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弼、张黎两位老臣伏诛之后,拓跋浚更加倚重源贺。
陇西王源贺为报答知遇之恩,向皇帝建议,说:“而今大魏虽已十分强盛,但北有柔然游魂,南有刘宋鬼影,天下并不太平,边疆重镇还须严加防守。愚臣认为:若非大逆不道的谋反叛匪,其余偷盗犯科,误杀人命的囚犯,都可原宥、赦免他们,让他们带罪戍边。如是,则如已断之体受更生之恩,徭役之家蒙休息之惠。”
文成帝听从了源贺的建议,薄徭役,免罪囚,充实边疆军区。这一律令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一年后,征战多年本来锐减的人口得以增值,粮马喜获丰收。
春节时,在欢宴酒会上,拓跋浚对群臣说:“朕听从了源卿的建议,这一年来,国家收获颇丰,兵员增加不少。众卿们如果都能像源贺一样尽职尽责,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源贺受宠若惊,表面谦恭,暗自得意。
皇帝垂青,必然有人吃醋。大臣石华本来就对源贺不满,秘报说:“源贺谋反!”有司接到石华的举报,不敢大意,当即向皇帝汇报。
拓跋浚一听到汇报就笑了,说:“源贺惮精竭虑为国家操劳,朕敢为他担保,绝对没有谋反之事,有司快去验明此案。”
有司假作要逮捕源贺的姿态,暗中调查,果然从得意忘形的石华口中探得了诬告的证据。皇帝当即将其斩首,指着石华的尸体,感慨地对大臣们说:“以源贺的忠诚,犹不免遭人构陷,尔等不及源卿,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这个案子,拓跋浚加大了对所有案件的审查力度。
就在拓跋浚加大力度审冤狱,平错案的时候,远在定州(今河北定州)的刺史许宗之送来了一个大案,说是马超毁谤朝政,图谋不轨,已被诛杀。
拓跋浚接到定州报来的案子,当即吩咐有司办案人员:“这件案子肯定是假的,朕登基才两年,马超远在定州,与朕秋毫无犯,他怎么会突然毁谤天子,犯下大逆罪呢,你们赶快去详查。”
办案人员一查,果然是刺史许宗之冤报假案。原来,许宗之贪污腐化,贪得无厌,马超无法忍受他无休止的抢取豪夺,大骂许宗之,并扬言要上告。许宗之借酒撒疯,殴打马超。马超不服,两人在刺史府殴打起来。斗殴之中,许宗之失手杀害了马超。
弄出了命案,许宗之害怕马超的家人上告,况且源贺更改了律令,只有毁谤朝政的大逆罪才可判死刑,于是就谎报了一条恶谤罪,说是已将马超诛杀。真相大白,许宗之被押送平城,在城南刑场被斩首。此案再次证明了拓跋浚的精明睿智,令办案人员叹服不已。
经过多年问案讯狱,拓跋浚发现很多案件都是因为饮酒误事造成的。于是,又增加了一条法律:禁酒令。凡有酿造、酤酒者问斩。还派出侯官去洞察各州、郡县,考察百官过失。官员有贪污折和二丈布匹的斩首。对贪污的惩治力度,更加严厉。
经过几年的整治,北魏又一次出现四海清平,县无冤狱的繁荣景象。拓拔浚为此很有成就感。鸡蛋出现裂纹,给苍蝇提供了机会。给事中郭善明是个巧言令色的佞臣,想在建筑行业中捞取好处,就吹捧拓跋浚说:“陛下励精图治,守业有成,而居住的宫室还是道武帝(拓跋珪)时修建的,寒怆得太丢面子了,让外国使臣看笑话。”
拓跋浚一想有理,就命令监造机构修筑豪华、旷大的太华殿。
太华殿刚开始划线定桩打地基,中书侍郎高允就坐不住了。上朝的时候出班启奏说:
“太祖(拓跋珪)当年建都平城,修筑宫殿时,都是利用农闲的时候动工修建,不误农时。况且,我大魏立国这么多年来,不时增修宫室,永安殿前空旷宽敞,足以聚数百人朝会议事,西堂和温室足够招待各国使者和大臣们的宴饮。紫楼足以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已有这么多的宫殿,办事朝会已经足够。纵然是要修建,这么大的工程也应该充分准备以后,缓缓行事,不可仓猝上马。这次修建太华殿,役使的工匠多达两万人,若加上为其送饭、洗衣的家人,又还得增加两万人都不止。一个农民不耕种,一家人都将受饥挨饿,何况这四万人的劳费,这不是个天文数字吗?请陛下留意这个问题。”
拓跋浚采讷了高允的意见,停止了修建太华殿的工程。
高允是受儒家教化最深的大臣,认为谏言建议是臣子责无旁贷的职责。虽然有崔浩,古弼的被杀,但还是决心以他们为榜样,竭尽人臣之道,遇到君王的不当举措,他必然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当面劝谏,而且总是顾及到皇帝的脸面,维护皇帝的尊严。
高允得当的举止很让拓跋浚感动。他对群臣们说:
“历来君父一体,父有过,当儿子的为啥不在大庭广众面前劝谏父亲,而在私*处密室里劝告,这是不让父亲的过失彰显于外,为其遮掩,这和群臣事君是一样的道理。君主有过失,不能当面直陈,可以上书劝谏,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忠直,而不顾一切彰显君王的短处,这能说是忠臣吗?如高允这样的大臣,那才是真正的忠臣。朕有过失,高卿没有不当面劝谏的,对朕所犯不堪言、不忍闻的过错,高卿也从没回避过,高卿的劝谏,朕知道,却没有其他一人知道,这不可谓不是用心良苦的忠直啊!”
