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有一神,名曰盘古……”
过去,有很多贤者;将来,估计也会有不少。他们思考着宇宙的起源,推测着天道的目的。
然而他们都失败了,或者说,他们都没能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因为这些贤者,他们也是人。既然是人,便会被人的皮囊所限。对于未知的猜测,他们脂做的皮囊,肉做的大脑并不十分可靠。
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想过”。非要说的话,和凡人本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所感确信的,也只有所见所感的事物的存在了。
——就如同这片天地。
在燕太子朱寿纯出生的时候,这片乾坤便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以天戈江为界,北面是燕国的土地,南方则是昭国的辖区。天戈江从它的源头处——长喀山上流下来,浩浩荡荡,一路东流。最后它汇入汪洋之中,势所无匹。当初燕国的开国庙祖平定江北之后,挥大军南下渡江,却无奈止步。在昭国依托天险的坚守下,作为一代战神的他,未得寸地。
大概是被多次水战不利气坏了身体,燕高祖并没能活太久,嫡子登基以后,便与昭国订了合约。这和约虽然多有修补,但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虽然如今两国在天戈江岸都有驻兵,恐怕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江上毕竟久无战事。
朱寿纯是长子,不是嫡子。按“立嫡不立长”的规矩,这太子的位置本不该是他坐的。皇四子是皇后亲生,本应比他更加尊贵。这东宫,也应该的是他的住所才对。
至于最后为什么是朱寿纯当上了太子,那是因为他的呼声太高。在朝廷上下讨论立太子的时候,本来一天天嘴边都挂着祖宗礼法的老儒臣,竟全部异口同声地称皇四子朱寿良“难当大任”。迫于压力,皇帝只好依着他们的意思,毕竟他也不是很强势,和他的皇后一样。
若论起朱寿良为何难当大任,这事非要说起来可并不复杂。自打一出生,皇后便把朱寿良捧在了手心里,含着都怕他化了。后宫之主既然如此,所有的人便开始惯着他。毕竟身处后宫,没人愿意和皇后呛着干。在这样的环境下,嫡子自然被惯出了一身毛病。殴打下人,强取豪夺的事,对他是家常便饭。
不过以上是那些反对立嫡子的人的说辞,具体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史官的编制在朝廷之外,在这种事上向来都没有知情权,就是知情,大概也没有发言权。至于民间的野史,一般也没几句能讲得通的。还是姑且把这当做事实就好了,以防万一。
弘翊(yi)二十三年秋,先皇率百官出猎,回宫之后便突然生了重病。虽然太医调养得当,这场疾病最终被治好,但这对于先皇这一本就羸(lei)弱的人,仍然成了一场劫难。
自那以后,先皇元气大伤,身体每况愈下。弘翊二十四年夏,已经不能正常上朝,大多政务都交付给了太子。待到秋天,先皇就不能离床了。而之后的日子,他便是每一天都在名贵的汤药中度过的了。为了吊着一个人的一口气,太医们挥霍着皇家里的珍宝奇药。
不过到底这口气只吊到了弘翊二十五年正月十七。
自古皇家多冷血,从来王侯不亲情。跪在父亲的尸体面前,朱寿纯挤出了几滴眼泪,为的是让自己的号啕更加的真实。
装哭是一门学问,而朱寿纯无师自通。装哭不在眼泪,在于嚎。若是一个人的嚎能听着不假,嚎的别人也跟着掉眼泪,这装哭算是大成了。而朱寿纯精于此道,即使不精,也还安排有托儿。
托儿的作用就是在看着太子嚎到差不多了,过去告诉他一句“你现在背负着天下苍生,万不要伤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太子就可以象征性的表现自己的孝心,然后“深明大义”的止住哭声,准备登基典礼去了。
大概这已经是惯例了,每一代都这样。如今对于朱寿纯来说,他的兄弟出什么乱子的可能性是比较的小了。凭着太子摄政的身份,他已经尽最大可能地都打压利索。若是如今凭着他们手底下的残存势力搞事情,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更何况他的兄弟很多都愚钝,有几个年纪还尚幼。
弘翊二十五年二月初九,朱寿纯正式登基为燕帝,改国号为天孝。
他的登基典礼相对略显简陋,那是因为他自己表示他因为父亲的去世非常伤心,如果可能,他想要为父亲守孝,但无奈天子身份,不能遂愿,但至少登基典礼莫要太过铺张华贵,过于富丽。
于是筹备的官员们只好缩减一下开支,让典礼变得更显“孝父敬天之心”一点。
