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历史军事 > 北平说书人 > 第二百二十章 最独特的一支儿

第二百二十章 最独特的一支儿(1 / 1)

神怪书就那三本,西游、济公和封神。

西游和封神是纯神怪书,内容全是神魔鬼怪大斗法,内容离奇荒诞。

而济公的话,是半人事半神怪,他除了讲神魔鬼怪斗法,也讲公案凶杀,这部书可以包含的内容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法,各门都有各门的秘本。

尤其是在1929年之后,说济公传的艺人开始分派了,主要是在“八魔炼济癫”之后,有些说“小西天熏香会”,有些不说,有些甚至拐到了公案书里面。

反正很热闹就是了,艺术嘛,就得百花齐放才精彩。

还有封神。说封神的艺人最享盛名的就是双厚坪了,人称评书大王。你看别人艺人说书说的好,也只是被人称作“活某某”,人家双厚坪直接称王了,这等级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说封神,把所有的神仙都起了外号,惹人发笑,也让人印象深刻,一直被同行津津乐道数十年。

还有邹滕宵说封神,就把原文大改了一番,他把自己擅长的炼养之术融入进去了,弄的这书跟医学要旨相通了,听他的书就跟听养生讲座似的。

所以啊,说书这门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所谓的正宗不正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绝活。传统艺术并不陈旧老套,它其实非常灵活善变。

不过封神有点可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书坛再无人说这本书了。

还有最后一本西游,这个非常稀奇,不是说西游这部书很稀奇,而是说这书的人很稀奇。他们这一支儿可以说是整个评书一门最独特的一支儿了。

先得说说西游这部书,这个没太大好说的,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清楚它的来历,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嘛。

既然是名著,那么改编的种类就特别多。改编成戏曲啊,搬上大舞台;改编成小曲,弹弦而唱;改变成鼓曲,击鼓而鸣……

就跟后世大ip改编似的,游戏、动漫、影视、周边等等,一系列大开发。

西游作为评书呢,最开始是以渔鼓道情书目出现的。说书呢,有两类。一种呢就是说书先生往台上一坐,手上拿着块醒木一拍,正正经经说出来。

另外一种呢,就是唱。其实说书最早的形式就是唱。评书的老祖是柳敬亭,他就是活跃在江南地区的鼓曲艺人,用鼓曲伴奏,自己唱出各种书目内容。

直到其后来要进宫演出,因为不允许携带三弦,害怕藏有兵刃对君王不利,所以柳敬亭才改用了一块小小的醒木,由唱改为半唱半说,才有了后来的评书。

包括创作了三侠五义的评书前辈石玉昆,其实也是鼓曲艺人,人家也是拿着大鼓和三弦去礼王府说书的,他的形式也是唱。

一直到现在,北京评书门才全是拿短家伙说书的,这个短家伙指的就是醒木;西河大鼓门还有京韵大鼓等等大鼓书,也说书,不过是用唱的形式。

还有一个是竹板书,竹板书也是说书,人家打着竹板,这也是短家伙说书,说的书目都差不多。竹板书和后来的打快板可不一样,这是说书。

再说这会儿盛行的还是快板艺术的前身数来宝,数来宝艺人这会还是拿着两块牛胯骨半跪在地上唱数来宝,半乞半艺呢。快板这玩意儿都没出来呢。

只不过竹板书在后来也就慢慢失传了,很少出现在舞台上了。反倒是打快板,倒是出人头地了,好多人都学过,算是传统艺术里面最红的乐器了。

真是世事难料。

现在的大鼓书还是以唱为主,再过些年,西河大鼓门就要舍弃大鼓和三弦了,不用配乐,而跟北京评书门一样用醒木说书了。

那时候,两门又开始争起来了,又很热闹了。

好了,扯远了。

说回西游这部书,原本是渔鼓道情书目,什么意思呢,就是用驴皮渔鼓当做乐器来唱的书。

在清朝末期,艺人安太和学习了之后,将其改成了评书,但是并没有完全舍弃渔鼓这个乐器。

他们说书,大部分地方都是用说的形式,驴皮渔鼓放在身旁是不动的。一旦说到原文里的诗赞处,就会敲打驴皮渔鼓用唱的形式来唱这些诗词赞颂。

尽管大部分已经改成了评书,但是他们还是保留了一些最原始的滋味。

也因为大体上属于评书了,他们这一支儿也成评书一门了,成为了最特别的一支儿。

特别在哪儿呢,不仅是乐器演唱,而是他们的传承方式,在安太和改成西游为评书之后,他传下四辈字号,“永、有、道、义”,他规定了他们这一支儿的传人不可以学别的书,只能说西游这一部。

所以被人称作“专说西游,永有道义”。

在永字辈里面,最享盛名的就是恒永通了,当时的观众对他有“见者真如观猪八戒”的评价,所以他也因此得外号“活猪八戒”。

这是在光绪年间就成名的艺人了,不过也别以为光绪离现在很远,光绪1908年死的,这会儿还是1918年呢,才死了十年。

再下一辈,是“有”字辈,最出名的是李有缘和庆有轩,庆有轩就是老云里飞,老云里飞有个儿子叫云里飞,云里飞有个儿子叫飞不动,也就是天津相声界的老前辈白全福老先生。

再下一辈就是道字辈了,最出名的就是奎道顺和田道兴了,尤其是奎道顺,被人称作是活孙悟空。

再往下就是义字辈了,最出名的邢义如和什义江,传到这俩人的时候。他们在诗赞处就不击打渔鼓而唱了,他们通篇内容都是说表。

只有开场的时候,先打一通渔鼓。此时的渔鼓才真正变成了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这一支儿另外一个最奇特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打钱方式不一样。别的说书先生,都是说一节儿,留个驳口,让徒弟下去打钱去,拿到钱了他们才接着往下说。

但是这一支儿,从来不下去拿笸箩打钱。他们说完了一节,也一样留个小小的驳口,然后下场卖东西去了。

他们这一支儿都会做一种药糖,叫做“沉香佛手饼”,每说完一节,就下去绕一圈卖药糖去了,他们就跟做生意似的,他们挣的钱全是从这里面得的。

所以很多时候有些恍惚,他们到底是靠卖艺挣钱呢,还是靠卖东西挣钱?

老年间好多买卖都是这样的,半卖艺半卖东西,比如调料十三香,就是有专门小曲的,一边唱小曲一边装各种香料卖给你。

这一支儿也是如此,在很久之前就是这样,安太和把西游改成评书之后,除了渔鼓没有舍弃,这一卖药糖的传统也一样保留了下来。

最新小说: 极品皇太子 断袖相公,乖乖... 疼你入骨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柯南之我懂兽语 漫天风飘絮 我在大唐有块田 星际童话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