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都市言情 > 奋斗在九十年代 > 第302章:发展

第302章:发展(1 / 1)

海豚科技仅仅就是这几家研究所吗?

当然不是。

刘美娟另外还建立了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只不过这两家研究所完全是外来研究团队所掌控,海豚科技没有派遣一名管理人员。

这第一是因为海豚科技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第二是这两家研究所完全是为芯片制造设备研发配套的科研基地,在芯片制造中,除了最重要的光刻程序,还有离子蚀刻,离子镀膜、离子掺杂等重要工序,还有各种性能的光刻胶也必不可少。

这两家研究所是刘美娟直接领导的项目团队之一。

三年时间过去,刘美娟的科研团队到底取得了一些什么成就呢?

首先必须说明,他们的研究不是凭空去研究,而是分做了几步走的步骤。

第一步,是对原来那套6英寸硅晶圆生产设备进行深入研究。

然后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基础下,对那套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不断改良。

这两步,其实都是学习阶段,真正研制新设备,要求要高得多,刘美娟有一个大胆的计划,想一步达到十纳米或16纳米的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另外研制芯片制造设备,还需要一至两年的技术积累。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改进,他们引用了极深紫外激光光刻技术,浸润式光刻技术,铜互联工艺,双工件台技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等等当今和未来最主流的制程技术,只是由于纳米级精密工艺尚没有得到突破,所以还处在0.18微米的制程工艺水平,比欧美相差一代,达到了世界第二梯队水平。

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变,因为纳米级数控机床的研制,已经达到了突破的边缘,差的只是时间问题。

从一微米的落后工艺水平,用三年时间,提高到了0.18微米的制程工艺水平,提升了整整四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为此海豚科技也投入了几十亿的巨资,可以这么说,这完全是用钱砸出来的。

0.18微米,其实就是180纳米,欧美先进一代就是90纳米。

正因为如此,现如今的华昇微电子集团,可以生产除高端芯片之外的所有中低端芯片。

他们不仅仅只帮华联微电子集团代工,还有许多外资企业也开始在这里下单订制。

比如使用量最多的工控芯片与存储芯片,这两种芯片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在中国本土生产,能够节省大量的进口关税。

为什么有人唱出以市场制胜论?其原因就在这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生产着全世界的工业产品,不仅仅只有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有大量的外资高科技企业,他们在中国生产的科技产品,又返销欧美,实际上华昇微电子已经占据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虽然中国市场此时还远远无法同美国相比,中国人的购买力更是相差十倍以上,但实际上欧美的品牌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返销欧美。

比如ibm、戴尔、惠普等美国电脑厂商,在中国都有组装工厂,电脑上的存储芯片,以前都是进口韩日的产品,比如三星、lg、东芝、夏普等厂家。

中国是靠市场调控的,这些高价值电子产品,要纳比较重的进口税,以促使欧美厂商,能在中国开厂生产。

其中跟进得比较积极的是韩国的几家厂商,但是由于瓦森纳协定的限制,他们也不敢把最新的技术引进中国,只引进了0.35微米的生产线,这就给了华昇微电子的可趁之机。

要知道一座芯片工厂的建立不是那么简单的,一般要三年时间,就是日夜加班抢时间,也最少要一年半以上。

也是华昇微电子的运气,他们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向国内外各大厂家,大量供应0.18微米的先进芯片组产品,其中包括韩日的强项,存储芯片。

这个时间就是在半年前,在此以前,华昇微电子也好,华联微电子也好,都只能提供低端芯片。

还是那句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刘美娟不提早几年布局,就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要知道华联微电子的研发团队,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设计0.18微米制程工艺的芯片,而是这几年慢慢成长起来的,从低端到高端,他们的技术成长,受益于华昇微电子制程工艺的提高,因为每设计一款芯都要试制流片,否则你怎么知道你设计的芯片是可行的?

如果到国外,每次流片费用高达上亿,你还怎么成长?哪家企业也没有这么多的钱。

整个中国也只有华联微电子有这么便利的成长条件。

这三年的变化,当然远不止这一些,整个海豚科技由于大肆扩张,在两年前,就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制度改革。

海豚科技总部,成了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像原来的生产部,也改制成了华星机械工业集团,法人代表和集团总裁是孙涛。

华星机械工业集团,包含了两大块业务,第一是机械行业。

比如机床制造与研发,伺服电机等机电产品的制造与研发,还有最前沿的智能工厂的研发与设计定制业务。

没错,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研究,得益于材料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犹如十月怀胎一样,终于还是研发成功,正式商用了。

首先公司内部各大企业,就第一时间引进了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这使得海豚科技的科研人员与生产普工产生了进一步的严重两极分化差距。

海豚科技到目前起码有上万科研人员,但生产普工还没有超过两千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占人数最多的产品检测人员,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智能工厂的普及。

这种新型智能工厂,经过了几次技术改进,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是宋庆伟当初设想的简单自动化工厂,每一次产品调整,整个生产线都要大改,等于是一经设定,就只能生产一种单一的产品。

而且由于当时各项技术缺乏,生产线太呆板了,使得问题频出,不具备实用的价值。

第二代就进行了大跨步的改进,这得益于电子研究所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发明,还有刘美娟团队对光学技术的深度研究,研制出了一种比较先进的网络摄像头。

这种网络摄像头,当初是帮朱涛团队的智能安防系统专门研制的,哪知道却使得智能机械臂和智能输送车,具有了一双能识别环境和工序定位的眼睛。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先进传感器和一双明亮的眼睛,加上运动补偿程序,使得智能机械臂的加工精度得到了质的飞跃,而且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改换生产工艺,从而达到柔性生产线的功能。

也就是说,第二代智能工厂,已经能够轻松生产各种产品,从小到一个巴掌大的电子产品,到一件双开门大冰箱,都能轻松应对。

最新小说: [综英美]攻略之后 小班纳特“先生” 穿成四个大佬的白月光 绝品护花狂少 明末钢铁大亨 贺先生,宠妻要趁早 O装B后撞上了少将的易感期 凌安的鬼夫大人 李氏 重生大唐天下李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