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迈拉代城以南的大片地区主要是沙地,风沙活动较少,沙丘也比较稳定,只是要通过也是很费周章的。此前‘艾西贝格尔’特遣队也只是走过一部分地区。
计划看来是可行的。只是,要迂回1000公里,如果在迈拉代城还要绕道的话,就要再增加至少300公里。即便顺利拿下目标,还须坚守到援军的到来,到时,这支部队必将面临敌人疯狂的反扑,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也是一个很冒险的计划。
“就这么定了,同意实施迂回作战方案。”
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过总得要试一下,如果行动失利,大不了撤回来就是了。
很快,‘波赫曼’战斗群久做好了准备。共携带有6个基数的弹药,足够全体官兵10天所需的水和粮食,另准备了150吨燃料。此外,波赫曼还不忘了带上几个‘特殊’乘客,它们是8匹骆驼,带上这些骆驼自有用处。
为了避免被潜伏在苏尔特城的敌人间谍发现,‘波赫曼’战斗群先从苏尔特城的东面出发,向拉努夫角方向前进,离城30多公里后,才转向南面,朝沃丹城前进。担任后卫的工兵连则负责消除车队路过后留下的痕迹。
与此同时,隆美尔命令第13集团军各部做好攻击的准备,不论‘波赫曼’战斗群是否迂回成功,部队都将实施攻击。
在沙漠里行军是危险的,特别是晚上。但是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波赫曼’战斗群只能选择在黑夜行军。车头大灯是绝对不敢开的,即便是雾灯,也只能每间隔5辆才有一辆可以打开,其他的车辆通常只能依稀看见前面车辆后部的小灯摸黑前进。
由于要保持无线电静默,通信时全靠手电筒发送摩斯码信号,即使这样,所有的手电筒都严格地用一块红布包住,避免向外发出多余的光线。
这里真正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离公路也有5公里远,附近连一口井泉都没有,不过这也是波赫曼上校有意避开的,因为有水源的地方,就难免会碰到平民。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太阳似乎永远停留在那一样,完全没有落山的意思。一整个白天,士兵们都被命令待在伪装网里寸步不离,内急了只能就地挖个沙坑,解决完了再埋上沙了事。尽管非常闷热,但是绝大部分士兵都昏昏入睡了,毕竟颠簸了一个晚上,每个人都已很疲惫。
白天沙漠的气温高得吓人,最苦的是担任警戒任务的哨兵,把大半个身子埋进沙子里,只露出头部,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尽管所有的哨位都是双哨,身边就有自己战友,但是谁也不能说话,只能偶尔用眼神交流一下。趴在沙地里感觉除了酷热还是酷热,身上的水份似乎快被榨干了,但是谁也不喝一口水,因为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都由可能暴露自己,所以哨兵们都坚忍着。不仅如此,还要强打精神观察,防止任何人靠近。
也不知熬了多久,天色渐渐地变暗了,直到完全天黑后,部队才继续前进。
轰炸结束后,第22装甲旅就开始突击,但就像撞在了铁板上一样,立刻撞得头破血流,在d军火炮和ju87俯冲轰炸机连番打击下,该旅很快就损失了37辆坦克,其余坦克赶紧撤退,这次进攻也就草草收场了。
隆美尔讨厌防守,却也善于防守。
4月4日凌晨2点左右,‘波赫曼’战斗群已到达迈拉代城以西约60公里处,部队就在此附近隐蔽并休整,在确定敌人的警戒哨在哪前,尽量拉开距离是明智的。
这支小队有5个人8批骆驼,除了每人各骑一匹外,其余3匹还驼载着货物,看起来就像一支商队。
这5个人都是欧非混血儿,能说流利的包括当地语言在内的多种语言,其中领头的阿尔贝少尉从小就在的黎波里长大,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皮货商,在大战爆发后才举家回国参战的。这几个人都因为任务的需要而事先从其他部队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