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都市言情 > 大神集中营 > 作品中出现的神话人物背景(不定期更新)

作品中出现的神话人物背景(不定期更新)(1 / 1)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孙悟空(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相传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美猴王”。后来在西牛贺洲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与天宫,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因醉酒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人将它奉为神明。

外貌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人物经历:

猴王出世

孙悟空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

猴王出世

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拜师学艺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乐天真,过了三四百年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地煞变化术(即七十二般变化)的变化和筋斗云等,其用时二十年。后因卖弄本事,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龙宫寻宝

孙悟空自学艺回山后打败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从傲来国内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发诸猴,但是没有一样兵器顺手。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龙王赠予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作为披挂。龙王怀恨在心,上报天庭,要求缉拿孙悟空。孙悟空在此时正兴旺发达、广交朋友,结拜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结拜为七兄弟。

孙悟空在第342岁时,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销毁关于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孙的生死簿。阎王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15日后知道原来这官是在养马,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时,两个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议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天庭封孙悟空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掌管蟠桃园。不料孙悟空桀骜不驯,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并扰乱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擒此妖猴,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五个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术战胜十万天兵,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前来赴蟠桃宴的观音菩萨先让弟子惠岸行者助战,惠岸不敌孙悟空,与李靖返回天庭求助。观音菩萨见孙悟空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去拿孙悟空。二郎神率部来到花果山,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随后二人均变化法相,大显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变化逃走,与二郎神大赌变化,经过一天苦战,观音欲用净瓶助二郎神擒拿孙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换金刚琢丢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于是被擒拿。

孙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之躯,所以多种刑罚均无效,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适得其反让悟空练成一双火眼金睛。于是孙悟空蹬倒火炉,大闹天宫,使用金箍棒东打西敌,一时间无一神可挡。直至打到通明殿,与王灵****到一处,佑圣真君派遣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经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六名强盗(一说为孙悟空的六意),唐僧数落,孙悟空一怒离去,观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苏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孙悟空的手段。

六小龄童版孙悟空

六小龄童版孙悟空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观音院,因孙悟空卖弄锦斓袈裟,引起金池长老贪心,要火烧唐僧师徒,反被孙悟空弄法烧了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熊精窃走,孙悟空去南海请来观音,自己变化仙丹。诱黑熊精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继续西行,来到高老庄,高太公女儿高翠兰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孙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后来唐僧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黄风岭遇到黄风怪刮三昧神风迷人,孙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观音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婚。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孙悟空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斩妖除魔

在白虎岭,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孙悟空识破,将白骨精打死。猪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孙悟空。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施法杀死捕猎的千余人马,到四海龙王处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重振花果山。

1999年动画中的孙悟空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黄袍怪拿住。幸得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猪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猪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孙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

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猁怪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联合乌鸡国太子揭露假国王的真面目,狮猁怪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黑水河鼍龙变作艄公。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孙悟空请来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龙回西海。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之现了原形。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鲤鱼修炼成精,自称灵感大王,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孙悟空和猪八戒变作童子,打退灵感大王。灵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摄入水府,菩萨赶来,把灵感大王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刚镯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金箍棒被收,请来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将、邓辛天君、黄河水伯、十八罗汉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刚镯把兵器收去,后来找到太上老君处,方把青牛收伏。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唐僧、猪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孙悟空击败如意真仙,取来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气。女儿国国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孙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琵琶洞蝎子精摄去。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使蝎子精现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观音、唐僧、天庭众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祖处,才被如来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在祭赛国,师徒扫塔辨奇冤枉,在二郎神和梅山七圣的相助下,孙悟空等荡平碧波潭,打死万圣龙王、万圣公主,击伤九头虫。

吴樾版孙悟空

吴樾版孙悟空(16张)

在小雷音寺,弥勒佛坐下敲磬的童子趁弥勒佛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号称黄眉大王。黄眉大王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人种袋,将孙悟空请来的救兵二十八星宿、五大龙神、龟蛇二将、小张太子、四大神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弥勒佛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黄眉大王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在盘丝洞和黄花观,孙悟空大战蜘蛛精和蜈蚣精,在毗蓝婆菩萨的相助,降服妖魔。

