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上辈子始终无法理解欧洲国家为什么那么反对俄罗斯。
现在罗克明白了。
不是反对,而是恐惧,发自内心的恐惧,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大概就相当于非洲南部国家对南部非洲的恐惧,夜不能寐那种。
南部非洲和俄罗斯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罗克现在已经感受到俄罗斯的威胁,温斯顿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
其实以前罗克很好奇,为什么欧洲国家瓜分非洲的时候,俄罗斯并没有任何表示,好像对非洲没有任何兴趣。
现在原因也很明显,归根结底是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太大了,整个非洲才30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本土的面积就达到两千多万,真的犯不上经营非洲,只需要把俄罗斯本土经营好,俄罗斯就会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甚至都没有之一。
送走温斯顿,罗克马上召开内阁会议。
最近这十几年,南部非洲内阁极其稳定,罗克和小斯、亨利是雷打不动的铁三角,辅以艾达、马丁、巴克、安东、欧文、西德尼·米尔纳等内阁重臣,虽然没有新鲜血液补充,但是也能保证南部非洲基本面的稳定。
现在小斯负责商务部,亨利负责工业部,艾达和马丁还是负责财政部和国防部,只要这几个关键职位能保证稳定,南部非洲政局就稳如桌山。
“布拉德办公室针对俄罗斯有详细的报告,俄罗斯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和我们南部非洲差不多——俄罗斯安全有能力调集全国力量针对某个领域全力以赴,他们的动员能力是极为恐怖的,从这个角度上说,俄罗斯跟德国和日本有一定相似之处。”西德尼·米尔纳对俄罗斯评价高,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国家能够对南部非洲构成威胁,那么只可能是俄罗斯,美国都还差点意思。
美国是一个被资本绑架的国家,联邦政府能做的事极为有限,俄罗斯却可以调动全国力量,针对某个领域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军工能力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俄罗斯的工业能力和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总体上说,俄罗斯的工业水平大概和我们在战争爆发前差不多——我们的优势是更广阔的市场,俄罗斯空有广袤的领土,国内市场还是有限,无法将影响力扩张到俄罗斯之外。”亨利对俄罗斯的评价更客观,在工业领域,俄罗斯跟南部非洲的差距确实很明显。
“俄罗斯的重工业还行,关键是民用领域,俄罗斯人或许可以造出可以和‘虎’式相媲美的重型坦克,但是俄罗斯造不出一辆能和勋爵相媲美的轿车。”小斯不太担心,南部非洲商品可以畅销全世界,俄罗斯商品只能在俄罗斯国内销售。
用更直白的话形容,俄罗斯商品只是能用,南部非洲商品却是好用,这两者差距巨大。…
关键俄罗斯商品的成本,比南部非洲商品价格还更高,所以俄罗斯商品真的没有竞争力,只有某些特殊领域,俄罗斯才具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明显的优势。
比如农产品。
还必须具体到谷物,俄罗斯才有一定竞争力,但凡需要一定程度深加工的农产品,俄罗斯就没有丝毫优势。
所以俄罗斯现在最大的出口种类就是农产品,就连矿产资源都没能力跟南部非洲企业竞争。
和巴库的石油相比,欧洲国家更愿意采购阿当公司的石油。
铁矿石方面,皮尔巴拉矿业公司和铁四角,可以对俄罗斯企业形成压倒性优势,这也是俄罗斯商品在世界市场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罗斯的经济有问题,计划经济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如果人们的需求持续提高,俄罗斯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艾达出发点是宏观,南部非洲也曾经经历过从“能用”到“好用”的过度,经验丰富。
“俄罗斯现在已经将动员的年龄扩大到12岁到60岁,战争潜力即将耗空,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如果还保持如此规模的军队,那么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俄罗斯就会被活活耗死。”马丁从军事角度出发,证明俄罗斯也不是那么恐怖。
德国人更过分,小胡子最新发布的动员令,将动员年龄扩大到8岁到70岁,这简直丧心病狂,德国将为小胡子的野心,付出未来数十年的前途作为代价。
70岁先不说,60岁的老人,在南部非洲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阶段,很难想象让他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这也是马丁的信心来源,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很恐怖,南部非洲的战争潜力更恐怖。
内务部调查表明,南部非洲的战争动员最多才到百分之五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先生们,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只有美国,才能在几乎所有领域对我们发起挑战,我们的优势在于资本的渗透,美国国内所有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都有我们的投资,我们现在要担心的是区域分工,已经有越来越多看上去不太赚钱的企业,被转移到俩刚果以及东印度——我们的薪酬结构也有问题,南部非洲刚自治的时候,白人和有色人种的工资差距是1:11,现在已经到了1:20,我们要警惕这种情况。”欧文眉头紧皱,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
如果能轻轻松松搞金融赚钱,就没有人踏踏实实搞实业,南部非洲的一些工厂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年终盘点不如那些倒资源的空壳公司,换谁都有意见。
搞实业成本高,这一点人尽皆知,一个工厂上千工人,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十个整天坐办公室吹空调的金领创造的利澜高,于是南部非洲有些利澜微薄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就开始向南部非洲联盟国家转移。…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世界大战爆发后,所有金融企业都大发战争财,实体工业也有利澜,赚的钱却少很多。
“实体工业现在成本很高吗?”罗克已经很久没有过这些细节了。
南部非洲优势还是有的,廉价的原材料,廉价劳动力,世界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针对实体企业多次减税,不应该是这样。
“一个服装加工厂,在南部非洲至少要缴纳百分之十的营业税,如果在东印度,一分钱都不用缴,东印度政府还有补贴。”欧文撇嘴,这也是卷,国家之家的卷。
“罗德斯部长,跟东印度政府好好聊聊,我能理解他们发展经济的心情,但是不能影响到南部非洲企业,以及联邦政府的利澜。”罗克不想空心化,千里之提溃于蚁穴,现在任何一分让步,未来都会变成南部非洲的枷锁。
有些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一亿衬衫换一家飞机那种,转移到国外也无所谓,毕竟罗克最关心的还是高利澜,高附加值产品。
同样是衬衫,最便宜的市场售价一兰特左右。
如果放在尹特诺专卖店,就可以卖到100兰特。
尹特诺的衬衫,会比普通衬衫好穿一百倍吗?
