺。”杨炎站直了身子,掷地有声的回答了一句。
杨广被杨炎的模样逗乐,心中却发的喜爱起自己这个原本就倍受宠爱的长孙。
心情大好的杨广抱起杨倓,柔声道:“倓郞,若有什么要求,你可以和祖父提,祖父一并满足于你。”
“祖父,孙儿觉着孙儿的名字不够霸气,想请祖父赐孙儿‘炎’字。孙儿愿为大隋的一团烈火,烧尽四夷。”
“炎,杨炎。大善,祖父准了,明日便召传天下,加封你为左翊骁骑将军,许自成一军,自行募兵。”既然准备让杨炎进入军中,岂会不给兵权?
杨炎的父亲杨昭身为晋王时就兼任左卫大将军,后来左卫更为名左翊卫。可以说,左翊卫就是杨昭的直系军中,军中将士全是杨昭提拔起来的亲信。
把杨炎塞进左翊卫,不仅是出一种保护,同样是抛出一个信号。杨炎,将继承杨昭的一切。
“臣领命,谢祖父封赏。”杨炎心中大乐,没有想到杨广竟然给了这么大的好处。
左翊骁将军,仅次于左翊大将之下,乃是从三品大将。
一个六岁的三品大将,这在隋朝是从未有过的。由此可见,杨广下了多大的决心。
“炎郞,你虽年幼,但是自幼聪慧,习武之余切不可落下文课。出了宫之后也别忘了皇祖父和祖母,定要时常入宫。”杨广对杨炎的期许可不仅仅是一员大将,更是希望他能文能武。
“孙儿记下了,还请皇祖父放心。”杨炎用力的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改变历史。
现在,他改变了自己的名字,恢复了上世本名,又成了左翊骁骑将军。的确改变了杨倓早期的命运,引到了另一条道上。但是,这远远不够。
一年之后便是大业五年了,大隋进入极盛之后立马就转向了衰弱之势。举国上下造反之旗飘扬,李唐也磨刀霍霍,准备取而代之。
李世民,这三个字深深的刻在杨炎的心头。
虽然他是盛唐之主,可现在的杨炎却是大隋皇族,两者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所以,杨炎从醒来之后,就把李渊父子视为头号大敌。
想改变历史,就得改变李世民的命运,挖他的墙角。
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李靖、秦琼、徐世绩、李道宗等名字一一在杨炎心间闪过。
不,仅仅名臣良将还不够,就算是你的女人,我也不能放过。
长孙无垢,就从你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