弘翊二十五年的朱寿纯二十八岁,正是满腔抱负的时候。总的来说,性情虽有暴虐,却也懂得节制;做事虽然急功,临大事也会多出几分稳健。非要说的话,他是有“中兴之才”的人。
燕国传到他这一代,皇权已经急剧缩水,表面上看君臣和睦,但却是皇帝的敕令难以下达,四方的百事难以过目。然而朱寿纯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在筹划解决这一问题。
朱寿纯的政治才能固然很高,但光靠政治上的拉拢和排挤远远做不到动摇其根本。朝廷上各党的斗争虽然激烈,但这并不比一个成长起来的强悍君王更危险。仅靠政治手段去粉碎他们的力量通常并不够,即使够了也太过漫长,不是朱寿纯能等的及的。而若在政治上操之过急,他们可是会咬人的。
而到了这种地步,便是要动用别的手段了。朱寿纯一直有个秘密武器,虽然当他用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大臣们终于意识到了新登基的朱寿纯的可怕后,他便用了这把武器,展示了他最尖的那颗獠牙。
这件武器,叫臧庞,世袭镇南公。
臧家是开国时期的元勋臧广博的家族,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儒生,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一员猛虎大将。他跟着开国皇帝东征西伐,虽说功劳不是最多的,但他是烹走狗时候极少的活下来的将领。开国皇帝封他为镇南伯,镇守天戈江北岸。而到了燕昭定下合约以后,他被调回京城,协助管理禁军,加封镇南公。
而臧庞这一代,本不该轮到他继承爵位的,只是因为嫡长子臧懿因为“谋反”被送到到天牢里去了,证据确凿。而这时的臧庞才有机会探出头来,最终继承了公爵府。一来算交易,二来算人情,朱寿纯就算是在大臣不知不觉间掌握了禁军。
当一堆老的少的文人在尝试着拉拢这个禁军的统领以打压这个新崛起的皇帝的时候,却见得从门外走进了一群穿着盔甲全副武装的兵将他们从桌子旁掀开、押走。待到被押的时候,头脑灵光的文官们才反应过来当年臧懿谋反案的蹊跷。
可惜已经晚了。待到遇上兵的一群秀才被押走的时候,罪名到底是“聚众赌博”还是“谋反”便不是能由他们决定的了。
朝堂之上,大家都在演戏。臧庞一脸情真意切,义薄云天地指控着他们的“策反”,末了还豪气万千地表达了自己的精忠报国。九五之上,那个二十九岁的男人正一脸感动地听着。
可惜演的一点都不像,大概是故意的。
最后结果当然是朝堂血案,来来去去杀了几百个官员,也是挺惨。据说当年臧庞将士兵叫进来是用摔杯作为信号,所以史书往往称这个案子为“摔杯案”。通过这场案子,朱寿纯把党争大概解决了个尘埃落定。虽然各派之中的官员不可能全杀干净,却也都惶惶然不可终日,更别说还要成什么气候了。
天孝元年五月的一个下午,按照史书的界定,此时摔杯案造成的影响尚未过去。朱寿纯将臧庞宣到了一个偏殿。
天色很晴朗,这几天大概都不像要下雨的样子。臧庞在走向偏殿的过程中,做了这样一个结论。
这次自己被叫去到底是因为什么,他不想知道,他也知道自己猜不到。“最是莫测帝王心”,臧庞到底没有自大到用自己那宛若莽夫的大脑去揣测皇帝的念头,而且揣测了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他仔细回顾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事情很多,但没有一件能够损害皇帝对他的重用。即使这重用只会是暂时的,蜜月的结束也绝不会是今天。
想到这里,他便放了心。虽然每次面对朱寿纯,都会觉得他深不可测,眉眼之间带着一种枭雄般的暴虐,但除非傻子,不然谁都不会平白无故地去做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如果他的离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燕皇,而燕皇又不能在他的离去中得到必要的利益,那么他便是绝对安全的。
马车在皇宫外停下了。剩下的路,需要下车步行,而且不可有随从。臧庞的左前方是一个猫着腰的太监,这是给他引路的。虽然臧庞并非没有来过这里,但这不仅是一种礼数,更是一种防卫和监视。
黄色的琉璃瓦在午后的阳光下,闪耀得像成色甚好的黄金。在这辉煌之间,臧庞随着太监的引领走进了一片金碧之中。虽然是偏殿,体态也足够的堂皇。太监高声号报了一声,知会了臧庞的到来,只听着殿里也传出一声:
“宣镇南公进殿!”
这太监的后音拖的很长。不过臧庞一到就宣他入殿,大概皇帝早就在里面等着了。想到这里,他未敢怠慢,急迈两步跨进了偏殿。殿内骤然变暗的视野让臧庞有些看不清东西,也没能看清偌大的偏殿中是否有人。但他不敢迟疑,上前三大步,双膝跪倒:
“臣臧庞叩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