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青袍今已误儒生
梁癸是永安的儒生,今年科出题格外诡异,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纷纷落了榜,反倒是一些看起来财大气粗没有什么真才实干的人夺了冠,这其中的微妙一二值得细品。
许多像梁癸一样的儒生都带着一腔傲骨,不屑于同这尔虞我诈的官场世俗论道,一气之下纷纷回了乡,体力好点的下了地,其他的则在乡塾当了教书先生。
这经历过思想熏陶的人到底还是不一样,看着家乡种种,总有些不顺眼,一些社会弊端、官民争纷、贫富歧视等昭然于眼前,心中自是多多少少有些愤懑的,这不满憋得久了,越积越大,到最后竟成了团体抗议。
梁癸算是抗议的发起人之一,他表面上看着柔弱,实则性格刚毅,是非分明。
唐生、言生等人是和梁癸同一批返乡的,几人在进都时相识又因恰好是同乡,聊得尚可,便一起结伴而行,几人志趣相同,脾性相近,都落榜之后,便组团回了乡。
在乡下安安稳稳过了几日之后,便按捺不住心中那份热血豪情,几人便凑在一起,搞了个儒生小团体,名为“曲水流觞”,以此为活动名字和暗号,平日里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赏赏诗,品品酒,偶尔也举办一些秘密的政论活动。
时日久了,加入的人也多了,讨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不知谁说了一句抗议,这永安上上下下的儒生好似被点燃了似的,这抗议的火苗在心底越燃越大。梁癸等人见此情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发动了永安内的儒生抗议活动。
活动一连办了数日,听闻连周围的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各地儒生似乎都有些抗议的苗头,但各地官员还是充耳不闻,仿佛此事没发生一般,将众读书人晾在一边不做理会。
又过了几日,就在永安的儒生觉得抗议快要没有效果之时,有位商业大贾资助了他们,给他们包下许多活动的场地,提供许多人力物力,还有一些钱财作为活动经费。
一打听这位好心的大贾是谁呢?
居然是仙居楼的楼主。
众儒大惊,没想到势力雄踞五国前列的仙居楼会来帮助他们读书人。要知道在东辰,士农工商,士最看不起商人,商也不和士有往来。
但这位仙居楼楼主不仅愿意出手帮助他们这些不起眼的儒生,还送了如此多的物资。梁癸等人都十分感谢,纷纷写诗夸赞,还逢人相传,朗朗上口的诗词口令,让仙居原本高高在上的形象一下子就进入了老百姓的心中。
那边东辰皇室见各地儒生都开始举行抗议,朝中有些文官也有了不满。辰帝忧心忡忡,不知此事该如何解决,吩咐下去镇压的人都说这些人情绪激动,人数激增,一时难以控制,甚至这些读书人还感染了其他百姓跟着他们一起抗议。
这边儒生发现他们抗议的事情正在一件接着一件的被解决:许多强欺弱凌的官宦大家都莫名其妙不约而同的落没,铺子被断了进货来源,生意惨淡,家财投入市场难以收回等问题不断出现;
地方官受到施压,不仅减免赋税,还给各户倒补贴了许多;抗洪的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几日之内工程飞速进展;乡镇的道路重建,铺的整整齐齐,一些旧房屋也享受到了免费翻新的待遇……
众儒在惊愕的同时,在听到这些都是仙居楼替他们出头做的事情时,不禁感叹着朝廷那些自称是“父母官”的人却无动于衷,置百姓于不顾,反倒是这些一直令儒生反感的商人帮了他们、帮了百姓的大忙。
众儒纷纷夸赞仙居的好,百姓也都念叨着“仙居住仙人,仙人度众生”云云。更有甚者,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祠堂来赞颂仙居的功德。
东辰内忽然呈现出一种“崇拜仙居”的热潮,令朝廷众人惶恐不安,私下里打听这仙居楼楼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附扎》
树木不惧四时,其花亦不畏寒意,万物各有其性,自得其时,可于丛中绽,可于空上展,可于寒中开,可于炎中艳,好生自在。
“风暖艳阳照,流云幕天高,竹庭些许事,小儿慌乱跑。戴玉无踪迹,怀秘柳中藏,原知是奇人,一解日前识。女子车马归,入室闻客来,童孩忙迎主,诉把密中说。详细了入耳,心中略几计,谢过小儿郎,自此成友亲。”——《暮兰记》
山道弯弯,烟雨蒙蒙,一缕青烟,遥望梦里故乡。
忠臣良将墓前,丝丝细雨身上。桃谢李残,杜鹃凋零,记忆如烟。年年岁岁,墓碑澹酒几缕残香,人间相见。
去日先妣坟前青草凄凄,一柱清香,三杯老酒,几把纸钱,一抔黄土晓思意,一层石板隔阴阳。今日游子山后细雨绵绵,一袭白衣,两行朱泪,几步踌躇,念悲悯故人仍在,道旧梦已乘风去。
左右一介凡人,生死皆为常事。倒是地方变了,这心里难免有些感伤。除了两地植株不一,景色不同,可这山还是山,瓦还是瓦,本没有不同,只是这人那,和这物有了感情,寄托给了山山水水,偏要说着此瓦非彼瓦,此花非彼花。
凉风有序,桃李自开,青雨未阻盛意,算来此番一走,远离东辰,不失为一种喜事。对于埏侯,他未曾有过憧憬,永安立府之年,二三光阴尚可追忆,其余皆冷言冷语,倒无所惜。
观着后山云杉生长之势,势如破竹,郁郁葱葱,难遮浩气,长翠当空,心宁神静,闲庭信步少许,便觉凉风细雨生寒。因未携披物,且返往府邸再前来拜观。
白茶清欢,清风人间,云杉枝满,卷耳常开,此中人不知,不知此山语,论道此间后,何人记浮仙。
他处舞榭江人语,歌台日色稀;此处寒气萧瑟来,清浑玉相思。
黄雀不知停台意,鹧鸪盘桓误人心,泪红豆兮难流,思佳人兮难寻,世世难料悲中藏,蒹葭苍苍道说情,醍醐几杯雁常回,春秋五六载,何日待君郎。
