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口,袁暮就是一副仰慕苏林已久的模样,弄得苏林也是一愣,搜索脑海中的记忆,似乎并不认得眼前的袁暮,更加也没可能认识袁暮的叔父。w≠w=w≈.≈8=1≠z≠w.
不过出于礼貌和谨慎,苏林还是笑着回礼问道:
“袁兄过奖了!不知道令叔父是?”
“建安府知府袁天章,此次叔父知我与苏世兄同行,便千叮咛万嘱咐于我,务必要好生结交苏世兄这等人才,抓住机会同苏世兄交流思想体悟,共同参研众圣经典呢!”
袁暮倒是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苏林一听到建安府知府袁天章的名号,便明白了过来,当初自己以圣言开智,从县、府、州、国一路惊动到了圣殿。
虽然后来轮值圣刘彦方下了禁口令将此事给掩盖了下来,但是却依旧有数人知道他是以圣言开智的,这建安府知府袁天章便是其中之一。
“想必是这袁天章见我是以圣言开智,将来前途无限,所以故意让他的子侄袁暮先交好与我。
不过,有半圣禁口令在,袁天章是不可能将我以圣言开智的事情透露给袁暮。”
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于刻意来交好自己的袁暮,苏林笑了笑,说道:
“袁兄是吉阳县的案,此番获得童生文位之后,我等便可进入建安府的士族学院进学,以后便是同窗。今日一见,倒是提前结识了。”
“诚然如此,苏兄果然一表人才,要不今日苏兄来同我们一个营帐歇息,待夜幕降临,我们秉烛夜谈,畅谈诸子百家经义,交流各自思想体悟,岂不快哉?”
袁暮本来是遵照叔父袁天章的意思试着来结交苏林,不过在和苏林聊了几句以后,虽然暂时还没有现苏林有什么很了不得的地方。
但是却对苏林谦逊待人的态度神情大有好感,忍不住便主动邀请苏林,前来自己这边已经定好数人的豪门世家营帐休息。
可是,袁暮这么一话,苏林还没来得及说答应还是不答应,袁暮身边的那几个同他交好的邻县案便纷纷皱起了眉头来。
他们从来就没听过苏林这一号人物,再看穿着,想必出身必然不佳,所以便露出了不想同苏林这等身份低微的儒生相识结交的念头来。
尤其是那黄桂县的案黄通,正愁着没有机会打击苏林的心境和思维,此时见到袁暮堂堂一个大学士之子竟然主动和秀才之子的苏林结交,便立刻计上心头,心中暗喜道:
“这苏林能在丰乐县的县试中击败赵爽,想必在贴经和诗赋方面恐怕有些才能。
那我偏偏就不从这两个方面打击你,反而拿你的身份下手,只是一个区区秀才之子,不知道是以什么言论开智的,也胆敢扎进我们这些豪门世族子弟的圈子里来?看我如何狠狠地羞辱于你!”
黄通也是天资聪慧之辈,以翰林之言开智,从小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更是信手拈来。
此时只是稍微在脑海中一搜索,便锁定了孔圣《论语》中的一句,立刻跳了出来,指着苏林对袁暮道:
“袁暮,你好歹也是大学士之子,家里世代侯爵,岂能同这等下贱出身的人为友?
言辞如此亲密,甚至邀请其秉烛夜谈。熟不知,《论语》学而篇有言,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你岂能同一个身份地位远远不如你的人交往过密?
这样是在彰显你的不求上进和堕落。甚至还想将他带入我们要住的营帐中,你这不是违背了孔圣这句圣言的意愿了么?”
谁都没有想到,袁暮邀请苏林进入营帐一同歇息交谈,竟然会引起黄通如此激烈的指责。
这可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黄通直接将孔子圣言搬了出来,以圣言表述的意思来斥责袁暮的行为,这已经是在“诛心”了。
如果袁暮一个不慎,因为这一句圣言在心中留下阴影,智窍之内的思想就会暗淡无光,觉得自己是一个背弃圣人言论的叛逆儒生,那样文位修为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再寸进了。
同样的,黄通说出这一番话来,却是一箭双雕,表面上是斥责袁暮的“交友不择,不求上进”。
实际上却是公开直指苏林的身份卑微,不配和他们这样的豪门世族交流往来,这已经是对苏林赤.裸裸的羞辱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苏林和袁暮都不敢出言反驳,便等于两个人默认了这个事实,袁暮的“交友不择,不求上进”,苏林的身份低微和卑下。
但是一旦要出言反驳,他们要面对的可是圣言的指责,需要反驳的并不是黄通说的话,而是黄通引用出来的孔子圣言“无友不如己者”。
在天仁大6,要反驳一句圣言,谈何容易?即便是大儒,要想颠覆反驳众圣经典中书写出来的圣言,也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取证。
以庞大的圣力来推导,从各个方面进行思想理论辩驳,最终必须要以足够的思想论据支持,才能推翻或者反驳一句圣言。
否则的话,毫无根据,妄自去对圣言进行无理的反驳,这就是对圣人的不敬,甚至是有可能被圣殿圣罚部判下重罪的。
拥有文位的儒士,除了可以依托智海,调用圣力,将虚幻的思想化作圣力神通和圣力法术对敌以外,更能够直接用圣言中的思想言语攻击对方,谓之“诛心”。
众人也不知道这黄通到底是和袁暮有仇,还是与苏林有间隙,亦或者是对这二人都有意见,才会在这即将要获取童生文位前一日,公然对二人用圣言诛心。
儒士公然用圣力法术相互内斗是被圣殿和国家双重禁止的行为,攻击性的圣力神通和法术,一般都只能用来对付妖蛮,或者是缉捕犯人。
而一旦儒士之间起了争执和仇恨,非要斗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诛心就是被默认的一种方式。
以圣言诛心,有据为依,以理辩驳。尤其是在观看大儒的诛心争斗,更是能让人听了惊心动魄,智海翻腾。
现在黄通突然跃起用圣言“无友不如己者”诛袁暮、苏林二人之心,自然引起了其他所有案的围观,连那被大家公认的吴国第一案的林万经也饶有趣味地驻足停下观看。
“林兄,为何停步啊?”在林万经边上的洞源县案方子岭问道。
“方兄,你且看此番倒是有趣,竟然有人诛心?还是以圣言‘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
你可知近年来户部尚书冉子成的《富贵贫贱论》思想在我吴国内大行其事。
以阶级划分治国倒是个省力气的好办法,但是我觉得此非长远之道,相信朝中大臣有此反对想法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你知道为何冉子成提出这道政策思想的时候,朝堂之上少有人对他进行反驳么?”
