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闷不乐的元子攸回到太极殿,独自生了一会闷气,又拿出于谨写的那封信,看着上面的字:“大魏动乱甫定,董卓阴魂未亡。”一个个的字,如一枚枚钢针,十分刺眼。
临淮王元彧退朝之后还未回家,正和济阴王元晖业、典御李侃晞、直阁将军尉然等人在商量其他事情。见皇帝去而复来,元彧解散众人,独自跟进大殿,看皇帝脸色怏怏不快,就轻声劝慰说:
“陛下身体欠佳,来日方长,不要为国事太过操劳,还是早些回宫去休息吧。”
孝庄帝藏好于谨的信,一声叹息,无奈地说:“外有乃父如虎,内有其女似狼,朕如何能安心啊,绷紧的弦一刻也不敢休息,不知什么时候就将葬身虎口。”
元彧听皇帝说出了尔朱英娥的无端行径,劝皇帝暂时忍耐时日,委婉地提出,这些家庭琐事,可以请尚书令尔朱世隆出面好好规劝侄女,不要弄得晋洛两地互相仇视,皇宫内外关系紧张。
是啊,皇帝、皇后之间的龃龉,毕竟不是政治*斗争。俗话说“牙齿和舌头再好,也有咬得难受的时候”,夫妻吵架嘛,人生常态。元子攸认为这话有道理,这种家庭琐事,由皇后的家人出面劝说最合适,就叫下人去传唤尔朱世隆。
尔朱世隆被叫来太极殿,听了皇帝的讲述,也认为皇后简直就是横后,自夏商周而传至今,还没有哪个后宫夫人像她这样对待皇帝丈夫这么无礼的,这强梁逼人的小女子玩得也太出格了,不要把皇帝逼得没了退路,到时候场面弄得不好收拾。
尔朱世隆来到后宫,劝侄女还是得维护皇帝的脸面,不要太过放肆,以免让人诟病。没想到尔朱英娥在自家人面前更无顾忌了,柳眉一竖,对叔父说:
“天子也是由我家置立的,元子攸他也不扪心自问,在偌大的洛阳城里,他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王爷。而我,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我老爸本来是要自任为皇帝的,就是在今天,只要他想当,也容不得别人爬上那御座去发号施令。”
听了这话,尔朱世隆忘记了自己是亲善大使,不仅无奈地表示赞同,还说出了心中的遗憾:“当初叫你老爸自登御座,他又不干;若是他当了皇帝,叔父我如今已然封王了。”
尔朱英娥想了想,又反过来劝说尔朱世隆:“若我老爸自任皇帝,我这皇后这辈子又该如何了结呢。”
尔朱世隆好笑侄女贪图这么个皇后的虚名,一笑说:“侄女你就不当皇后而是公主了,元子攸反过来成了驸马都尉,你就再不用看他的脸色行事了,而是让他在公主面前好生作人,谨言慎行。”
“不错,不错。”尔朱英娥点头认可之后又摇摇头说:“是啊,要早点能够那样就好了。”
尔朱世隆回到府邸,将皇帝的种种表现及叔侄二人的对话,原封不动地报告了尔朱荣,要尔朱荣在适当的时候夺位自立。
尔朱荣看了尔朱世隆的来信,心中不以为然。这一切他自有打算,这么一个暗弱的皇帝还用得着“夺位”吗,要他登基,他就坐得稳稳当当;要他下台,他就得滚下台去。于是回信一封,随信附上表章一件,要尔朱世隆代行启奏皇帝。
尔朱世隆冷眼旁观,看皇帝如何面对尔朱荣导演的好戏,当即呈上表章。孝庄帝一听尔朱荣有表章,深知这家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存心让朝臣们看看尔朱荣的狼心狗肺,就毫无表情地说:“尚书令不妨念给大家听听。”
