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朱玉终于出行。在常智光印象中,朱玉除了杭州舰队驻地去了一次外,最远就是去安国。
本次御驾规模在朱玉时期是空前的,五万名禁军随同保护,前面两万人遇山开路,遇河搭桥。后面两万人保证大队人马的饮食。
虽然如此,毕竟是御驾出行,不是御驾亲征,否则那一出去都是几十万人的。还有泰山封禅,动则也要十几万的禁军和厢军。
朱玉虽然走了,但是朝会还是要开。王锡爵身为监国,站在龙椅的一旁。也有太监在旁边喊:“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按照原本监国,一般都是太子监国,或者是亲王监国,也有大臣监国的少数例子。
万历懒惰,不愿上朝,而朱玉没有重新立储,显然对群王爷人品和能力信不够,于是就弄出了宰相监国,当然,历史上不是第一个宰相临时监国。
“臣有本!”常智光出首。
“奏来!”
常智光道:“巴蜀羌族不服王化,先有囚禁我大明钦差,现在又袭击我大明边贸。其不仅不感恩我大明历年来的照顾,而且还恩将仇报,害我大明子民,祸乱一方。所以臣认为,应当立刻出兵,剿了他们。”
王锡爵道:“公主临走时交代,羌族一事,让大家先计较个办法,等她回来再做处置。”
常智光道:“王相,而今羌族嚣张跋扈,如果不派兵围剿,等公主大半年后回来,恐怕危害一方不说,而且还会让边关矛盾恶化。”
王锡爵考虑一会道:“即使是这样,还是先要奏明公主,由公主进行裁决。再说,我等都无调兵之权。”
“恩……”常智光考虑一会后转身道:“王锡爵身为监国,遇事犹豫,不敢下定论,不敢负责任。所以本相恳请诸位大臣同意开朝议,让大家投票表决王相是否交出监国之权。”
王锡爵一愣,他没想到常智光把矛头对上自己。诚然,常智光说得也没错,朱玉任命王锡爵为监国,这种奏本王锡爵是要负责的,不能再把皮球踢给朱玉。
常智光这边道:“经过本相调查,羌族不过四千来人,青壮不过两千来人,但却逼迫我五千万人的大明隐忍。
这是何道理?既然王相不敢决断,还请让出监国之权,本相必然会做出出兵计划书,得诸位朝臣批准后施行。”
一名大臣道:“常相说得有理,监国者不可推却责任。常相是办实事之人,还请王相答应,朝议监国权。”
“虽然公主是交代王相监国,但是朝议结果可以报给公主,无论结果如何,臣看公主也不会不批才是。”
王锡爵看下面人蠢蠢欲动,这才明白,这是有预谋的夺权啊。不过王锡爵不会去想常智光要造反,因为监国并没有出兵权。
即使要出兵,也要公主的批准才行。王锡爵自问自己没有魄力敢调动军队对羌族下手,但同时也同意常智光的说法,不能等朱玉回来后再处理羌族。
想念到此,点头道:“明日朝议,看由谁监国?”朱玉左右去的不远,如果朱玉感觉常智光胡闹,一句话就可以搞定。
王锡爵陈词:“公主远行,托臣监国。就想安定地方,不要再起纷争。朝廷安定,百姓自然安定……”
常智光则说:“民要养、匪要剿。如果我们不重视商人、百姓们的意见,他们被人欺负找谁说理去。不能粉饰太平,不能姑息养奸。
发生事情就是发生事情,我们要实事求是想办法去解决这问题。今天的事,今天解决。不仅是指羌族……”
两个人风格是不一样的,王锡爵行事老成,必要时候会牺牲局部利益,粉饰太平,维护和谐,总的看起来他就象是一块盾牌。
而常智光则是锐意进取型的,如同一把利剑,问题出现,无论大小都要解决,为解决问题他可以不惜代价。
常智光亮相夺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多人也表示理解。边贸的商业活动已经接近不可调和的地步。
国家原先的政策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威信,也损害是商人们的直接利益。
朱玉连续采取忍让的手段,但大家明白,常智光是不会忍让的。此人虽然读的是儒学,但行事干练,讲究是公平二字。
常智光道:“我已经拟了公文,如果群臣们同意由我来监国的话,我就发出公文请公主许准,随同的还有可以调动东京卫戍三万禁军前往巴蜀边境剿匪的公文。
另外,我如果监国,将采取群议办法。比如说要不要对一些产业调节税利?
