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历史军事 > 布衣窃国 > 第一卷 初鸣 第二十五章 府试

第一卷 初鸣 第二十五章 府试(1 / 1)

遇到那老者的事情,柳昭很快便暂时埋在了心里,这等人物,若是真的有缘,自然还能再见。

府试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跟县试差不多的流程,不过,考试的范围却是更大了,而且难度自然也是提升了不少。一个水平若是刚好能过童生试的童生,除非是撞了大运,否则的话,却是九成九无法通过府试。

柳昭计算过朝廷通过科举取士的比例,考中童生一般不过是数十取一,而经过府试院试的筛选,童生考中秀才,已经是数百取一。

每年各府都会按期举办县试府试院试,但是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秀才不过是三十到四十人左右,这还是如长宁府这般比较安定,人口密度相应较大的地方,据说一些人口不怎么稠密的州府,一年甚至只有二十左右的秀才名额。

而三年一次乡试,每州也不过是取五十名左右的举人,等到殿试的时候,也只有百人能够考中进士,其中还有近半只能是同进士出身。

如此就能知道,本朝科举是何等严厉,淘汰率是何等之高了。按理说,这样的进士含金量应该很高,毕竟,三年才出一批百名左右的官员,这三年里头,因为年迈,获罪或者是丁忧之类的问题离职的官员估计也在这个数字上下,如此一算,进士应该前途都挺光明的,不过,想想事情也不会这么简单,只是柳昭如今碍于信息不足,难以判断而已。

何况柳昭固然自负,但是却真没想过,自个能够真的一路顺风顺水,简简单单就能连过乡试会试殿试,成为人生赢家。科举考试能够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到了后来,各国的公务员考试也是沿用了一些科举的手段,就知道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柳昭原本在图书馆的时候,喜欢看一些史书,记得某本史书里面就提起过,有位公认的经学大师,到死都没中举,到头来,竟是因为活得长,几乎成了人瑞,被上头恩赐了一个进士出身,老得快要走不动了,才得了一个翰林的官职。

免得这样的情况,柳昭能做的也仅仅是勇猛精进,用尽所能一路向前而已。

何况,若是柳昭是孑然一身,以他的手段还有所知道的知识,他想要活得比较光鲜滋润并不是什么难事,就算中原混不下去,还可以远渡海外,占山为王呢!问题是,柳昭还有另外一个牵挂,那就是秦氏。秦氏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对于柳昭来说,都是无法放手的,柳昭当日占据了这具身体,就得还了这个因果,何况,秦氏的温柔慈爱,让几乎没有尝过这般温情的柳昭根本割舍不下。

秦氏对于柳昭的期盼无非是让柳昭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因此,柳昭于情于理都要满足秦氏的愿望,何况,他自个也不是什么没有野心的人物。若是他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当年初中毕业,就不会是跑去体检参军,而是跟着同乡,背着行囊北上亦或是南下,最后大概是做一个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民工,积攒上第一桶金之后,自个做个包工头或者是做点小生意。

他一个孤儿,在部队里面没有任何依仗,却是一直敢打敢拼,进了军校进修,还被选入了那个特殊的队伍,若非后来身体受到了几乎无法挽回的伤害,或许他已经能够靠着自个,在军中真正有了自个的一席之地。

哪怕是退伍之后,被人暗中排挤,最终落到了图书馆这样一个没什么油水,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的清水衙门,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的工作,他其实也没有真的放弃。

如今,他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了虽说还略显孱弱,却健康完好的身体,他如果不拼出一个前程来,都对不住重活一回的这个机会。

柳昭坐在号房之中,奋笔疾书,原本因为多年的蛰伏,以为早就消失在身上的锐气却是悄然复苏了,他似乎又成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代号叫做“猛虎”的军官。

在这样近乎莫名的情绪笼罩下,柳昭的府试进行得异常顺利。

而很显然,长宁府的知府姜令予却是早就注意到了柳昭。在某种程度上,科举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最关键的是,柳昭的外家姓秦,他从朱思贤那里知道了柳昭的事情之后,同样确定了柳昭与雍州秦氏的关系,柳昭年少有才,雍州秦氏这些年却有些青黄不接,柳昭只要能得了雍州秦氏的承认,那么,或许将会得到秦氏大量资源的倾斜,活着,柳昭只需要比自个短一半的时间,就能够走到自个的位置上。这么想着,姜令予都觉得心中有些酸味了。

不过,姜令予并非那等心胸狭窄之人,一贯善于审时度势,他一直关注着柳昭的表现,虽说没有像朱县令那样明显,但是巡场的时候,却是不止一次从柳昭所在的那一片号房经过,暗中很是对柳昭进行了一番考察,心中顿时便有了想法。

等到柳昭第一场考完,姜令予看了他的考卷,更是心中暗叹,不说别的,柳昭的字虽说就是标准的正体字,但是却已经不是徒具其形,反而已经有了自己的风骨,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姜令予自个少年得志,也很欣赏少年英才,见得这字,就给柳昭暗中加了几分,再看其答卷,也是行云流水,没有半点犹疑之处,看着就是一蹴而就,也没有半点疏漏谬误,简直可以拿来当做标准答案张贴出去了。

接下来的两场,姜令予同样是第一时间先看过了柳昭的答卷,原本还犹疑着要不要因为柳昭年轻,将他稍微压一压,却是打消了这个主意。因为前朝的时候,科举尚不完善,因此,本朝开国之后,便有大臣建议,将科举上榜之人的考卷张贴出去以为凭证,好叫大多数人心服口服,而落榜之人若是存在什么疑问,也可以取回自个的答卷,看上头考官的评价,若有不服,又肯付出代价的话,尽可以去敲登闻鼓,状告科场舞弊。

也因为这个政策,本朝科举一直比较清明,大家都不是傻瓜,一篇文章好还是不好,还是分辨得出来的,一篇滥竽充数的货色出现在榜中,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里头有猫腻了,何况大家多半是这里头的行家呢!

柳昭的考卷放到众多考卷中,几乎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要是将他的名次打下去,别人不会说自己是爱护年轻人,只当自个嫉妒少年英才呢!因此,等到府试的榜单出来,柳昭赫然又名列榜首。

最新小说: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催昭嫁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公主万福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