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在每个靶子的正中间都钉了九个铜钱,分成三列,每列三个,紧紧相连,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长、宽各有七八厘米的靶心,再将射箭的距离放得近点,乡勇们也就有可能射中了。
靶子定下,还得定射箭的距离。如上述原因,为激发操练的积极性,初期距离不易过远,华兴暂定为五十步,也就是三十多米。在三十多米外,射一个长宽各有七八厘米的“靶心”,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
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操练的积极性,华兴并又规定:“若不能中钱而能中靶者,亦赏钱。每中一环,赏一文钱。”
因为华兴把整个箭靶分成了五环,正中的铜钱是五环,其次为四环、三环、二环,最后是一环,只要能中靶就是一环。
乡勇们人人兴致盎然,不管有弓矢的、还是没弓矢的,尽皆跃跃欲试。
箭靶放好,规矩定下。华兴又从推车中取出一个竹篮,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乡勇们看得清楚:里边放的都是铜钱。竹篮不小,黄橙橙的铜钱直堆积到篮子的边沿,怕不下两三千个。乡勇们的视线齐刷刷地都投入其上,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人忍不住高声叫道:“参军,这就是用来赏赐的钱么?”
“对。”
“这么大一篮子,总共得有多少啊?”
这个问题问得质朴可爱,华兴不觉为之一笑,说道:“不管有多少,只要你们能中靶,我就给赏钱。不怕你们拿得多,就怕你们射不中!”
华兴的执法严明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又有一大篮的铜钱摆在面前,乡勇们无不两眼放光,顿时就有两三人挤出队列,自告奋勇地请求说道:“参军,小人请求先射!”
华兴本打算让方超、郭海滨在正式的操练之前先射上几箭,他们射术好,等他们射中后便现场给钱,以此来激励乡勇,却未料不等他开口说,已有乡勇自告奋勇。他自然不会拒绝,因笑道,“好!便让你们先射上几箭。”
这两三人执弓拿矢,奔到场中。
早在放箭靶的时候,侍从亲兵等人就已将三十米的距离量好,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这三人奔到线后,一字排开,一人对准一个箭靶,扭头请示华兴:“可以射了么?”
“一人三箭。可以射了。”
乡勇们都是野路子出家,未经正规操练,华兴看去,发现他们举弓搭箭的动作皆不标准。有的脚步歪斜,有的举弓过高。
方超、郭海滨都是箭术高手,专门向人学习过,看到上场那几个乡勇的动作后,嘴角都露出轻蔑的笑容。总共有五个箭靶,上场了三个人,还空着两个。他两人异口同声说道:“参军,我二人也想射上一射。”
华兴正目不转睛地看场上三人,闻言转首,笑道:“好啊。”
他二人也不等那几个乡勇射完,当即挟弓矢上场。不过这一上场,立刻引来了不少乡勇的视线。
只是他二人不屑站在三十米外,又往后走了一段距离,立定在大约六七十米的位置,两人对视一眼,齐齐开弓,几乎就没怎么瞄准,箭矢已出。一箭紧随一箭,后一箭的箭镞紧追前一箭的箭尾,围观众人只听得“啪啪啪”,三声弓弦响,他两人已将三箭射完,紧跟着又是“叮叮叮”三声脆响,诸人看去,却是这三箭都正中了靶上的铜钱。
方超用的弓强,三支箭矢的箭镞都击裂了铜钱,深深地钻入了靶上。郭海滨用的弓较弱,但也有两箭钻入了靶中。乡勇们静了一静,随之不约而同地喝彩出声。华兴也是十分欢喜,对侍立在身侧的武嵩、路达说道:“我知羽林军善射,却不知他两人竟能如此善射!”
与此同时,先上场的那三个乡勇却还没有射完,手快的也只是射出了两箭而已,手慢的才射出一箭,兀自在那里苦苦地瞄准。其中一人被乡勇们爆发出的喝彩吓了一跳,手一滑,箭矢出弦,歪歪斜斜地飞出了十几步外,跌落地上。乡勇们看到这个情景,又都不由大笑了起来。
箭术教头声势夺人,那三个乡勇尽无斗志,匆匆地把三箭射完,垂头丧气地夹起弓矢,就要归队。
华兴叫住了他们,问道:“哪里去?”
