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泽看着这一条条的大肥蛇,顿时就知道这是些什么蛇了。这不是射雕援助中郭靖曾经喝过血,涨了内力的大腹蛇吗。
郭靖和黄蓉简单的给方泽介绍了一下这蛇。原来当年郭靖在喝了这条大蝮蛇的血之后,发现竟然提升了不少的内力,所以就想办法搞到了大蝮蛇的养殖方法,然后夫妇二人居住在襄阳的时候,就经过不断的改良,将大蝮蛇培育成了可以大规模养殖的品种。
这些大蝮蛇的效用虽然比不上当年郭靖吃的那一条,但是至少可以为食用者添加五年的内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不会武功的普通人喝了蛇血之后,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不过这些大蝮蛇一般一个人只能喝两次蛇血,再多就没有效用了,所以襄阳城中一般都是用这些大蝮蛇给刚练武的孩童来喝,提高这些孩童的基础。
听到这里,方泽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句广告台词,每天一杯蛇血,健康华夏人。
“这些大蝮蛇我全部要了。”方泽看着黄蓉和郭靖痛快的答应了这笔买卖的,然后三人在一起开始商量细节。
方泽在郭靖的府上留下一个幽灵进货员,然后郭靖每等到大蝮蛇成熟之后,将蛇血灌注进瓶子里,交给幽灵进货员,然后方泽付给郭靖相应的金钱,郭靖就可以用这些钱在方泽的淘宝店铺里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
方泽本来是想直接从郭靖这里购买大蝮蛇的配方的,但是被黄蓉拒绝了,这个聪明的女人可是知道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是有多么重要。
更何况培养大蝮蛇中间需要用到许多草药,这些草药地球上估计也难找,而且都是人工培育的,所以方泽也放弃了培育大蝮蛇的想法。
不过,方泽要求郭靖必须尽快的提升大蝮蛇的数量,扩大养殖规模,凭借华夏人的数量,现在这几万条大蝮蛇哪里够用,几百万还差不多。
和郭靖黄蓉谈完了生意,方泽又花钱从他们这里买走了不少的武林秘籍,反正这些武功基本上宋军人人都会,也不怕秘籍因此泄露。
方泽将这些秘籍搞到手之后,才发现这些秘籍已经经过了改良,适合普通人进行修炼,并且能够速成,一般人练个一二十年也就会了。
外面能与蒙古大军战斗的宋军,都是从小练武,等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武功已经小成,便参军入伍,然后在战场上磨炼自己的武功。
而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来源于一百多年前,中原武林界的改变。
因为那个时候汉人时常受到少数民族欺凌,而武学界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等到北宋灭亡之后,大家才发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到时候汉民族都会被灭了,把自家的武功笤帚自珍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武林名宿都把自己的武功贡献了出来,什么降龙十八掌,少林七十二绝技北冥神功,先天功随便学。
武学的大规模普及和交流,使得一些具有武学天赋,但是没门路学武功的人很快就学习到了功法。
要知道,之所以武学界这么多年以来,只出了一个黄裳,那只是因为只有黄裳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的武功功法,并改良之后创造了九阴真经。而现在武功功法普及了,汉民族里藏着的无数黄裳全部出现了,这些武学天才逐渐改良了武学功法,变得更适合普通人学然后使得中原武林界的武者暴涨。
当然因为武林秘籍的泄露,使得外族人不少人也学习到了中原的武功,但是这些外族人哪有汉族人多,一旦武学秘籍普及开来,汉族的武者数量是外族人的几倍,即便学会了又能怎样,即便出几个天才又能怎样,人海战术就堆死你了。
而且这些武学秘籍都是用汉语编写的,如果外族人想学,就要先学汉语,然后再理解其中的思维。
而等到他们好不容易学会了之后,却发现汉族人已经将武学给改良了升级了。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汉族的武者数量就暴增了几万倍。虽然有不少的坏人一学会了武功,用于作恶,但是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是要比坏人多的。
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原武林成立了类似于六扇门的组织,专门打击作恶的武林人士,很好的保证了南宋的治安。
但是就在南宋雄心勃勃的组建了专门的武学军队,先要收服故土的时候,蒙古人崛起了。
而且蒙古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中原武林的这一套,也公开了自己的武学秘籍,并且改良了龙象般若功,短短几年就横扫了天下。
逼得南宋只能自保。
但是面对这一情况,其实南宋上下都很乐观,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
原因有三。
第一,虽然蒙古大军横扫了天下,但是龙象般若与金轮实在是太过于单调,能一时逞凶只不过是因为功法简单,改良之后跟容易修炼。而中原武林对于自家功法的改良还远远未结束,如果连九阴真经,北冥神功这些高难度的武功也可以做到人人都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组成一支精锐的部队,那打败蒙古大军不成问题。
第二,现有的武功已经改良完成了,但是这些武功最多只是到了北宋时期,再往前的武功还有更厉害的,比如当年春秋时期的传奇剑客阿青的越女剑一旦被找到改良。
那到时候宋军人人都会越女剑法,然后踩着凌波微步,从江南杀到草原不成问题,什么龙象大军都得靠边站。
第三,蒙古军队现在人多,是因为他们劫掠了中亚各国,但是本民族的人口很少。但是汉人基本上全是本民族啊,如今可不是一个异族人就能打好几个汉族人的时候了。
现在就算是街边卖糖葫芦的大爷都练过易筋经,会两下子,随着战争的持续,只要南宋能撑过这暂时的困难,打持.久战,汉族怕过谁。
所以,襄阳才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宋军,只要襄阳不丢,蒙古人就休想攻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