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夏日的虫鸣蛙响,临冬的夜显得更加静谧。连着两日的奔波,几个半大小子疲惫不堪。有了可靠的地方,几人没一会儿便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天微微亮,天空不似往日纯净透亮,灰蒙蒙的一片,伴随着冷风呼呼作响。昨日艳阳高照,好似夏日炎炎,今日寒风阵阵,落叶满地,好一个四季分明。
自从家里遭变之后,于正竹几人总是鸡鸣便起,屋里隐隐见光,起来之后明显感觉别昨日冷,衣物都是妹妹收拾的,准备找找妹妹把装衣物的包袱放哪了。
老人觉浅,听到动静也摸索着起来了。
“竹娃儿,找什么呢?”陈婆婆摸着拐杖准备起身。
“陈奶奶,天变冷了,您多穿点衣服。”于正竹忙过去扶着陈婆婆。
此时于小语和三哥听到声响也起来了。
“二哥,衣服这边收着呢。”于小语起来给几人找厚点的衣服。。
收拾妥当打开房门,冷风便贯穿进来。加了衣服,这股冷风吹的人倒感觉浑身清爽,并不觉的冷,倒精神起来。
“奶奶,您一般早上吃什么?”于小语搀着陈婆婆走进院子中。
“奶奶老婆子一个,随便吃点一天也就过去了。”
……
照例扶着奶奶坐在灶房门口,兄妹几人忙活开来。
于正竹照顾驴子,于正梅给妹妹打下手做早饭。
于小语熬了一锅粥,她口味偏重,相比甜味她更喜欢咸口。
平常人家就是熬一锅白白的粥,三哥总说她花样多。粥里切了细细的姜末,碎碎的葱花,再放一点盐,要是有点瘦肉和皮蛋就好了,就可以做一锅皮蛋瘦肉粥了。
可惜在这里还没见过皮蛋这种东西,她也不会做。好在这锅粥陈婆婆笑眯眯的说好吃,人年纪大了,舌头寡淡,吃完也觉新鲜。
其实大夏的物种挺丰富的,常见的瓜果蔬菜调味料都有,只是烹饪方式没有后世那么多变。寻常人家还是停留在只要煮熟能入口果腹便行。
但也有那些心思灵巧的妇人,能变点花样出来,使自家餐桌上的味道丰富起来。
“变天了,你们石阳叔叔可能来的早,要是没来我去村里叫他。”
“奶奶你告诉我哪个屋,我去找就行…”于正竹听了道。
“如果有人问起,你们就称作我娘家侄外孙,其他的也不用多说…”
几人听了知道身份有了依托,对陈奶奶感激不已,正喜不自胜时,屋外传来声响。
“婶……起了没?”
“奶奶没说错吧,看是不是你们石阳叔叔。”陈婆婆赶紧道。
陈石阳早上起来看到变了天,想到这几天忙有三天没去婶婶家看过了,今天得早点去看看。囫囵吞了一碗粥,套上衣服就往外走。
“他爹,别急,昨日上午我去瞧过,婶婶好着呢。”妻子小陈氏道。
“快立冬了,你得空收拾着做几件棉袄给婶婶送去,中午我就不回来了,约了人看宅子。”
“知道了,在外注意些。”又急忙回身包了两张饼放到丈夫手里:“饿了垫垫肚子。”
从牛家村走出来,约一盏茶功夫,再拐向陈婆婆家就不用多久了。一路上想着天还早,帮婶婶把水挑满,看看还缺啥,晚上给带回来。
又想着把今天这笔生意做成了,今年过年就不用愁了,再做几笔生意,明年两个小子的束脩就不成问题了。
等走到陈婆婆院子门口时,以前都是直接进院子的他,看到里面那头正在吃草料的驴子,着实楞了一下,下意识在门口喊了一下。
只听见从灶房传出婶婶的笑声,接着从门口探出一只清秀的脑袋,接着向他走了过来,腼腆的笑着:“是石阳叔叔吗?”
“啊……?你是……”
此时脑海里瞬间想到,难道是水阳哥回来了吗?
看到陈石阳的表情,于正竹就知道他可能和陈奶奶昨天想到一块去了。
“石阳啊,快进来吧。”
里面传出陈婆婆的声音,“哎…来了。”陈石阳放下疑惑连忙道,于正竹跟着后面走过去。
等陈石阳走到厨房,就看到一个比刚在门口见到的还要小一点的男孩,还有一个干净可爱的小女娃冲他笑着。
“婶婶…这是…”并没有见到水阳哥,陈石阳更疑惑了。
“呵呵,来啦,吃了没!”陈婆婆笑着招呼着:“来,这就是你们石阳叔叔。”
“石阳叔叔好…”于正语和三哥赶紧齐声道。
“石阳啊,来……坐。”陈婆婆指着门口的凳子,转头又对着兄妹三人道:“丫头,竹娃儿…你们这个事情还是跟石阳叔叔说说。”
“你们石阳叔叔别的没什么,打探消息还是厉害的,有他帮忙,比你们摸瞎好。”
“婶…这到底是咋回事啊…”陈石阳焦急道:“是水阳哥有消息啦?”