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金翅大鹏雕霸占狮驼岭和狮驼国,势力庞大,孙悟空几经斗智斗勇,降服青毛狮子怪和黄牙老象,但不敌三魔联手,后听说唐僧被吃,无计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来解除紧箍咒,于是如来告知实情,带来诸佛、菩萨亲临狮驼国收服三魔。

比丘国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孙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鼠精变化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访几探无底洞,访知金鼻白鼠精是李靖的义女,上天庭告状,李靖、哪吒把白鼠精押回天曹发落。

灭法国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僧国。隐雾山南山大王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一耙结果了妖怪性命。

师徒四人到天竺国,郡侯张榜求雨。悟空访知原委,劝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师徒来到玉华州,因教授王子学艺,被黄狮精盗走兵器。孙悟空等三人夺回兵器,黄狮精投奔祖翁九灵元圣,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所化。孙悟空至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灵元圣。

来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观灯,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摄去。孙悟空请来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斩首示众。

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孙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家化斋后,寇家遭劫,寇员外丧生。唐僧师徒被当做强盗捉起入狱,孙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员外灵魂,案情大白。

得成正果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上古燃灯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孙悟空因功劳极大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均受封,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

杨戬(名著《封神演义》中人物)

杨戬,《封神演义》里的名字。后来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力大无穷,法术无边。《西游记》和《二郎宝卷》里二郎神均为独子,《封神演义》里并未说杨戬有兄弟姐妹。《宝莲灯》把三圣母当作二郎神妹妹(三圣母即华岳三娘,华岳第三女,华山神的女儿,她的哥哥本是华岳二郎,并不是人们熟知的二郎神)。通晓八九玄功(七十二变),阙庭有第三只眼睛(见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可辨别妖魔鬼怪,手持三尖两刃刀(《封神演义》中称杨戬追寻一怪物入一石穴,遂得一口三尖两刃刀及淡黄袍),座下有神犬哮天犬。民间有二郎庙供奉,其中都江堰二王庙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游记》中,和孙悟空打了个难分难解,孙悟空被金刚琢打了跌跤,又被细犬扯了一跌,翻身起时才被二郎及六圣拥上捆绑。

人物经历

杨戬血统高贵,身世坎坷,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诸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杨戬也是中国神话中著名神仙,做为玉帝的外甥,他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居守在下方灌江口,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

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从两句话就可看的出来.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族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有关他的出身传说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见的。

玉帝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居守都江堰灌州,享受下界香火(巴蜀苗越一带一直都是教派争夺的战略要地,佛教普贤菩萨的峨眉金顶,截教赵公明的罗浮洞,还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夸父的成都载天,龙族的洞庭龙王,此外还有老君的青羊观,以及门下的蜀山剑派,上古之时还有盘瓠氏、西陵氏、蜀山氏、蚕丛氏,可见灌江的重要性),帐前有梅山六兄弟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听调不听宣“。后世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身世: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六怪声名远,义结梅山六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称号为“二郎显圣真君“的神仙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汉族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其次,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名杨君,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还生了儿子,就是杨戬。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

母亲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花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二郎神有过劈山救母的事迹,但他劈开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头。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妈妈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他们的儿子被唤作“二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郎神”。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亲)压在桃山底下。后来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这才救出母亲。劈山救母还有另一个版本,即沉香劈华山的故事。后来两个版本合流,就出现了“宝莲灯“故事。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事迹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郭申直健”,是隐含着“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战时,“抖撒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又放出“细犬”,照孙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机擒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等追赶偷窃祭赛国金光寺塔上舍利宝贝的九头虫怪,遇上打猎归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计前嫌,帮助取经西去的孙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又有细犬跑出,“蹿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而去”(《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小说中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形貌、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犬乃至结义弟兄(梅山七圣),都仿佛是二郎神赵昱的。这就明自地显示出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杨君之子”。究其来历,除“劈山救母”的传说外,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为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前者,刘荫柏有《<;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一文(见《文献》198了年第3期)论之甚详;后者,有胡适《跋消释真空卷》一文(见《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颇细。《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公元1568年离长兴丞职位以后)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兴《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汉族民间传说对《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象也出现过。