尔朱世隆举起表章,摹仿尔朱荣的腔调,一字一板地念道:“臣荣谨奏,近有狂徒如许周之流,言臣有大功于社稷,理应加九锡,臣深知此为‘不臣之举’,已罢免许周参军之职,令其回乡悔改思过。”
朝堂上,大臣们都深知这是尔朱荣欲擒故纵的把戏,分明是强要皇帝为其加九锡。谁不知道,当臣子的向皇帝索取“加九锡”的殊荣,离谋权篡位或皇帝“自愿禅让”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尔朱荣全然忘记了在晋阳铸金人未成的教训,公然向皇帝索取“加九锡”,向皇权步步紧逼,大臣们分明听见狼吃人之前发出的呼呼喘息声。所有人都凝神静气,看皇帝如何应对。
元子攸决定先发制人,他心里非常清楚:此时如果尔朱荣一党启奏,要皇帝为尔朱荣加九锡,那还真是不好拒绝。
于是,皇帝笑着说:“天柱大将军真乃忠臣啊,真是我大魏朝堂的擎天柱。诸位爱卿谁不知道,这加九锡决非人臣之举,乃是权臣阴谋废主篡位的前奏。天柱大将军不为所动,忠心护主,罢免参军许周,忠心可鉴,应予嘉奖。”
还没等众朝臣回过神来,元子攸就宣布对太原王尔朱荣予以厚赏,说完,趁尔朱荣一党面面相觑的时候,不等其有反击的机会,概然宣布退朝。
尔朱荣没想到孝庄帝根本不上“加九锡”的当,举重若轻地对太原王的“忠心”予以厚赏,此举简直就是四两拨千斤,“九锡”的千斤之重被皇帝的金银珠宝轻轻拨到了一边。
尔朱荣失望之余,决定不再和皇帝玩文字游戏,把“九锡”踢到一边,自立为皇帝。有了这个想法,尔朱荣找来上党王元天穆,两人商量了好几个夜晚,选定在九月二十八日的这个黄道吉日,在洛阳登基为“天柱皇帝”。届时,封元天穆为太原王,尚书令尔朱世隆为上党王,二人为“天柱大皇帝”的左右二膀,股肱之臣。若孝庄帝反对,则劫持来晋阳,勒令他写诏书“禅位”。
商量了好久,两人同时仔细地列出了任命朝臣的名单和诛杀的人员。元天穆建议说:
“为了让皇帝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甘心禅让,得对孝庄帝的心腹朝臣予以警告,让他们认清形势,和皇帝保持一定的距离,尽快站到我们这边。”
尔朱荣一听结拜兄长的话很有道理,当即提笔,写出了几十封气势汹汹的警告信,寄送京城洛阳。
朱瑞安插在尔朱荣身边的奸细听到了二人商量的内容,将尔朱荣的阴谋密报给了朱瑞,朱瑞大惊,把尔朱荣九月将来洛阳,废帝自立的阴谋报告了孝庄帝。
元子攸听到这个消息,不能坐视,不敢坐视,只得称病在家,待心腹朝臣“探病”时,与之商议对策。
不几天,洛阳驻京的官员都收到了尔朱荣的警示信,一个个吓得惶惶不可终日。邢峦的从弟,中书侍郎邢子才被时人称为“才子”,他接到尔朱荣的恫吓信,吓得连夜变卖家产,拖儿带女,车载老母妻子,匆匆逃出洛阳,望东而去。
邢子才的举动产生了“多米诺效应”,洛阳城里的官员见“才子”外逃,一时纷纷效仿,尽都外逃,以便自保。
洛阳的这股难民潮加剧了京都官员的恐慌,“河阴之难”历历在目,血腥味儿至今还在身边弥漫,谁的脖子上也没长两颗脑袋。没法外逃的官员们,人人都在作“变天”后的打算。
文坛领袖,中书舍人温子升(文坛作家徐纥南逃后,此人在北魏一枝独秀)也同样收到了恫吓信,温子升把书信呈报给孝庄帝阅览,要皇帝早作准备,应对变故。