说完这一番感慨的直白,拓跋浚这才想起高允虽被称之为大臣,却还只是个小小的中书侍郎(中书省的下级部从)。二十七年从没升过官,当今的官吏面对高允这样的忠臣都应该感到惭愧才是。
按照当今的官场的潜规则:一个小公务员刚参加工作三年,板凳都还没坐热就想当副乡长。当了副乡长两年又想当乡长,当了乡长两年又眼巴巴地望着副县长的纱帽,当上副县长就巴不得把县长整下台,自己取而代之,当上了县长就总以为自己才是书记的最佳人选;当上了县委书记又想钻进市委班子,弄个副市长当当,当上了副市长又想挤到前面去当市长。所以,官场上诬陷、尔虞我诈的争斗硝烟总是没有熄灭过。
想到这些官场的争斗,拓拔浚感慨良多:与高允同时征入朝庭的官员如游雅等人,都已封王封侯了,甚至连目不识丁的伊跋都已升至司空的高位。高允的老部下有的都已经当上了刺史,利禄二千石的官吏多达百多人,面对官场升迁如此的不公平,高允却同样心静如水。似他这样只讲奉献不计报酬的能有几人?
拓跋浚认识到自己在官员考核方面的失误,继续发表感慨,对大臣们说:“尔等虽持弓刀在朕身边这么多年,却是枉自站立了这么久,没有说过一句话匡正朕的过失。总是等到朕高兴的时候,哄骗朕的封爵赏赐,很多大臣至今无寸功而官至王公。高卿执笔辅佐,为国呕心沥血数十年,国家得益不少,还只是个小小的侍郎,你们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谁又为高卿鸣过不平呢?”
百官无言以对,在清正廉洁的高允面前,论资历、讲奉献,在场官吏无人能望其项背。拓拔浚当场拜请高允为中书令(官升三级)。
事后,司徒陆丽觉得皇帝指责得对,把官场的潜规则揭示得入木三分,身为大臣,确实应匡正时弊,善言切谏君王才对。
北魏时期的官员是没有薪酬的,为了家人的温饱,高允不得不派儿子们上山去砍柴、狩猎、挖野菜。陆丽对拓跋浚说:“高允虽然在圣上面前蒙受恩宠,家里却穷得时常是揭不开锅,他的老婆连裤子都没得穿的,所以平时不敢出门。”
拓拔浚大吃一惊,自己眼皮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贫困人口,确实应该好好的扶贫才是,就责怪陆丽说:“陆卿怎么不早说,是不是因朕今天重用高卿,你才说他家贫如洗。”说完,拓拔浚带领陆丽等几位重臣,专门去拜访高允的家。
现场的难堪更是令拓跋浚和大臣没想到的。高允的家比想象的还要贫穷,三间破草房,床上破布铺盖烂棉絮,厨房中一无所有,只有一小罐老盐菜、半碗小米。高允的老婆见有人来,吓得往床下躲藏。
拓跋浚当时感动得眼泪水都流下来了,喊了这么多年的扶贫,没想到眼皮子底下就有这么极贫的贫困人口。皇帝当即命令后宫送来布帛五百匹,小米千斛。慰问贫困家庭。又把高允的儿子高悦带进宫,任命为长乐太守。高允如此风范,拓拔浚觉得称呼高允为高卿还未能显示自己对他的尊重,从此改称其为“高老令公”,直到其死。
经数年文治,中外朝野都晓得了拓跋浚的文治之功,对其鞍马功夫却还未曾领教。远在北方的柔然残部不晓得拓拔浚的厉害,又蠢蠢欲动,决定“以武会友”,见识见识拓跋浚的马上功夫,公然出兵,向拓拔浚发起挑战。
北魏太安四年(公元458年)十月,拓跋浚经过充分的准备,率领骑兵十万,战车十五万辆,北出征伐柔然,跨越阴山,驶过戈壁阿尔泰山,旌旗千面,横扫西北。
柔然处罗可汗甫一交战,即被打得屁滚尿流,幸喜得马快,瞬间逃得无影无踪。部落酋长乌朱驾颓见势不好,率领上千部落民众投降。
拓跋浚登上燕然山,欣然刻石,铭记下不朽功勋。这次战争的胜利,皇帝很有成就感,杀人的欲望被大大的挑了起来。
时隔一年,拓跋浚又率领部队讨伐吐谷浑,九月,遇上瘟疫,缴获杂畜二十余万头回国。拓跋浚也因此染上禽流感。
也许是拓跋浚的征伐杀戮惹怒了上天,公元461年,北魏出现罕见的大旱,赤地千里,烈日爆晒死亡牛马羊群不少。
为了禳灾,拓跋浚发布诏书,对神佛无论大小,都洒扫致祷,祈祷禳灾。由此,佛教得以蓬勃发展,就连因崔浩被杀而废除的史官制度也重新设立。
拓跋浚的赫赫武功,使西域各国全部臣服。远在西域的高车国为响应宗主国的禳灾行动,聚集数万人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邀请宗主国国君驾临。
拓跋浚为扬国威,拖着带病的身体亲临高车视察,整个高车国为之轰动,举国欢腾,庆贺。拓跋浚从高车缓缓回国,途中患病,第二年(公元465年)五月不治身亡,时年26岁,在位十四年,也算是守业有成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