----------------------

哪吒(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哪吒(汉语拼音:nézhā),亦作那咤,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汉族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对于其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等多部文学作品中。哪吒一说源于印度与佛教,一说源自于古波斯。’

人物经历: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咤、木咤的弟弟,是灵珠子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就用剑劈开,里面的婴儿正是哪吒。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取名“哪吒”。一次哪吒在东海玩水,和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其打死,还抽他的龙筋做为腰带要送给李靖。

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闯下这“灭门绝户”的大祸,他毫不在意,还轻描淡写地说是由于“一时性急”。

当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

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戕。但李靖却总不能谅解,对他的魂魄继续进行无理逼迫。这使哪吒无法容忍。而后,哪吒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挠,复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给哪吒造了一个新的肉体。

重生后的哪吒助姜子牙讨伐纣王。凭著高强的武功和法宝(风火轮、乾坤圈、混天绫)多次立下奇功。更因为其是莲花的化身而对感染人类的病毒能够免疫。

在很多故事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哪吒则被称为哪吒三太子,因为其法力高强,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将领。

西游记

《西游记》讲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

托塔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曾降九十六洞妖魔,被玉帝封为三坛海会大神,参与围剿花果山时,战至三十合被孙悟空以法外分身所败。后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时,哪吒多次帮忙,主要有大战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

历史渊源

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出他是谁了。对,他就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封神演义》中“哪吒闹东海”的故事更是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今人所熟知的哪吒形象多是由《封神演义》所载的。那么这位可爱的小英雄的形象和故事又是如何发展形成的呢?

很明显,“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在漫长的岁月中,伊朗人与中国人影响并控制着亚洲西部到东部的广大区域。伊朗和中国土地上的居民在各个时期相互交往、通商。毫无疑问,这种毗邻关系与相互交往对两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人们从各个方面来加以深入研究。

由于文人的演义,哪吒的故事已趋近大众化完整化了。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条,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身长六尺,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由此可见,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的基本的形象细节。不过各方面并不甚突出。

哪吒的传说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取材于此,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义。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为突出。《西游记》中描写哪吒与孙悟空大战,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齐全,而且还对“析骨还父肉还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也讲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于《封神演义》再借鉴《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的描写,将哪吒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小孩模样,就更令人喜爱了,这样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终形成了。

佛教溯源

佛教相传哪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5]根据学者们考证,最早佛经中没有哪吒,而只有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北凉时代翻译的《佛所行赞》中并没有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门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罗鸠婆。《佛所行赞·第一生品》中说:“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唐代及此后的佛经中多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之子或之孙。如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说:“儿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即毗沙门)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尔时毗沙门孙哪吒,白佛言:‘我护持佛法’。”《太平广记》卷九十二中则说:“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后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宣顾视之,乃一少年也。宣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子那咤太子也。以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已久矣。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

李靖(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李靖,道教典籍并无此神此人。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人物,家住陈塘关,有三子一女:李金吒、李木吒、李哪吒、李贞英。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右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

简介:

在中国神话中,李靖又称托塔天王,是著名的道教护法神,也是中坛元帅哪吒的父亲,协助武王克殷有功,后位列仙班。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出场。他的形象特征是: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子哪吒反目,燃灯道人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

托塔天王原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记载:

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叫李靖,是商朝末年陈塘关的总兵,育有三子,分别是金吒、木吒和哪吒。

哪吒闹海,残忍杀死东海龙王之三子“龙王三太子”,李靖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杀,后又阻挠哪吒三太子以秘法复活。之后,哪吒三太子在太乙真人帮助之下,以莲花化身成躯体,并找李靖复仇,李靖不敌,幸遇燃灯道人赠他玲珑宝塔,并将哪吒困于该塔内,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摄,父子言归于好。

因此宝塔,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后来,李靖助周武王、姜子牙讨伐商纣,立有大功。功成名遂之后,退隐山林潜心修练,终于得道登天,位列仙班。

西游记里的李靖: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一女,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是木吒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一女名唤贞英[2]。李家父子武艺超群,法力深厚,又对玉帝忠心耿耿,在天界享有崇高而又重要的地位。每逢大事,玉帝必先钦点李天王挂帅。两次平息孙猴子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度过不少劫难。李靖还有一个义女地涌夫人金鼻白毛鼠精,地涌夫人因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被李靖父子捉拿,当时饶了她性命,积此恩念,拜李靖为父,拜哪吒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