“我等丢丑人前,已知错了,乡野之人不自量力,求参军勿怪。”
“这说的什么话?方、郭二君拜有名师,故成绝技,又是大内教头,你们虽有不如,但只要刻苦用功,早晚也能像他们一样百步穿杨……适才你三人各射三箭,虽未射中铜钱,也分别各有中靶。我已说了,只要中靶就有赏钱,且上前来领取赏赐。”
这三人见华兴不怪反赏,感激涕零,与方、郭二人一块儿躬身上前。
“二教头三箭皆中钱,且是在五十步外射的,故赏钱翻番,一人赏钱七十二。”华兴先将方超、郭海滨的赏钱发下,接着又对围观的乡勇们说道,“先上场的这三人,一人中三环两次,一人中两环两次,一人中一环一次,分别赏六钱、四钱、一钱。”
当场把铜钱赏下。
眼见方、郭一人各捧着一堆钱,又见那几个上场的乡勇也各有斩获,其余乡勇们眼馋不已。只就射了三箭,片刻的功夫就赚钱到手,这好事儿百年难遇。有人问道:“小人若也能在五十步外射中箭靶,赏钱翻不翻番?”
“一样翻番。”
听了华兴这话,又有几人挤出来想要上场。
华兴拿钱做赏赐的目的是为了操练乡勇们的射术,可不是单纯为了给赏钱,因而将这几人制止住,笑道:“你们且莫着急,等我说几句话先。”
华兴威望已立,那几人立马停下脚步,乡勇们齐齐躬身说道:“参军请说!”
“适才二教头八十步外连射三箭,如流星赶月,皆中靶钱,可谓神乎其技。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我发现他们刚才站立的姿势、射箭的动作似与另三人有所不同。”
被华兴这么一提醒,不少乡勇都想了起来,说道:“是啊!的确如此。”
“的确有不同。”
有聪明的就问道:“难道这就是他两人能在八十步外三箭中钱的原因?”
华兴笑顾方超、郭海滨,说道:“不如请二位教头亲自答复?”不露声色地把现场的气氛转到了该如何射箭上。
方超、郭海滨当仁不让。方超将钱收好,拿着弓矢,站在场上,对着众多乡勇侃侃而谈,说道:“射法有三,一曰器械,二曰审度,三曰正体。”
他举起手中的弓矢,“器,即弓矢。凡射之前,若不调弓审矢,那么即便射术再强也无用。力强者用强弓,力弱者用弱弓。宁手强于弓,勿弓强于手。此其一。其二:箭矢又视乎弓力之重轻。弓越强,则箭矢越短,越重。”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路达识趣,便即插口问道:“这是‘器械’了,那何谓‘审度’?”
“审度,即审敌之远近。敌远、敌近,射术各有不同……今以箭靶为例,审得相距八十步内,开弓时需以前手与肩对一。”
“什么是前手?”
方超把弓拉开,左手执弓身在前,右手拉弓弦在后:“执弓身的手便是前手……前手的位置很重要。”
他虚虚开弓,分别把前手对准自己不同的位置,给乡勇们做示范,“八十步内与肩对一;百步内与眼对一;百三十、四十步内与眉对一;百八十内与帻、冠对一。”
“那何为‘正体’?”
“射虽在手,实本于身。身不正,射亦不正。最忌腆胸驼背。肩、肘、腰、腿力应萃于一处。”
“愿闻其详,请君详解。”
“首先,手务要平直,引满时用右眼观左手……”
有在八十步外连中流星三箭的成绩在前,方超说的话又都是大俗话,浅显易解,人人听得懂,场上十分安静,乡勇们无不虚心聆听。一条又一条射箭的道理,一点又一点在射箭时该注意的事项从方超的口中传出,传入乡勇们的耳中。
华兴他观望着认真听讲的三百余乡勇,想道:“不求人人神射,只望两个月后他们能粗通大概,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