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元一永远地走了以后,整个青冥洞很自然地就少了很多的人气。
从道元一走了的那一天开始,清冥洞里的一切,和道元一脖子上的那一颗苍灰色的青冥珠,就都很自然地传承到了叶仰文的手里。
这个时候的叶仰文,除了每日间在供桌前虔诚的奠祭外,最重要的就是修炼这一件事情了。
道元一对他叶仰文那可算得上是师恩如海了,就算是为了报答这如海的师恩,他也得将道元一的遗愿给完成了。
想要完成遗愿,就得拥有超强的实力。
超强的实力从哪里来呢?
在这盘古界里,当然就只有修行一途了。没有超越姬半山的境界修为,何谈复仇?没有傲绝天下修士的境界修为,又何谈开宗立派?
结印打坐在阿宝的跟前,借助着阿宝的纳灵体,依着青冥诀一步步地施为下来,那种久违的,熟悉的,灵气入体的感觉,让叶仰文突然之间潸然泪下。
进入身体里的一丝丝灵气,犹如一尾尾灵动的游鱼,顺着他体内那刚刚修复好的一条条经脉,一齐往泥丸宫的方向汇集而去,状如群凤还巢、百鸟投林。
但见的,所有的灵气甫一进入泥丸宫,就化成一丝丝的水汽,直接渗入到了小峰顶上那一小片,当时由白气化成的云朵里。
随着灵气不间断地汇入体内,那一小片白色的云朵,在慢慢地变大,变厚,也慢慢地由白变黑。
叶仰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让那一片逐渐变大、变厚、变黑的云朵,弥漫遮盖了整个泥丸宫上方的空间。
此时,那座当时由玄气化成的小峰,和小峰山脚下由灵根演化而成的树干,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灵气继续入体,泥丸宫里的那一大片黑云,某一日忽就掉下来一滴雨丝,然后跟着就是两滴,三滴,直至成千上百滴。
这些掉下来的雨丝,竟然不是垂直落在泥丸宫的下边,而是一齐飞落进了小峰顶上,那个当时由玄色小石碑夯砸出来的大坑里。
一滴雨丝,又一滴雨丝,叶仰文又整整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用雨丝将小峰顶上的那个大坑给蓄满了。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时候就有一股孱弱的细流,顺着由玄色小石碑铲出来的豁口直泻而下,正好冲落在了峰脚那株灵根所化的树干上。
细流日以继夜、不停不住地飞落下来,由灵根所化成的树干,则是将所有落下来的细流都吸收了进去,一点一滴都不曾剩下来。
随着细流的滋润,埋入峰脚的树干,开始生发出第一缕细根,接着是第二缕、第三缕,直至细根遍布了体内的所有经脉这一个过程,叶仰文又用了三个月。
在细根遍布于整个经脉的刹那间,叶仰文身体吸收灵气的速度,一下就比往日提高了五倍余。也就是说,叶仰文他在无形之中,就比一般的修士多出了五倍的寿命。
黑云继续变厚,雨丝也变成了雨滴,细流也跟着变得粗壮了几分。位于树干根部的第一个苍灰色嫩芽,终于舒展变绿,抽出第一根枝条。
叶仰文也由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彻彻底底地弄明白了青冥诀的修炼方式。
叶仰文试了一下,凭着现如今的修为,他也差不多算是筑基境的修士了。而从白身到筑基境,叶仰文他只用了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
这也太快了吧?
记得曾经的叶振衣,凭着天生灵根的相助,也整整用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进入的筑基境吧?