佛经:

金吒大太子是佛祖座前莲台弘法菩萨,是菩萨也,木吒二太子则是个尊者,另一说法:金吒、木吒为菩萨弟子,在李靖生两子之前世以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弟子。哪吒,在佛经中是佛教的护法神,《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谓:『尔时哪吒太子,手持戟,以恶眼见四方。』又载哪吒之言曰:『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哪吒太子即以右手执戟、左手托宝塔、眼观四方之神姿,随侍其父毗沙门天王以护佛门。由此可见,三位太子都算是在佛、道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原型: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是陕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毗沙门

托塔天王李靖,谓系哪吒之父。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祀之。元时建东南西北旗,绘其像于旗上。

在中国的佛门中,北方的多闻天王,就是「托塔李天王」的前身。

哪吒,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结合体

不过,就其神职来历和称号渊源来讲,“托塔天王”属于佛教神系中的四大天王之一,最早是印度佛教中的高层神灵。与其对应的是毗沙门天王,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天王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其形象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李靖的故事被杂糅进来。就这样,托塔天王李靖终于诞生了。可以说,中国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是李靖其人与印度多闻天王的结合体,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一个产物。

----------------------

雷震子(《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身躯长有二丈,使用一条黄金棍,是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也是阐教门人,云中子的徒弟,封神演义人物之一。“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昆。眼似金铃通九地,发如紫草短三髡。秘传玄妙真仙诀,炼就金刚体不昏。”雷震子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什么神仙,却没有交代,查找道教神仙,也不见端倪弟子,为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

封神演义人物之一,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云中子弟子。力大无穷,身怀异术,战绩普通,然忠心为周,孝顺父亲,福缘深厚,是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其他:

雷震子并未被封神,肉身成圣,文中有言:“炼就金刚体不昏“,与不死不灭还是有差别的,后来他归西方做金刚了。韦护是三教护法全真,哪吒是三坛海会大神,李靖降妖除魔大元帅,文中已表述了。严格按照封神逻辑,雷震子没有成为神明,但随着道教的造神运动将其化入雷部,后来世俗将其与雷公形象等化。

雷震子救父:

故事最后父子洒泪而别也令人感动,可惜这一别竟成永诀,文王至死也未能再见雷震子一面。

.云中子曰:“你速往临潼关救西伯侯姬昌:乃汝之父,速去速来,不可迟延!你救父送出五关,不许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许你伤纣王军将,功完速回终南,再传你道术;後来你兄弟自有完聚之日。”云中子吩咐:“你去罢。”雷震子出了洞府,二翅飞起,刹时间飞至临潼关,见一山冈;雷震子落将下来,立在山冈之上,看了一会,不见形迹。雷震子自思:“呀我失了打听,不曾问我师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么个样?教我如何相见?”二言未了,只见壁厢一见人粉青毡笠,穿了一件皂服号衫,乘一骑自马飞奔而来。雷震子曰:“此人莫非是吾父也。”大叫一声曰:“山下的果是西伯侯姬老爷?”文王听得有人叫他,勒马抬头观看时,又不见人,只听得声气。文王叹曰:叁日命合休!为何闻声不见人形?此必鬼神相戏。”原来雷震子面蓝,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与山色交加,文王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雷震子见文王住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岁麽?”文王抬头猛见一人面如蓝靛,发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吓的魂不附体。文王自思,若是鬼魅,必无人声,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文王打马上山叫曰:“那位杰士,为何认得我姬昌?”雷震子闻言,连忙倒身下拜,口称:“父王!孩儿来迟,致父王受惊,恕孩儿不孝之罪。”文王曰:“杰士错误了。我姬昌一向无识,为何以父子相称?”雷震子曰:“孩儿乃是燕山收的雷震子。”文王曰:“我儿你为何生得这个模样?你是终南山云中子带你上山,算将来方今七载,你为何到此?”雷震子曰:“孩儿奉师法旨,下山来救父亲出五关去,退追兵,故来到此。”..............雷震子见那里追兵卷地而来,旗招展,锣鼓齐鸣,喊声不息。一派征尘,遮蔽旭日。雷震子看罢,便把胁下双翅一声响,飞起空中,将一根黄金棍拿在手里,就把文王吓得一交,跌在地下不题。且说雷震子飞在追兵面前,一声响落在地下;用手把一根金棍挂在掌上,大叫曰:“不要来!”兵卒抬头看见雷震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军卒报与殷破败、雷开曰:“启老爷!前面有一恶神阻路。凶势狰狞。”殷、雷二将大声喝退,二人纵马向前来会雷震子。

