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紫岩寺披着一层银辉,寺内高塔拔地而起,高大威武。一座座大殿错落有致,隐隐约约连成一片。通往山下的是一条崎岖小路,在昏暗的月光下更加显得高低不平。山坳里藏着几个叫花子,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向山下窥视。
韩东山向小路上望了一眼,兴致地叫道:“来了,大伙不可出声。”
众人向山下望去,曲曲弯弯的小路上出现一个黑点。须臾间,那黑点近了,慢慢高大起来。进而,人们看清是个女人,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太太。她一手提着饭罐,另一手拿着包袱,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
花子a手舞足蹈地赞道:“狄大人神了,一猜一个准。”
韩东山挥手命令道:“散开,不可出声,且莫打草惊蛇。”
几个叫花子答应着,成一字形散开。他们匍匐在草丛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山下的小路。
老妪一路走来,提心吊胆的。每走一段,向后面仔细瞅瞅,唯恐被人发现。她哪里知道,韩东山一伙人藏在她前面,老妪再小心也难以发现。她来到紫岩寺,已走得气喘吁吁。看看四下无人,谨慎地向一山洞走去。
山上悄然无声,一个山洞里闪着微弱的亮光。老妪来到洞口,又张望了一阵,这才轻手轻脚地进入洞内。
几个叫花子远远跟着,一路追去。花子b指着洞口叫道:“总舵主,她不跑掉了,就是这个山洞。”
“尔等看准了?”
花子b一乐答道:“正是,进去抓了他们,也好向狄大人交差。”
韩东山一脸威严地喝道:“不可轻举妄动!尔等在此守候,莫要放走李仙宗。吾去请狄大人,去去就来。”
“是。”
韩东山马不停蹄地回到村里,狄仁杰仍没休息。堂屋里亮着灯火,却没一丝声音。狄仁杰在灯下思索着、徘徊着,一筹莫展。这时,韩东山得意洋洋地走进门。
韩东山上前一揖道:“狄大人,李仙宗找到了!”
“可是在紫岩寺的山洞里?”
韩东山乐呵呵地夸道:“大人未卜先知,正是如此。”
狄仁杰不敢怠慢,转身就走。他喜出望外道:“走,会会这个李神仙。”
紫岩寺的山洞里,李仙宗一边用饭,一边用心听着洞外的动静。老妪把几件衣服放在李仙宗的身旁,关切地交待道:“先生,你要的衣服老身带来了。在这里有吃有穿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李仙宗放下饭碗,摇头叹息道:“是非之地,岂可久留!狄仁杰甚么人?他机敏练达,料事如神,切不可大意!”
老妪望了李仙宗一眼,眼睛渐渐湿了。她离不开小神仙,有些依依不舍。老妪长叹一声问道:“不知先生要到何处去?”
李仙宗尚未打定主意,他若有所思地叹道:“待机而定。”
正在这时,狄仁杰笑嘻嘻地进了门。他深施一礼道:“李先生安好?”
李仙宗一惊问道:“请问你是……”
狄仁杰幽默地答道:“李先生料事如神,号称活神仙。岂不知下官何人?”
李仙宗略一思考,恍然大悟道:“如此说来,狄大人到了?”
“正是下官。”
李仙宗深施一礼,惊魂未定地问道:“请坐下说话。不知大人到此何事?你不会为难在下吧?”
狄仁杰客气地答道:“先生说的哪里话?上次你为吾预测天气,下官方能及早进京。滴水之恩,报之涌泉。感谢还来不及,如何会为难先生?”
李仙宗嗫嚅道:“在下不愿与官家打交道,大人是知道的。你身为朝廷重臣,亲自找到此地,岂非让在下为难?”
狄仁杰见李仙宗讲话如此直截了当,兜了个圈子答道:“先生不愿为官,可愿为民?”
