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之后,楚王亲自点兵,征伐西北。
他没有直接迎击攻占了阳丘的山戎,而是派出集结在夔地的楚师,进攻糜国和濮人。
楚王也亲自出征,留下守卫都城的,是令尹鬬般、伍举和苏从。
“郢与王宫,皆交托于令尹。”临行前,楚王对前来送行的令尹鬬般说。
鬬般六十岁上下,面目清瘦,向楚王一礼,“大王放心,臣等必誓死守卫国都。”
楚王颔首,再看向伍举与众臣,“国难当前,尔等辅佐令尹,务必戮力同心,以保楚国。”众臣皆伏拜领命。
阡陌跟在庶从之人当中,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城。车轮声和脚步声隆隆,人声嘈杂,士兵手中竖起的长矛长戈密密麻麻,向前望不到头,向后望不到尾。出征的军士里面,有不少是郢人,路边有许多送行的人,有人在叮嘱,有人在哭泣,跟着队伍不肯离开。阡陌得了特别的允许,坐在一辆载货的牛车上。拉车的少年瘦瘦的,看着也不过十几岁,刚才,一个老妇人拉着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好些话,分开之后,少年的眼睛一直红红的。
阡陌看着他们,也才有了些此行是要去打仗的感受。
战争会受伤,会死人,有些人,或许去了就再也回不了,包括她自己。不同的是,他们都有亲人,一个人死了,剩下的人就会难过。而她,无论是死是活,都不会有人在乎……
神游之际,蓦地,阡陌看到了伍举。
他与几名大臣站在路边一处坡地上,似乎也是正在给出征的人送行。牛车路过的时候,他也看到了阡陌。
到底还是有个认识的人啊。阡陌心里想着,笑笑,冲他招招手。
伍举脸上似有讶色,片刻,朝她点了点头。
“那是何人?”苏从在一旁瞥见,问道。
“一名工妾。”伍举的目光留在那背影上,答道。
苏从讶然,正想问,忽然看到秦人也在队列之中。
“怎么,公孙荣也随大王一起去?”他说。
伍举瞅瞅他:“公孙荣本就是结盟而来,为何不去?”
苏从道:“昨夜鬬氏兄弟咄咄逼人,大王也真坐得住,不怕公孙荣当真怒目而去,盟约告吹?”
伍举不以为意:“鬬椒鬬商虽无好意,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秦人此番出兵,其意在铜,既各有所图,一两句刁难之言算得什么。”
苏从想了想,确是这个道理,不再多言。
伍举再望向队伍里的时候,阡陌的牛车已经看不见。往前方望去,楚王的马车也已经没了影子,队伍浩浩荡荡,天边,浓云黑沉,似乎一场大雨正等着他们到来。
*****
楚王此番征伐,并没有像在铜山那样乘船,而是走陆路,领车兵和步卒。
阡陌在博物馆看过不少出土的兵车,不过实物都是陪葬坑里挖出来的,就算保存完好,也朽得只剩下马骨头和一堆零件,要看着复原图才会知道哪里是哪里。而如今眼前的,各种各样,排成长龙走在一起,气势汹汹。
兵车在这个时代是最很重要的战力,兵车的多少,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阡陌记得书上说过,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强大,到战国时,已经成为了万乘之国。不过如今么……她留心数了数,这些兵车有三四百乘,千乘都不到。
周围的人不知道阡陌的各种小心思,但对她的身份却是有些好奇。她是队伍里唯一的女子,但不是楚王的任何姬妾;说她是个工妾,她的待遇却甚至比楚王身边的仆从都好,可以坐在车上。
赶牛车的少年叫荚,阡陌有时候坐累了,会主动跟他换一换,轮流赶车。荚对她有些好感,二人很快熟稔起来。闲聊之中,阡陌得知,荚的父母本是平民,因为欠人钱财,只得将荚卖到了一个贵族家里当仆隶。楚王出征,国中大小贵族都要出人,荚就被塞了来,为楚王的队伍赶牛车。
阡陌看着他尚存稚气的脸,心中不禁唏嘘。这个时代的人生活艰苦,人懂事成年都相当早,在她的时代,荚也许还是个脑子里整日只想着早点回家玩游戏的孩子。
“你怕么?”她问。
荚瞅了瞅别人,不好意思地点了点。
“你怕么?”他反问。
阡陌抿抿唇,没有回答。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阡陌知道的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楚王还年轻,看这个样子,楚国也并不见得多发达,离他那个称霸的名号还有距离。所以,阡陌确定楚王不会那么早死掉,至少这一次不会死。也就是说,不管这次征伐能不能得胜,她只要跟着他,保住小命的机会也会大。
但是她想了想,又觉得不尽然。
她是来治疫病的,应该不需要上前线。待在后方和待在楚王身边,两相比较,阡陌觉得还是待在后方更加稳妥。
“你不怕?”荚继续问,不依不饶。
阡陌回神,看他,却问,“你跑得快么?”
荚点点头。
“会水么?”