想来此间二三事,不过情丝从来未如意,曾愿平常,情意难念,只叹长梦一场,浮生一书,情丝难斩,鹫香晕染纤尘出,清平少年时,花飞,西风一往深,遇上锦玉人,思绪谁怜。
白茶清欢,岁岁难念;十里清风,人间难见。
何时与伊共修好,只恨此意难诉到。
若问公子故,莫敢题相思。
在朝为官,为民为心。
翠竹映曜日,绿柳带清风。高阁泼墨作,翰书天地间。
只叹今生不能同淋雪,岁岁难相见;只好来生再做鸳鸯对,卿卿度白头。
透过晨曦,可窥平生。
小楼昨夜又添香,谁人懂,今思惆怅;罢免信笺欲断肠,倚窗望,黄昏即没月夜长。和衣吹灯入纱帐,痴缠扰,弄我难忘;料想又是无眠夜,人绕梁,欺我情长。——《附札》
她走出山庄的门,再次遥望数十里之外的繁华平泽,那是她活了二十四年的地方,如今她要彻彻底底的离开它,夕阳余晖带着耀眼的金色依然选择照耀在金砖红墙上,然而墙头与雀替下的种种都已与她无关,她所向往的,是今后无尽的山水与未知的旅途。
此处晨时白雾缭绕,望山不见山,只闻流水潺潺;午时晴空万里,冬日仍然灿烂的日光照射下来,树影稀疏晃动;晚时夕霞归寂,候鸟高歌声隐于山间,空灵婉转。
听着鸟雀声翠,看着花开花谢,云起云灭,朝去朝来,芸芸众生在此间歇息停留,宛如株草,风一吹便散,天地无痕。
江山同指点,余生共文帛。
闲雅缘人再会,方得相思果。林榭间天高阔,与君同向坐。
《渊海有仙笔》
渊海有仙笔,执笔可封山河,御威龙,降诸魔,威震四方。
临泽有佳女,其容可惊九天,醉兰芷,倾天下,辰星皆愧。
忽而有一魔,自幽暗之地而出,霍乱天下。倾尔山崩水涨,风沙并作,乌云骤来,紫光乍起,民四下逃亡。
佳女奉命,执笔前来,挥袖一洒,笔尖金光点点,几息之间,缝合裂闭,山稳水平,风停沙止,黑云、紫光皆四散也。
天地之间,静止不动,惟二人飘飘乎立于空中。
佳女谓魔曰:“何故至此?”
魔不答反问焉:“吾可向仙女请一事?”
佳女虽疑,仍曰:“尔言。”
魔苦恼曰:“吾沉睡于蛟龙之下,困于诸海之渊,静寂于冥火之地,已然八千万岁矣。今吾破蛟龙、出诸海、息冥火,毁此天灭此地,摧山河召风沙,但仍觉有困惑之意。仙子可知吾为何如此?”
佳女闻其言,笑曰:“但一字。”
魔问:“何字?”
其曰:“寂。”
魔不解,又问曰:“汝何以言此字?”
佳女答曰:“天地自盘古开后而始,日转星移,月浮云动,苍山停于世间,流水亦不息于此,其间之生灵,或人或神亦或魔,皆不过反反复复,尽都为来来去去,死生之渺小宇宙之浩荡,天道之无穷也。然人之感于滔天不尽,自身无常,仅仅几十一生,却徒然感之漫长,更何况尔生于盘古,存于至今,着实长寂。如今尔忽厌,妄破此于残暴,殊不知尔之本心不于此,因而尔之举亦为无用之功矣。”
魔仰而视碧空,俯而望苍海,终遂而叹曰:“是也。”
佳女曰:“尔可有余言?”
魔再叹曰:“末了,仙子请执笔焉。”
久而,未见其动,魔正疑,忽听其笑言:“此笔,只消恶魂,灭嗜魔,尔只一寂魂错居此体矣。”
魔大惊:“仙子此言何意?”
对曰:“是人是魔何辩之说,尔之于时之悟超于尔之体躯也。如此,尔位于此有大憾焉,可愿脱之尔骨,去之尔道,下至此间?纵人生之渺小,到也不空觉寂寥至此。”
魔曰:“甚好,谢仙子之点醒,还劳仙子之力焉。”
至此,此大凶之物脱胎换骨坠入人间,终是一去不复矣。
忽而一日,一青衣布衣坐于小舫,提醍醐,面沧海,碧空之下,蜉蝣之间,此人忽叹曰:“吾生之短之长,吾心之寂之寥,山川桑田之不理,日月星辰之不觉,何以?无解对之矣。”
终是复叹焉。
非原创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宋代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明代睦石《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明代文征明《咏玉兰》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明代沈周《题玉兰》
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明代朱曰藩《感辛夷花曲》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代姚鼐《登泰山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曹组《卜算子·兰》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庐山白鹿洞书院西厢房廊柱上对联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佛家偈语
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义》
骨肉归夏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知也。——《礼记·檀弓》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孙子兵法》
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解》
以及本文中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园林草木知识、饮食烹饪知识、婚丧嫁娶知识等,皆有借鉴诸书,其涉及之广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书暂已完结,若有大师愿意指点一二,鄙人愿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