“在下愿为百姓效力。”
狄仁杰诙谐地一笑,继续兜着圈子道:“先生大才,大才应该大用。你在这里只能为小李庄的百姓效力,岂非埋没了才华?若为天下百姓效力,大唐之幸。先生何乐而不为?”
李仙宗脸上浮现出一片阴云,他似怒非怒地嚷道:“大人好不知理。吾在村里,你追到村里;吾在山上,你又追到山上。岂不是勉强在下?”
狄仁杰幽默地一笑,算是赔礼。然后他和蔼地解释道:“下官并非为难与你,只是想为先生讲清一个道理。李先生,你吾皆是孔孟弟子,孟子云: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人能为天下百姓效力,岂非莫大的荣幸?”
往事不堪回首,李仙宗痛苦地讲道:“大人有所不知,吾李家与武氏素有宿怨,若冒然入朝,岂非自投罗网?”
狄仁杰并不答话,只是开怀大笑。
狄仁杰将李仙宗笑傻了。他思来想去,不知对方所云。李仙宗惊慌失措地问道:“大人为何发笑?”
狄仁杰不紧不慢地反问道:“先生的忧虑,下官心知肚明。先生说的宿怨,岂非你爷爷的“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八字箴言?”
“正是。”
“先生尽管放心,这并非宿怨。”
李仙宗越发不安,额头上竟津出汗水。他慌乱问道:“因为这八字箴言,闯下大祸。太宗皇帝不是将武氏贬至感业寺,削发为尼?她在那里吃尽了苦头,岂能不怨恨爷爷?”
狄仁杰深入浅出地讲解道:“先生误会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太后临朝坐了天下,就得益于你爷爷的八字箴言。太后知恩必报,感激不尽,为何为难先生?”
李仙宗半信半疑地问道:“大人此话当真?”
狄仁杰细致入微地讲道:“你爷爷未卜先知,指出了天意。太后从你爷爷的话里得知天意。若不然,她也不敢大胆均田。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乐,太后岂能怪罪?”
李仙宗素知狄仁杰能言善辩,天下无敌,不觉固执起来。他倔犟地嚷道:“大人之言,在下不信。”
狄仁杰画龙点睛地解释道:“先生不信,应该说出不信的道理。太后临朝是为了天下百姓,先生的奇才也愿报效天下百姓,岂非异曲同工?太后与你如此心照不宣,岂会为难你?”
狄仁杰虽然讲的头头是道,李仙宗仍旧不信。他犹豫良久答道:“狄大人,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容在下三思。”
见李仙宗仍在犹豫,狄仁杰觉得事情转机到了。他扑嗵一声跪在地上,推心置腹地劝道:“天下甫定,太后求贤若渴,下官代太后诚请先生。有道是圣命难违,你若执意不去,岂不为难下官?”
见狄仁杰跪在面前,李仙宗一阵慌乱。他搀起狄仁杰,不觉怦然心跳。李仙宗犹豫不定地讲道:“大……人不……可如此。”
狄仁杰心里一动问道:“如此说来,先生答应了。”
狄仁杰步步进攻,李仙宗步步退却。虽说李仙宗仍未答应,狄仁杰觉得大局已定。李仙宗进也难,退也难。他心思不定地叹道:“唉!吾身不由己,若是执意不从,大人岂肯放手?”
狄仁杰以退为进,并不强求。他彬彬有理地解释道:“下官不愿勉强先生,实在是为了成全先生为天下百姓服务的夙愿。可话又说过来,下官为了谁?不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听了这番话,李仙宗沉思道:“大人大才,说起话来,滴水不漏,讲得在下心有所动。说到为天下百姓,在下还有何言?”
狄仁杰想,一番苦口婆心,总算没有白费。他慌忙催促道:“既然如此,先生还是及早成行为好。”
李仙宗一脸无奈,只好跟随狄仁杰出了山洞。山洞外面,一轮明月照着大地。月光下的山峦、河水、树木、原野如梦如幻,一片朦胧。看到眼前的崎岖山路,李仙宗想,伴君如伴虎,不知此去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