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仲秋望月好团圆,北苑欢酒歹失和”,2。--
见这两侍卫叩头行礼,康熙爷一笑说道:“很是懂规矩。好!魏珠,差人领上他们这就去太后那儿伺候吧。”
魏珠顺和得答应着,唤了两个小太监过来,让他们领着那两侍卫先出去了。
那两侍卫退下时,很不小心得撞了十四阿哥一下。十四阿哥非常不服气,怒喊一声:“狗奴才!”。可那俩人置若罔闻一般,竟毫无顾忌,一路走去。
这下,九王爷也不服气起来,对着康熙爷大喊了声:“皇阿玛!”就直挺挺得跪下去了,眼神里几乎要喷出火来。十四阿哥见状也跪下身,无限怨恨得喊了声:“皇阿玛!”
康熙爷眼见了他们这般,也只是淡然一笑,回头对太子说:“太后明个见了那俩个侍卫,肯定会喜欢的。”
太子笑着回答:“是啊。谢皇父举荐!”
康熙爷端着茶杯,看似不经意得对太子说道:“那,他们两个阿哥……?”
太子回答道:“当着皇阿玛的面,儿臣不敢造次。”
康熙爷举杯不语,含笑长看太子。
太子笑着回头,对身边随着的人说道:“带他们出去,离得远些得再动手。对了,堵上他们嘴,万万不可惊吵了皇父。”虽然康熙爷放了茶杯在嘴边,可我很明显看到,他听到太子的这番话后,嘴边的笑意淡去了。
太子身边的人答应着,要上去要拉扯九爷和十四爷。可那两个爷们犟得跟倔驴一般,哪儿肯依呀。
于是,姐姐和十四福晋再坐不住,对上眼色,两人一同上前跪在他们各自的王爷身边,向皇上和太子爷磕头求情。
康熙爷安静得看着她们,再看看太子。见太子没有为之所动的样子,康熙爷也只是抽动嘴角淡笑,不置可否。
我心里直怪九王爷多事,喝酒就喝酒,说什么梁山好汉的事情。反正太子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两年的了,何苦得罪了他,连累姐姐没好日子过!
我的心痛,却不敢发作,只好狠狠地绞动手里的绢帕泄愤。
那边五王爷见状,起身跪下说道:“皇阿玛圣明,皇太子贤明。九弟和十四弟今夜的确有些鲁莽之举,却决无犯上之心啊!!望皇阿玛,皇太子看在今夜喜庆佳节的面上,从轻发落。”
十王爷也是个直脾气,这会儿他也坐不住,起身向康熙爷行礼后说道:“皇阿玛,九弟和十四弟也是高兴,就随口那么说些玩笑话罢了,并没有太子说得那么厉害得!何况今夜还是仲秋佳节,望皇阿玛开恩!望皇阿玛明鉴!!”
----*(此文发于起点中文女生网,请勿转载他网!)---
太子见十王爷不求他开恩,还反驳了他的话,很是不乐意得从鼻子里重“哼”了一声。十福晋见状,也连忙跪下说道:“皇上教训的是,皇太子教训的是!只求皇上和皇太子看在今日节庆的份上,开恩赦免其罪!”太子听了十福晋这话,才算稍微高兴了些。
八王爷也往这边看了看,开口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口。最后,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得锁向我,我被他看的心慌,连忙避开视线,反倒一下子和四王爷对上正眼。
四王爷眼里闪光,我看不明白他眼里盛的是焦急还是喜悦,只好看着他发呆。四王爷见我没有反应,移开目光,看向十三王爷。
只见十三王爷也看了我一眼,像做示范一样,屈膝跪在地上,向康熙爷磕头,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十三爷这一跪下,十五、十六王爷就也都跟着跪下了。
见了这些,我虽然心里没有多少把握,但是寻思着,这里毕竟是古代么,谁都是用膝盖骨走路来着的,给皇帝跪下总没有错吧!于是,就也两腿一软,顺势跪下了。小十七见这边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是站着的,也一起跪了下来。
康熙爷见亭子了稀里哗啦跪了一地,大声“嗯哼”着清了清喉咙,那两个拉扯“螃蟹”的下人听见这声响,松开手掌,在一边垂手站立。
康熙爷放下茶杯,看着太子爷说道:“保成,你看,这么些求情的……,怎么样?要不要网开一面?”
太子很是高兴的对康熙爷说道:“皇阿玛,您好久没这么称呼儿臣了。”
康熙爷笑笑,说道:“仲秋之夜,团圆之夜。想起从前你还小的时候,才到夏天,就盼着过仲秋。你总是说到了仲秋,天气就能凉快。呵呵,之后,你的兄弟们也越来越多,每年仲秋都会比前年更是热闹啊…!”
太子听了这话,很是高兴得回答说道:“皇阿玛还记得!”
康熙爷继续笑着说:“如今,你的弟弟们有这么些。有了错,是要管教,可也难得兄弟齐心,相互体恤啊……。”
说着,康熙爷还就近用手掌拍了拍十三王爷的肩膀,十三爷抬起头来看向康熙爷,眼里居然都是水光。
康熙爷看了下十三爷,挪开了扶在十三王爷肩上的手掌,左手握右手的对搓起手掌来。
---*(此文发于起点中文女生网,请勿转载他网!)---
太子爷看十三王爷时眼光不善。他瞪了十三爷一会儿后,又挨个环视众人,当他看到我时,我连忙低头,尽量用额头去点地,不敢和这太子对视。最后,只听到太子“嘿嘿”得笑了笑,对康熙爷说:“皇阿玛,儿臣就先记着他们这回,改日再落实吧。”
康熙爷很是满意地“哈哈”笑起来,我这才敢抬起头来怯怯得看向他们。只见康熙爷对那两个“螃蟹”说道:“你们两个,还不快快谢恩!?”
