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此刻是越想越怕说:“倘若以后,再有这种便宜,我是决定不会再捡的。”
说着,二人来到屋中,道月一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发生事了,便问:
“宋玉,你怎么脸都白了?发生什么事了?”
宋玉认为这事不必瞒着道月:“方才我都吓丢魂了。”
于是,宋玉又一长儿短的把刚才经过的事,仔细讲了一遍。
古天明一听这个气呀:“这宋玉,你怎么不把金蟾蜍交给我
呢?你交给我,我便拿它去找和尚,这就是他们杀我古家的罪证呀。”
宋玉急忙辩解说:“我寻思自己留下用,就把疯僧师父叫去,让他教一数我使用的方法,可疯僧师父却不让我要它,我正犹豫着,不料想,突然飞来个人,一下子就把那东西抢走了。”
“是什么样的人?”古天明问。
“没看清啊,”宋玉回答。
疯僧道:“算了,丢就丢了吧。”
“丢了倒是小事,诸位得加点儿小心,这种东西确实很厉害!”道月提醒说:
“时间不早了,明天还得去相佛寺破真佛塔,大家休息吧。”
就这样,古爷跟大慈和尚两个人住东西里间,店房就算包下了。
道月和疯僧,古可男和马青峰,铁姑娘和兰姑娘分别住下,当晚休夜无话。
第二天早晨,大慈和尚到外头踢踢腿,练了几套拳脚后,回来往东里间一瞧。
古爷屋的门帘还挂呢,他用手一推门,门里头还关着呢,心想:
怎么还不起来呀?轻声叫:
“古兄,古兄。”
里边没人答应,和尚有些纳闷儿,这时道月和尚也到了。
疯僧、宋玉、马青峰上前问大慈和尚:“昨晚睡得可好?”
“我倒没事,古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起来?是不是出事了?”大慈和尚有点儿急了。
“哪能呢?”疯僧不相信,他上前又去敲门,里边没动静,用力推门,门里头闩关牢实。
几个人来到外边看窗户也纹丝未动,宋玉上前“噗”用手指把窗纸捅了个窟窿,探头往里一看,“嗷”地叫了一声。
“怎么了?”大家急忙问。
“不好了,”宋玉跳下身把上扇窗户摘下来,纵身进得屋中把门开开。
大家进去往床上看,古老爷子正仰面朝天,斜卧在床上,两条腿搭拉在地上,上截身子躺在床上,两眼睛瞪得滴溜溜的圆,二唇微张。
“哎呀!”道月激灵打了个冷颤,心中暗道:
怕这手,偏这手就来了,想破真佛塔,现在只有古天明老爷子一个人能行,他若有个三长两短,这塔就破不了了。
这时,最挂不住面子的,就是大慈和尚了,他跟古老爷子住对面屋,一夜一点声音都没听到,古天明出了事他还不知。
见大慈和尚此刻十分难为情,宋玉忙把古老爷子的两条腿扶到床上放正,道月几人一起进来,摸老人家的胳膊。
还算不错,老人家口中,还有些虚虚的气,虽是没死,黑眼珠却往上翻,白眼珠瞪出来了,身体软绵绵,躺在床上,看样已是失去知觉了。
大慈和尚很着急,道月过来一诊脉,微弱无力,断断续续,用手一掐人中穴没有反应。
“这是怎么了?”大慈和尚愧悔难当,他把古爷衣服解开仔细查找伤口。
很快就有发现,老人家的左肩胛下边,有一个小米粒大的黑紫点,不是行家,一般的人这伤都找不出来。
大慈和尚,果然经得多见得广,见那黑紫点外边还有红圈。
“什么东西打的?”宋玉问。
“看不出来,只见其伤不见身上有暗器,”大慈和尚回答说。
道月,疯僧又问:“难道打完人又把暗器取走了吗?”
大慈和尚说:“不可能,如果是那样,他就要了古爷的命了。”
既然设下暗器就走了,这暗器又哪去了呢?几个人都琢磨不透。
大慈和尚把古爷的眼皮往上一翻,仔细一看,白眼仁和黑眼珠已经充血,瞳仁渐扩大,他用手指一划身子,肉皮上起了一道深红色的血道,看样子时间很长了,这是一种囊药,时间一到血脉就凝结了,人也就没救了。
这是什么打的?什么时候打的?从哪儿打来的?目前也没人能弄清楚。
“奇怪呀!”大慈和尚师也不得而知。
宋玉问疯僧:“您老看,这是不是那蛤蟆打的?”
疯僧摇头回答:“不见得,这倒像是个针打的,不是针,也是小珠砂,这种情况以前我还没见过,不好断定。”
宋玉见大慈还在那儿犹豫又说:“我说大慈禅师,您别愣着了呀,得想什么办法救老人家,您看这老人家马上就不行了。”
“大慈和尚哭丧着脸喊:
“阿弥陀佛阿,古天明啊,我的老哥哥,我良言相劝,你不听,我害怕的就是遇上这一招呵,我对不起你,昨晚贫僧太大意了,诸位不用着急,我去找个大夫来给他看看。”
“一般的大夫,能看得了这伤吗?”道月急忙问。
其实道月非常明白,这是绿林江湖道的毒品暗器打的,肯定是一般市面上的大夫,根本看不了的。
可是眼下,又到哪里去请高医呢?
大慈禅师双眉紧锁,合目冥想,忽然,他站起来,说:
“哦!我想起来了,我有个好朋友是名医,他在绿林江湖道当中颇有名望,就住在淮安府,我跟他素有交往,你们等一等,我去去就来。”
老人家,我和您一起去吧,”大慈和尚一看说话的是宋玉,心想,你去能起什么作用呢?
宋玉见他有些迟疑,便笑道:“一个人是死的,两个人是活的,你跟他有交情,但是这档事是我们的,不管我宋玉出身如何,现在我总是淮安府衙的人,我们这方面如不去人的话,恐怕人家老先生要挑理,我看圣僧你还是把我带去吧。”
嗯,你说得有理,”就这样,大慈和尚带着宋玉由打这儿起身,直奔准安府西门里第三道街。
那儿有座青砖瓦舍的小门楼,门前栽着垂柳,看上去象是一户有钱人家。
大慈和尚急忙上台阶扣打门环,一会儿里头有人答话,将门打开。
一位老者鬓发皆白,上下打量着和尚说:
“啊呀,恕老奴我眼拙,看师父你十分面熟,却记不起名姓,不敢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