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巾帼颂之乱世红颜 > 第十四章 牛角弓的故事 上

第十四章 牛角弓的故事 上(1 / 1)

()临时拼凑起来的邢军在彭鼎辉和段婉曦两位优秀指挥官的率领下一路撵着突厥大军过了雁门直到马邑闻报突厥大军已经撤出外长城才停止追击。【高品质更新】

两天的追击战不足三万的邢军以千人的伤亡歼敌近万人俘虏突厥小王始毕暗允以下官兵三千多马匹五千余还有沿途遗弃下的不少弓箭刀矛和攻城器械等装备并乘胜恢复了被夺去的马邑、雁门等九座城池一雪雁门被困之耻。

彭鼎辉、段婉曦率将士们为二十天来战死的一万三千多邢军将士举行了隆重的祭奠后留下行军长史刘弘毅主九城的善后事宜然后班师返回雁门见驾。

“哈哈哈……这一仗打得真是痛快啊!多亏跟了大将军和婉曦小姐才能打出这么漂亮的翻身仗啊!”班师途生性豪放的侯世昌高兴地说着。

段宗扬道:“那是侯兄弟撒开脚丫子一跑比马还快突厥人光吓就吓得软了好多个。一开弓就用彭将军给的巨箭把突厥骁将天山勇射落马下。这么一来突厥人都吓破了胆在草原上屡战屡胜的阿史那咄必也遮拦不住夹着尾巴逃跑了。不但彭将军给的巨箭完璧归赵还从突厥人手抢了八大赚了一笔啊。”

彭鼎辉身边一个步行的小军校这时突然说道:“几巨箭算什么倒是他手的刀真他***快。Www..Com大将军带着我们往敌人纵深**不要恋战却便宜了你侯世昌倒让你给杀了个痛快!”

彭鼎辉喝道:“大刚又说粗话了?段家小姐可是文明人。”

段婉曦笑道:“不妨不妨我喜欢和粗鲁憨直的好汉交朋友。这种人直肠子做人爽快忠诚可靠啊。这位壮士贵姓哪里人氏啊?”

那小校道:“我叫罗大刚齐郡阳谷县人。十八岁参的军现在啊已经有六年了。”

“原来是齐鲁好汉难怪如此粗犷爽直呢。罗大哥你现在好歹也是个小校怎么不骑马呢?”

罗大刚呵呵笑道:“我从小家里穷双鞋子都没有光着脚跑过几十里山路。我的脚板子啊不见得比他侯世昌软。”

“原来你们是在较劲来着。我说呢!”

侯世昌笑道:“可不是吗?他只说了我杀得痛快没说自己跑得痛快抓得痛快一路上靠自己就抓获了上百个俘虏啊!”

“抓俘虏有啥好说的要不是军规捆着手脚一刀一个干净利落谁鸟耐烦去顾他们啊!”

段婉曦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上阵杀人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能少杀就尽量少杀。”

彭鼎辉道:“是啊。杀人容易征服人心难哪!一个俘虏兵放回去宣扬咱们的仁德让敌方的百姓打开城门迎接咱们拥护咱们那比用几万大军去攻打还管用啊。大刚你打仗勇敢不假可要想当将军还要多读多动脑多用你的心去想!懂吗?”

“是大将军!”

彭鼎辉又问侯世昌道:“侯兄弟说到这大弓巨箭你跟我要借箭的时候我也没来得及问你给了也就给了。现在仗打完了你能不能把它给我看一看?”

“听先师说彭将军是军少有的识货的主这张弓就是送给将军也无妨啊。”侯世昌说着解下大弓交给彭鼎辉。

“夺人所爱岂是我彭鼎辉的为人?再说像这么大的一张弓我自己也有一副。”说着彭鼎辉捧过大弓仔细端详。一看之下不得十分震惊:“这……这是牛角弓啊!侯壮士你的先师莫非是……长孙大将军?”

侯世昌惊讶道:“先师的弓箭失传多年没想到世上竟还有识此弓箭的高人!”

段婉曦突然想起什么:“彭叔叔您你教我‘一箭双雕’的时候曾跟我说起长孙大将军的故事。北周大象二年时任兵部侍郎的长孙晟与来求婚的沙伯略可汗一同外出游猎遇二雕飞而争肉沙钵略可汗取出一箭给他问:‘卿可射之乎?’……”

“晟驰马而奔遇双雕相攫遂一箭而贯双雕。”彭鼎辉和段婉曦异口同声地把史上的原话背了出来。

段宗扬问道:“世昌兄弟你的先师就是这位‘一箭双雕’的长孙晟大将军吗?”

侯世昌道:“是。”

“那这牛角弓……”

彭鼎辉把牛角弓的来历娓娓道来:“牛角弓用料考究工序繁杂为当世良弓之冠。其制作以牛角、竹木胎为弓背上等牛筋、鱼胶为弓弦经一百单八道工序加工而成。因其韧性极强需要三石之力才能拉开配上特制的大号箭射程可达四里。朝建立于乱世之末内平群雄外伐戎狄当英雄辈出之时更兼国力强盛兵器制作工艺炉火纯青好马配好鞍才催生了牛角弓的神话。”

段宗扬道:“敢问将军长孙大将军在时当世有多少能拉开牛角弓之人?”

“问得好。虽说当世英雄辈出可也并非人人都力大无穷。有此臂力者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然而牛角弓却前前后后打造了近五百副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缘故?”

段婉曦道:“这三石之弓一个人拉开很难但若有两名壮士一起使力那就不成问题了。”

“贤侄女果然一点就通。当年我朝初创兵力单薄不得已而以精兵强弩弥补人数之不足而长孙大将军的猿臂善射早在前朝就已威震敌胆。一箭双雕的故事就是那时的成名之作。”

巾帼颂之乱世红颜14_第十四章牛角弓的故事(上)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主角霍海云晴 无敌古仙医叶飞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云晴霍海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