原来,林万经却是由黄通诛心的这一句圣言联想到了朝堂大事,所以才觉得颇为有趣。
“我倒是听说过一点,似乎那冉子成取得大学士文位之后便隐居不出,一心专研孔子圣言十载,苦心著书立说才筑就了这一篇《富贵贫贱论》的,书成之时便已经轰然鸣州,传到了当今圣上的耳中。
圣上礼贤下士,亲自登门请他出仕,更是委以重任,官至从一品的户部尚书。自此以后,阶级观念便在我国从上往下开始渗透,生根芽,散出勃勃生机来。
以至于不少大儒、翰林世家的子弟都十分乐忠于以《富贵贫贱论》中的言论开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位列高等阶级之上,更能体会出这种阶级论的思想真义来。
并且推行阶级治国的方针政策,对于我们这样的上层贵族更加有利,所以才能够得到朝堂上众多的支持。”
方子岭缓缓说道,因为这一段典故被吴国史官记载为当今圣上孙建实礼贤下士的代表事件之一,所以也还算是广为人知。
“方兄,那你可知《富贵贫贱论》是以孔圣《论语》中的哪一句言论为立足点脱胎而来的么?”
对于方子岭刚才说的关于冉子成出仕的典故,林万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却又再度笑着问道。
“我对那《富贵贫贱论》的思想也是极度不赞同的,所以并未深究其理论根源,却是不知道冉子成是以哪一句圣言作为立足点的。
不过,如今林兄竟然会如此问道,莫非就是那黄通说的这一句‘无友不如己者’么?”
能够高中一县案的就没有不是天资聪慧的,方子岭稍微一联想,就知道林万经的意思了。
“没有错。那冉子成《富贵贫贱论》的最基础论点依据便是追溯到孔圣《论语》学而篇中的这一句‘无友不如己者’。
冉子成在《富贵贫贱论》中称,连孔圣有教无类都要将人分三六九等,倡导人们不要和不如自己这一等的人做朋友和交往。
所以从这一点出,他的思想散开来,衍生出‘阶级’治国的方针政策。
说的是如果将整个国家的士族和百姓全部都按照严格的等级划分起来,士族有士族的等级,百姓也有百姓的等级,每一个等级的人只能同自己一个等级的人交流往来。
不同等级之间要人为树立隔阂,禁制相互往来。如此一来,上行下效,以等级作为万民束缚,法令得以畅通无阻,天下便可大治。”
林万经不愧是大家公认的吴国第一案,从小就博闻强记,思维敏捷,更是以大儒言论开智。
他同方子岭的这一番对话,几乎所有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听着,言毕之后皆是纷纷点头若有所思,似乎就是在思考回味冉子成的“阶级”治国观念。
而那黄通听毕却更是得意地哈哈大笑,对着苏林和袁暮道:
“你们听到了么?我吴国的第一案林兄方才都说了,连当朝从一品大员户部尚书冉子成的《富贵贫贱论》都是以这一句圣言著书立说的。
难道你们两个区区还没有获得文位的童生,也敢企图反驳圣言么?哼!”
“我……我……我只不过是同苏林结交一番,怎么就……就违背了圣人的言论了呢?”
那袁暮的资质在这里只能算是中等,一听到连户部尚书冉子成认可并且以此著书立说,哪里还敢有要反驳的胆子?
他智窍当中,几丝圣力在害怕的颤抖,思想更是变得杂乱无章,一点光华都看不见了,这可是即将要被诛心的前兆啊!
不过,和袁暮的惊慌不已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苏林的处变不惊,反而嘴边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波澜。
“怎么‘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话到了天仁大6,也被误解成为这样的意思了呢?孔圣都能够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又怎么可能会说出提倡‘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话来呢?”
刚听到黄通斥责说出这句圣言的时候,苏林的脑海中就回想起了穿越前在地球上。
语文老师教《论语》的时候还专门在课堂上着重强调过这一句话,千万不要误读成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意思。
可是,苏林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以仁为尊,以孔子为圣人,人人都遵从和学习《论语》的天仁大6,这句话依旧被误读了。
甚至还有个自以为是的翰林冉子成竟然用这种被误读曲解了以后的意思,假借圣人言论著书立说,还混到了个户部尚书大从一品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