“石阳啊,是这么个事……”
随后,陈婆婆一五一十的把兄妹几人的事说了一遍。
“石阳啊,这事你得帮啊……”陈婆婆可怜几人的遭遇,忍不住又呜咽了一会!
“陈奶奶…”于小语小脸皱起,泪盈于睫,
上前抱住她的手臂唤道。
陈石阳听完婶婶的叙述,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眼前的几个小孩子,两个小子和他家的两个差不多,小女娃更是惹人怜爱,这几年来他一直也想要这么一个小棉袄来着,可媳妇肚子一直没动静。
本身也是善良忠厚之辈,恻隐之心顿起:“婶婶说的对,既然你们到这来了,这事石阳叔叔就得管了。”
“且像婶婶说的,这是积德的事,望我那兄长在外也有贵人相助啊。”
于小语三人欣喜不已,连忙称谢。
“这事得趁早,我今天就去探探消息。”既然决定管这事,陈石阳立马行动起来。
……
兄妹几人没想到开头这么顺利,还没来得及商量出个议程。
后来决定先由陈石阳领着于正竹先去县城找人打探一下,于小语和于正梅在家等消息。
因牛家村离县城不远,陈石阳一般选择步行,虽然赶车轻松,但架不住没地方存放。
看着两人远去的身影,陈婆婆唤回了还在院门张望的两兄妹。
“丫头,回来吧,我们在家等着。”
……
既然住在陈婆婆家,两人在家也没有闲着。于正梅帮着去挑水,问了奶奶挑水的地方,便挑着桶出去了。
于小语则迈着小短腿收拾厨房,陈婆婆被勒令坐着休息,只好无奈的看着两个身影忙进忙出。嘴里不停的念着乖娃哦!
水井并不远,大早上于正梅也没遇着什么人,很快挑着一担水回来了。
别看他年岁小,但身板壮实,个头力气都不小,当时在李家村时,还一直念叨着想习武来着,只是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父母皆不允。
先把水缸淘换干净,再把挑来的水倒进去,如此来回几次,就把水缸挑满了。
又看到妹妹小小人儿拿着比她还高的扫帚扫院子,立马一把抢过:“妹妹歇着去…”
陈婆婆看着兄妹两个,嘴角一直向上扬起,院子里现在可热闹了,人老孤单久了,越喜欢儿孙在膝前承欢。
要是自己儿子成了家,孙子也有这般大了吧!陈婆婆心中感叹。
等家里收拾的差不多,于正梅在院子中站起了桩。
跟妹妹说道:“四丫,三哥想好了,以后练习武艺,要是再有坏人,哥就把他们打跑,再也不能抓我们。”
接着恨恨道:“要是我早学会了,就可以把爹爹和大哥救出来了,娘也不用走了。”说完更是咬牙坚持。
于小语看着院子中挥汗如雨的三哥,并没有阻止,不管怎样,习武能强身健体,也能多些自保能力,并没有什么坏处。
三哥原先也就和村里的猎户学过几招,要是他喜欢,等救出大哥安顿好,有条件给他找个师傅正经学学。
至于读书,兄弟三人并不愚钝,爹爹又认真严肃教了几年,底子都还扎实,等事了后也要让他们继续学业。
兄长们个个都这么优秀,总不至于回去刨田吧。
不过这些先不想,等把大哥救出来再好好打算。
……
话说两头,陈石阳带着于正竹往县城赶去,出门前于小语同样给他稍微改变了一下,让他看起来更成熟一点。
陈石阳在旁边连说好,城里面多的是看脸行事之人。陈婆婆则在旁边笑道难怪昨天来的时候两人脸上一道一道的呢。
两人来到城门口,陈石阳交了进城税,每人一文钱。进了城,于正竹要把一文钱还给他。
“阳叔,劳您帮忙不能还让您破费。”
陈石阳连连摆手,称不必客气,于正竹不好拉扯,想到以后欠的还多着呢,到时候一并谢过,现在倒不必如此计较。
路上的时候陈石阳就大概讲了,平安县有两处矿场,一处在西北方向,叫石岭矿场。一处在东北方向,名为黄岩矿场,他只知道有这么两个地方,也没进去过。
现在首要弄清楚于正松在哪个矿场,然后弄清楚矿场里的情况。
陈石阳梳理了一下他所有的关系,想到了一个人。
“走,我们先去找丁老板…”
有了头绪,陈石阳迈开步伐向前走去,于正竹连忙从后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