“会。”
阡陌眨眨眼,四下里望了望,低声道,“若是遇到敌人,你什么都别想,拼命逃就是。”
*****
出征的道路并不顺利。
这个时代的道路原始简陋,几场大雨下来之后,泥泞难行。牛车要减轻载重,阡陌也不好再坐在上面,只能跟着荚一起步行。不幸中的万幸,出发之前,桑给阡陌准备了好些东西,有铺盖,还有斗笠和蓑衣。从前在铜绿山,虽然也艰苦,但是没怎么下雨,现在阡陌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下雨天不打伞,穿着这样的东西在泥地里走。
晚上歇宿的时候,荚好不容易找来一些干草,生了火。
下了雨,到处都是水。有了铜绿山的经历,阡陌已经学会了不计较,大大方方地坐在牛车旁,和荚一起烤衣服吃干粮。
没多久,寺人渠来找到她,说楚王要见她。
荚听到楚王的名号,诧异地张着嘴巴。
阡陌并不惊讶,答应一声,对荚说去去就来,跟着寺人渠离开了。
帐中,楚王刚与随行的臣子议过事,听到寺人说工妾陌来到,他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来。
她仍穿着仆从的衣服,经过一日的行军,已经有几分落魄,脚上还有一层泥浆。许是戴斗笠的缘故,她的头发略微凌乱,却似乎显得那张脸更加精神。帐中烛火微动,那双眼睛清亮,会说话一样。
“伤如何?”楚王开口便问。
阡陌讶然。这个人,总是问起她的伤,好像生怕她干不了活白白吃亏一样。
“无碍。”阡陌道。
楚王颔首,“过两日便到罗,报闻有瘴疫,你须往治疫。”
阡陌知道总会有这一天,答应下来。
楚王交代完之后,没再说什么,挥挥手让她退下,自己则继续看案上的地图,眉眼在灯光中半隐半现。
阡陌走出去,还想回到荚那里,寺人渠却走过来,道,“工妾陌,你不必回去了,大王让我给你留了行帐。”
阡陌讶然。说实话,她并不想留下,可寺人渠却不由分说,让人把她的行囊取了来。
虽说是帐篷,其实很简陋,不过比别人多一块遮雨棚。夜晚,阡陌身上裹着铺盖,好不容易才睡着。
楚王在附近巡视一圈回来,瞥见不远处那顶小帐里的身影。
地上燃着篝火,那女子蜷在帐中,身上裹着长衣,露出半侧脸,似乎睡得安详。楚王看了看,正要转身,阡陌忽然动了动,似乎是被蚊虫所扰,最后把脸缩进了长衣里。
“大王,”寺人渠走过来,低声道,“可要用膳?”
“不必。”楚王道,片刻,却问,“有艾叶么?”
寺人渠一愣,答道,“有。”
“附近这些火堆中都添一些。”楚王说罢,往帐中而去。
*****
如楚王所言,两日之后,楚师到达了罗地。
阡陌问过寺人渠,此地原本也有国,叫罗国,被楚武王吞并,后来置为县。在罗驻守的楚师,有万余人,庸人东侵,罗是戍守的重地,不料,又遇瘴病,令县尹十分焦急。
有了在铜绿山治疫的经验,阡陌并不慌张。她仔细地看过那些病人,也询问过他们发病的症状的细节,确定与铜绿山的那次疫病无异。楚王对治疫之事十分重视,派出百余人,协助阡陌采药捣药,随她一道照料病人。
罗地的军民为了治瘴病,舞傩驱鬼都试过,无济于事,本惶惶不可终日。起初听说楚王带来的这个女子会治病,还有些不信。而没过多久多久,服过药的病人开始好转,众人亲眼所见,方转忧为喜。
“未想这位医师如此得力。”县尹高兴不已,向楚王拜道,“实乃大王之恩!”
楚王微笑:“此乃太一及司命所佑。”
他看向不远处,阡陌端着一碗药,走进草棚里,在一个病人的榻前坐下。那个身影,尽职尽责,就像她保证过的那样。
说实话,听到治疫成功的消息时,楚王很是松了一口气。
他此番北伐,本就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楚国刚刚经历饥荒,物力疲弱,多方受困,楚师的士气亦是受挫。如果再遇疫病打击,只怕难以承受。
幸好他没有看错,这个工妾陌,的确有些本事。
罗地驱疫的消息传开,秦国的公孙荣听闻,亦是惊讶。
“能治瘴病的女子?”他讶然,“是何人?”
“听说是一名工妾。”从人答道。
公孙荣颔首,颇感兴趣。南方之地,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容易涉足。这里地貌气候与北方截然不同,隐藏在山泽丛林中的瘴气则更是令人闻之色变,就连当年还强盛的周人,也曾因为疫病而在伐楚的途中付出过代价。
如果能治……
从人看着公孙荣的神色,低声道,“公孙,小人听说那女子就在楚师之中,是否……”
“又如何?”公孙荣淡淡道,“莫忘了秦楚已结盟,不可放肆。”
从人听得他这般言语,唯唯连声。
*****
夜晚,阡陌给最后一个病人喝了药。
那是一个年轻的军士,对她喃喃说了两句话,也许是罗地的人,阡陌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的表情上,阡陌知道他是在谢自己。
阡陌对他笑笑,让他安歇,起身走出草棚。
抬头望向天空,月在中天,已经是半夜了。
这两日,她没日没夜地忙,身体很累,但是阡陌干劲十足。她是个自私的人,没有医者父母心,但是在回家这件事上,二者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当初,她向楚王保证的是治好瘴疫,治好了,楚王就放她走,把她送到舒的那个部落里。
现在,她完成了。
阡陌盘算着,或许明天,她就可以去向楚王提出这件事,让他兑现诺言?
回住处歇息的路上,阡陌走过几名军士,听他们在兴奋地谈论,似乎在说前方的战事,楚师出击糜人和百濮,把他们打退了。
阡陌心一动。这倒是件好事,打了胜仗,楚王肯定高兴,这个时候跟他提那个约定,是个不错的时机啊……
可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了寺人渠急急的呼喊声。
“工妾陌!工妾陌!”他一边跑一边冲她招手。
阡陌讶然,寺人渠一把拽住她,拉着她往前跑,“快!快跟我去看大王!”
“怎么了?”大王不解。
寺人渠上气不接下气,四下里看了看,低低道,“出大事了!大王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