这时,孝庄帝也接到尔朱荣的表章,请求入朝洛阳,探视临产的女儿,这显然是个借口。孝庄帝害怕尔朱荣领兵于九月重返洛阳,再演河阴惨案,忙召集城阳王元徽、济阳王元晖业,侍中杨侃,直阁将军高道穆,曲御李侃晞等人商量对策。
元徽这个草包王爷举止轻率,此时在式乾殿高声说:“我怕他不来,尔朱荣若来洛阳,皇帝在宫廷埋下伏兵,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我看他尔朱荣有好多颗脑袋待宰。”
元晖业制止元徽的莽撞,说:“尔朱荣不来则罢,他若来洛阳,必然有所准备,恐怕城阳王的刀剑没有尔朱荣的千牛刀锋利。”
侍中杨侃说:“攘外必先安内。为今之计,首先将尔朱荣在洛阳的余党全部清除,微臣率羽林军凭城固守,抵御外敌。”
这些建议只能算是建议,孝庄帝清楚得很,洛阳的几千羽林军训训狗、打打猎可以,真的要打起仗来,根本就不是秀容川骠骑兵的对手。况且,指挥羽林军的中上层军官大多是尔朱荣的心腹,到时候听不听皇帝指挥也还得打个问号。孝庄帝暗暗摇头,否定了这些建议。
武卫将军奚毅原是尔朱荣的部将,安插在孝庄帝身边就是为了监护皇帝的。这天正在式乾殿外执勤,听到众人的议论,进殿对孝庄帝说:“若有变故,臣愿宁死保卫陛下,也不作契胡门下帮凶。”
其实,此时在座的大臣中,除了杨侃是正宗的汉人,其余尽都是“契胡”。只是,自孝文帝迁都六十年以来,各民族通婚,鲜卑全面汉化,鲜卑贵族自认为已脱胎换骨成为堂堂大汉民族,对弱小卑贱的民族一律贬之为“契胡”。
孝庄帝尽管很受感动,但毕竟还是不敢相信奚毅,就岔开这个敏感的话题,安抚对方说:“朕敢担保天柱大将军不会有异心,朕自然也不会忘记卿的忠诚。”送走奚毅,孝庄帝和元徽等人又商量了两天,也没得出个结果。
大臣们的这些举动,早被直阁将军刘思逸报告给了尚书令尔朱世隆。尔朱世隆为了警告在洛阳的文武官员千万别蠢蠢欲动,也为了告诫尔朱荣有所准备,居然就匿名写了几张大字报,四处张贴。
大字报上面写着:“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为计,欲杀天柱。”分别张贴在洛阳几个显要的位置,在自家门首也张贴了一张。浆糊未干,尔朱世隆揭下一张大字报,派快马送往晋阳,交与尔朱荣。
尔朱荣一看大字报上的笔迹是尔朱世隆那一手臭字,根本不以为意,三麻两爪把大字报撕成几块,扔在地上,嘲笑说:“这个尔朱世隆也太胆小了,满朝文武哪个敢生出杀我之心。要有这样的人,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
尔朱荣的妻子,北乡公主捡起大字报,拼读上面的文字,不无担心地对丈夫说:“尔朱世隆的警示决不会是空穴来风。凡事都得小心为妙,我看夫君就不要去洛阳了。”
尔朱荣不以为然,洛阳那群烂杆杆队伍敢阻挡我南下的步伐,自然不听夫人的劝说,拍拍胸脯:“本王拥百万雄师,控弦十万,何惧洛阳城里的区区一群腐儒。女儿即将生产,我是决计要去的。”
北乡公主听说丈夫为女儿临产而前去洛阳探视,总觉得丈夫此去凶多吉少,在没有想出阻止尔朱荣前往洛阳的办法前,也就只得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