大家也知道,现在米价波动很大,很多原因是因为税利过高引起,还有茶叶税,是我常智光修订的,现在也跟随不上大明社会发展步伐,也要改一改。
能做多好我不保证,我只能保证,如果大家拥护我监国,第一,对外不能丢了面子,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别人也别想来欺负我们。
第二,重点改善民生,对暴利行业进行增税,对生活用品行业进行减税,降低百姓必须品的价格。
第三,提高大米、小麦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田积极性。
第四,商业市场规范的健康的发展,实现互盈互利的原则……”
常智光总共说了十条,王锡爵一条都没说。互相一比,大家都知道该选谁。
从政策面看,常智光比较具有侵略性,常智光是寻找问题,或者是询问可能发生问题的问题进行解决。王锡爵是发生了问题后,再想办法进行解决。
群臣们还了解一点,如果不是朱玉默许或者最少不反对常智光的行为话,常智光就是瞎折腾,朱玉一个手谕就能把常智光打回原形。
而常智光敢这样说话,大家都觉他有底气,有底气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公主的支持。
不过,即使是这样,代表周屏等年轻激进商人的右相吴敏对常智光妄图夺权表示了反对和疑虑:“我不怀疑常相的一片赤子忠心,也不怀疑常相为国为民的热情。
但是,大家都知道,常相原先是安国知县,而且说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常相很少打理安国的事。那我就要想想,常大人到底有没有能力监国呢?
反看王相,担任过御史大夫,出任过西北军道节度使,也当过一县的税吏,担任左相一职以来,兢兢业业,百官皆有赞誉,更是被公主夸为大明能臣。
常相虽然也忙差遣,但多是军务之事,从政务这方面说,确实要差一等。”
也有大臣直接指责常智光不要脸,还说公主交代王锡爵监国,常智光不懂规矩不说,还要百官陪同胡闹。
常智光看得明白,在几个利益代表团中对自己夺权虽然表示反对,但是对行为本身表示欣赏,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不愿意常智光当家,但是却是支持常智光这样的夺权行为。但一些非利益集团就是对自己乱加指责。
王锡爵感觉自己是其中最为失败的一个人群代表。吴敏发表了演说,要求把监国之权交给他。代表地主立场的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也宣布参加夺权。
而王锡爵做为官僚的代表却只说了几句没有实质性的话,连他自己都失望。
清议大夫作为一个最超脱的官职,念读了这几日清议的几种意见,第一种就是常智光提出的,有兴趣和有能力的进行联合执政。
联合执政就是常智光和几个利益代表人合作推行政策。如果所推行政策被合作人反对,就进行朝议投票。
由于利益团体的合作,合作的团体也可以得到利益,他们可以发出对自己有利的政治提议,在朝议时,各大利益将全力支持。
也就说,常智光提出的假设是所有议案都要通过朝议,合作和不合作不同的是,合作的团体能提出议案,不合作无权提出议案。
合作的团体可以要求召开朝议,不合作团体没有这权利。相对的,不合作团体有权利提议召开朝议解散执政团体,合作团体无权提出,但可以在朝议中投票。
看朝廷官员有近百人,有鲜明立场的有五十多人。还有四十人左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虽然不知道,但是目前必须要投票,无论你清楚不清楚,你都得在各候选人中选一个。
而王锡爵由于准备不充分,并且没有打算联合执政,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代表了谁,最后竟然只有常智光、吴敏、白时中进行角逐。
夺权结果出来后,常智光以大比分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