肯定不可能,如果只从实际价值出发,没准尹特诺的衬衫质量更差。
那么之所以卖的贵,关键就在于产品的附加值,一件衬衫只值一兰特,尹特诺的商标价值99兰特。
“我已经谈过了,现实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压低成本,在东印度生产,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利澜。”小斯也是无奈,非洲裔工人的薪水虽然跟南部非洲工人相比差距巨大,跟东印度相比还是合算的。
这就牵扯到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南部非洲的非洲裔纺织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再少都要五个兰特。
东印度那边,如果是女工的话,薪水最低可以压低到兰特,这还怎么竞争!
现在还留在南部非洲国内的企业,除了军工、奢侈品、电器等高附加值行业,已经所剩无几,甚至连资源行业都已经对外转移。
南部非洲的资源再多,开采的成本也很高,环境保护监测是最大拦路虎,现在南部非洲各州,都开始将旅游、文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很多矿场都被关停,甚至就连兰德矿区的金矿,也只剩下十几个规模较大的还在继续运营。
金矿——
这可是南部非洲发家的第一桶金。
现在很多金矿企业,包括罗克名下的上加丹加矿业资源公司,都已经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澳大利亚和巴西。
这不能怪职业经理人利澜熏心,他们要对股东的收益负责,利澜是他们唯一的参考。
“马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罗克把问题抛给马丁,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每年投入数十亿兰特经费,难道任务只是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当然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维护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以及南部非洲企业的利益。
“参考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即便东印度政府配合我们的工作,有些个奸商,也有办法逃避我们的税收。”马丁也发愁,没有相关法律,也就名不正言不顺。
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林的那句名言:人生在世,唯有税收和死亡无法避免。
艾达深表赞同。
南部非洲财政部下面养了一大批法学专家,已经尽可能完善法律,弥补各种逃避税收的漏洞。
有些人就是有这个天赋,再完善的法律条文,都可以找到可以利用的漏洞,有些人甚至利用南部非洲身份去澳大利亚或者巴西取得矿产开采权,然后转换国籍,以此逃避税收。
“没关系,我手里有一个名单,如果有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按图索骥,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会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艾达早有防备,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名单嘛,一个也跑不掉。
“那就去做,将那些小偷和强盗绳之以法。”罗克果断,有些人啊,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南部非洲的法律很严厉,也并没有到天高三尺的程度,如果遵纪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事,并不是血本无归,区别只在于挣多还是挣少。
那些凭借南部非洲身份获得矿产经营权,之后又转变国籍逃避税收的家伙自以为聪明,实际上都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监控中,艾达现在也是养猪,养肥了再杀。
“俄罗斯的野心有限,最多局限在欧洲范围,更具体一点是东欧和北欧,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有限,我们更需要提防的是美国,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和美国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商业领域,以及意识形态。”罗克最后总结,全面吹响对美国的号角。
那就全面开动,苍鹰搏兔尚且犹尽全力,更何况还是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至于英国那都是毛毛雨,不管是温斯顿还是爱德礼担任英国首相,都得看罗克的脸色行事。
罗克也没忘记给温斯顿的承诺,诺曼底的进攻不仅关系到温斯顿声望,同样关系到和俄罗斯的竞争,罗克稍晚些时候给盖文和巴顿分别发电报,该出手时就出手。
盖文心态现在稳如老狗,英国本土还有十万南部非洲军队没动呢,随时可以增援诺曼底。
巴顿就更兴奋,他已经将埃森豪威尔当做自己最大的对手。
至于隆美尔——
另一个巴顿会很失望。
小胡子解除隆美尔的职务后,隆美尔返回德国,多次求见小胡子,希望小胡子能迅速采取守势,战略手速,遭到小胡子的拒绝。
隆美尔因此很失望,6月29号,隆美尔返回前线视察,试图获取第一手资料用于说服小胡子,却遭到盟军战斗机的袭击,隆美尔乘坐的汽车被炸毁,自己被甩出车外,身负重伤。
这本来是个意外,别被盟军渲染成德国内部利益倾轧,《泰晤士报》声称隆美尔是因为功高震主,遭到小胡子的忌惮,所以才会遭到排挤。
虽然《泰晤士报》没有直接说隆美尔受伤的原因,但只要看过《泰晤士报》的报道,都会怀疑隆美尔的意外并不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