从入静打坐中醒来的叶仰文,照例给供桌上的每个牌位前都续上香火,接着给已经围着他裤管打转的阿宝切上一条上好的精肉,再将煅体的青冥一百零八手打上一遍。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既然有如了此好的条件,叶仰文为什么不玩一个能远能近,能抗能打的内、外同修呢?当然了,烧丹、炼器,制符、布阵之技,也是一样都不能少的了。
依现如今叶仰文的情况,有着比一般修士多出的五倍寿命,他根本就不会有博而不精,贪多嚼不烂的顾虑,反而技多不压身,才是他所追求的极致体验。
将青冥一百零八手打完,叶仰文就走进了丹室。现在的他,要试着炼一炉最简单的辟谷丹了。如果炼制成功的话,他也就算是入了品级的丹师。
丹方及各种药材的用量,已经牢牢地印记在了叶仰文的脑海里。他现在有所或缺的,只是用真气控制火候的经验,以及投入各种药材的恰当时间。
‘腾’幽蓝的炉火被叶仰文点燃,他以混元桩在丹炉前站定,搬运起体内真气,便有一层淡淡的绿芒自他的双掌中涌动了出来,这就是依青冥诀炼出来的青冥真气。
裹着青冥真气的双掌往丹炉壁上一靠,炉中的火焰,也随着青冥真气的浓淡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药材按丹方上标注的先后顺序,一味接一味的投入丹炉之中,双掌上的涌动出来的青冥真气,一边控制着火候,一边透过丹炉,将投入炉中的药材包裹了起来。
在文武火的交替煅烧下,青冥真气包裹着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点点的软化,液化,然后慢慢融合,蒸腾出渣质毒性,留下菁华药性。
《丹经》上说,炼丹之术,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君臣配伍恰当的丹方,二是拉丹出炉的时机和抟丹的缓急技巧,叶仰文所要练习的还有这第二条。
“起!”按着丹方所标注的出炉时机,叶仰文催动着青冥真气,裹着一团五彩颜色的丹液飞出了丹炉。
丹液出炉,叶仰文不敢大意,忙平心静气,意敛神收,只见他双掌于空中连连虚划,那一团五彩丹液也随着他虚划的手势,或上下翻卷,或左叠右折,或被拉成条状,或被揉成圆珠。
在翻卷、叠折、拉揉中,有点点残渣被抖落出来,掉在地上化成了一片片的灰烬。且在翻卷、叠折、拉揉的这个过程,丹液的温度也在一点点的降下来。
在降到成丹的温度时,就要一气呵成地,快速将丹给抟出来。过了这个成丹的温度,所剩的丹液就变成废丹了,连回炉重炼的价值都没有。不过《培植经》上说,将废丹沤制出来却是极好用的肥料。
就是因为在抟丹的时候速度还不够快,这一次,叶仰文一共只抟出了七枚成色不错的辟谷丹,剩下一大半丹液都变成了废丹。
不过,能炼成辟谷丹,就证明他叶仰文在丹道上也算入了品级了。从此时此刻开始,他就是一名标标准准的七品丹师。
任何技艺,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磨炼和积累给堆出来的,所谓熟才能生巧嘛!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走,就算是天资再聪颖的人,在技艺这种事情上,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这第一炉丹,叶仰文本来就没抱多大的希望。本来嘛!别看碎谷丹简单,可天下修士成千上万,真真能入品成了丹师的修士又有几人?
说实在话,炼丹、炼器、制符这都是烧钱的学问。要是没有一个来钱的门路,或者雄厚的家资,想要将这几门学问修到极致,那就纯粹是痴心妄想了。
从丹室里走出来,叶仰文突然就觉得胸口处有东西在微微的震动,低头一看,竟是脖子上的青冥珠,也不知在何时,那苍灰的珠子已经裹上了一抹淡淡的新绿之色。
而此时节,那一抹淡淡新绿,随着珠子的微微震动,竟是一明一灭犹如在呼吸一般。这可是个新动静,自叶仰文见到这颗青冥珠后,像这样的情况可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
叶仰文忙将青冥珠握在了手里,像往常一样凝神而视,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整个人竟然也破天荒地,闯入了一片他先前从未闯入过的天地。
这一片天地并不算太大,叶仰文大略步量了一下,约有个十几里的方圆。
头上,有一轮不甚明快的日头,悬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天空也很低,似乎叶仰文一抬手就能探得着。
大地是黑黝黝的,也很软,一脚踩下去,竟有似油一般的东西,在慢慢溢渗出来。我勒个去!这不就是《培植经》里所提到的,最适合任何草药生长的荒古沃壤了?
在这片大地的正中间,有一整块长一百五十步,宽百步,三尺来厚的巨大青石板。
在这块巨大青石板的正中间,有一间用翠竹搭起来的,四面通透的八角凉亭。在凉亭每一面的楣额之上都悬有一匾,匾上的字迹大都斑驳了,只有一面匾上的听风二字还能勉强辨认出来。
当然了,搭盖凉亭的翠竹已经一根根地枯黄了。就连凉亭左边的那一株古柏,也是死的不能再死了,但看那伸展出去的鹿角丫杈的焦枝,却也肯定有过冠盖如云的辉煌。
以这片巨大的青石板为中心点,有两条二十余步宽的青石板路,相交成十字形将整个大地分成了四个等分。
站在凉亭前,四望平展如砥的荒古沃壤,一个疯狂的想法自叶仰文的心底冒了出来——如果将这十几里方圆土地,全都种上各种名贵的草药,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