九王爷和十四王爷都是副不太服气的样子,却都对康熙爷低了头,说:“谢皇阿玛!”
他们身边站着得虽然还是太子的人,却也唯康熙爷的话为圣旨。见康熙爷开了口,连忙给那两个“螃蟹”松绑。
---------
两个“螃蟹”才被松开,就气呼呼得站起身来,两眼里满是怒火得瞪了回太子爷。
姐姐和十四福晋规矩得磕头,谢了康熙,又谢过太子,着急得拉着他们两个“大爷”回去席位上坐下。众人也都站起身来,一一归座。
我刚才跪得着急,鞋尖踩住了衣摆角。如今见十三爷他们也准备站起来,我就哆哆嗦嗦得去摸索整理衣角,免得一会儿起来时踩到衣裙下摆,惹出洋相来。
可我一回头,却迎上了太子的目光。
唉~!
真是的,我和这些人又不熟,这眼神官司看来看去的,我哪儿看得懂里面的意思啊!于是,我连忙低头,心想:与其被这危险的太子盯着看,我还不如多跪一会儿呢!干脆,我松手放开衣角,继续四平八稳得埋头看地板。
“倒挺老实。起来吧!”
是太子的声音。可是,这话是对我说的么?我悄悄看向身边,小十七正在起身。
看来太子爷说得是小十七。我心里还在犹豫着,所以就低头继续跪着没动。
这回是康熙的声音传来,只听他说:“齐世很是机敏,他的两个女儿倒是一个赛着一个得老实。”
“齐世”?这名字我听到过。好象是“阿玛”的名字。嗯?难道他们这是在说我?
---*(此文发于起点中文女生网,请勿私自转发他网。)---
我有些慌张,抬头看向康熙爷。康熙爷正看着我微笑,可我却感觉到康熙身上有种无形得威严,压得我完全直不起腰来。于是,我把头埋得更低了,有股想往地板里钻的冲动。
我在这种威严气场里无助彷徨,却听到康熙爷继续说道:“曦月,起来谢恩吧!”
好吧,人家康熙爷是皇帝,我听他老爷子的话肯定没错。
所以,虽然我不知该怎么谢恩,还是规规矩矩的向康老爷子俯下身子,想了想,说了句比较保险的话:“谢皇上恩典!谢太子恩典!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虽然这话我自己听着都觉得好笑,是人,能活到万岁千岁么?那还不变成两个老妖精了!!可是,千错万错,夸人不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康熙爷挺高兴的说道:“起来吧。愿如你吉言。”
我忍着笑,淅沥嗦罗得爬起来,低头在小十七身后站好。
康熙爷居然笑看着我,说:“曦月,你不用收敛着,想笑就笑么。‘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这下云开雾散了,是该笑笑才对。”
康熙爷一说要笑,满亭子的人,连着桌子椅子都笑起来了。
三王爷还饶有兴致得插进来,对上诗词来,只听他说:“皇阿玛刚才引得句子是唐朝诗人张谓的《郡南亭子宴》,也雅称为《亭子春城外》。‘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真真好诗……”
得,我最不耐烦听那些文绉绉得捧人话语了,偏偏这三王爷说了老长一段,没完没了!
康熙爷很耐心的听他说完,夸赞两句之后,话题一转,对太子说:“原本明日不想叫起的,可偏偏几个老亲王递了牌子进来,想是要说些北边的事情。那,就辛苦你一下,今晚回东宫歇息。明早就由你代朕去见见那几位老亲王吧。朕留在院子里,陪太后说话。”
太子很高兴得说道:“是!儿臣遵旨。”
康熙笑笑,又说:“夜深了,回去的路长,怕不安稳,就让御前侍卫们送你回去吧。”说着,康熙爷漫不经心一般挥手叫来魏珠,吩咐说道:“去,叫一两百御前带刀侍卫来,送太子回东宫。”
魏珠答应着,去门口预备。
太子对康熙爷说:“皇阿玛,怎敢惊动您的侍卫呢?儿臣让自己的侍卫护送就是了。”
康熙笑笑,说:“你从祭坛过来,才带了那么几个人,怎么够呢?等你的侍卫们从东宫赶过来,还要好些时辰。等他们来,天都要亮了。”
太子有些尴尬的笑笑,回答道:“还好,不费事的,他们……,可能也已经过来了。”
康熙继续漫不经心的问道:“是么?他们怎么过来了?”
太子的脸上有些抽动,说道:“他们,他们是想过来,加强畅春院的戒备……”
“哈哈哈”康熙大笑着,说道:“好啊!难得他们费心了。要是他们真得过来了,那……,就让他们守畅春园吧。朕的御前侍卫么,就让给太子用!”
皇帝说的话,就是旨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太子虽有些勉强,还是尴尬着答应了。
他才谢过皇恩浩荡,那边,魏珠就带了人回来,请太子起身回东宫。于是,太子辞过康熙,众人又辞过太子后,目送他们一路出去。
----科普一下--------
“叫起”,就是传早朝的意思。
“叫大起”是文武百官一起来。
普通的“叫小起”,也简称“叫起”。就是一品大官和亲王、郡王等,要职的官员来次小范围会议。
明清两朝,皇帝不是每天理朝的。明朝最厉害,300年历史,一百多年,皇帝不上朝,不见大臣。
清朝皇帝比较勤快,平均十天一次“叫大起”,两天一次“叫小起”。逢年过节皇帝也休息!
---(此文发于起点中文女生网,请勿转载他网。)---
话说,今天一天,关东地区4级以上地震来了3次之多。
看来,以后可以写本关于地震的书了。
哈哈,经验丰富。
希望大家看得明白。。。(^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