殷破败、雷开,仗其胆气,厉声言曰:“汝是何人,敢拦住去路?”雷震子答曰:“吾乃西伯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吾父王乃仁人君子,贤德丈夫,事君尽忠,事亲尽孝,交友以信,视臣以义,治民以礼,处天下以道;奉公守法而尽臣节。无故而羁里,七载守命待时,全无怒。今既放归,为何又来追袭?反复无常,岂是天子之所为?因此奉吾师此旨,下山特来迎接我父王归国,使我父子重逢;你二人速速回去,不必言勇。我师曾吩咐:‘不可伤人间众生。’故教汝速回便了。”殷破败笑曰:“好丑匹夫!焉敢口出大言,煽惑叁军,欺吾不勇?”乃纵马舞刀来取雷震子,雷震子将手中棍架住曰:“不要来,你想必要与我定个雌雄,这也可;只是奈我父王之言,师父之命,不敢有违。且试一试与你看。”雷震子将胁下翅一声响,飞起空中,有风雷之声;脚登山头,望下看见西边有一山嘴往外扑看。雷震子说:“待我把这山嘴打一棍你看。”一声响亮,山嘴塌下一半;雷震子转身落下来,对二将言曰:“你的头可有这山结实?”二将见此凶恶,魂不附体。雷震子曰:“二将军听我之言;汝等暂回朝歌见驾,且让你回去。”

话说殷、雷二将见雷震子这等骁勇,况且胁生双翼,遍体风雷,料知决不能取胜,免得空丧性命无益,故此将计就计,转回人马不表。且说雷震子上山来见文王。文王吓得痴了,雷震子曰:“奉父王之命,去退追兵;赶父王二将,一名殷破败,一名雷开,他二人被孩儿以好言劝回去了。如今孩儿要送父王出五关。”文王曰:“我随身自有铜符令箭,到关照验,即可出关。”雷震子曰:“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铜符,有误父王归期。如今事急势迫,恐後面又有兵来,终是不了之局。待孩儿背父王一时飞出五关,免得又有事端。”

且说雷震子曰:“父王快些!不必久羁。”文王曰:“背着我,你仔细些。”文王伏在雷震子背上,把二目紧闭,耳闻风声,不过一刻,已出了五关。来到金鸡岭落将下来,雷震子曰:“父王已出五关了。”文王睁开二目,已知是本土,大喜曰:“今日复见我故乡之地,皆赖孩儿之力。”雷震子曰:“父王前途保重,孩儿就此告归。”文王惊问曰:“我儿你为何中途抛我,这是何说?”雷震子曰:“奉师父之命,止救父王出关,即归山洞。今不敢有违,恐负师言,孩儿有罪。父王先归家国,孩儿学全道术,不久下山,再拜尊颜。”雷震子叩头,与文王泪而别。正是:世间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雷震子回终南山覆师父之命不题。

天降雷鸣现虎躯,燕山出世托遗孤。

姬侯应产螟蛉子,仙宅当藏不世珠。

秘授七年玄妙诀,长生两翅有风雷。

桃园传得黄金棍,鸡岭先将圣主扶。

唐代评价:

著名大诗人孟郊曾经游历华山,经过云台观时在松树下乘凉,见石头上还有一块蓝色石头不禁感叹,就吟诗一首《游华山云台观》:

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

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

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

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

明记载:

直到公元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2月2日,石头滚落草间,天空突然一阵春雷,霹雳电光,就把华山下的一块椭圆形石头劈开,出现一个红发婴儿。

华山多野兽,天空突然惊雷,野兽四处逃窜,一只狐狸正好听见婴儿的啼哭之声。嗅觉灵敏的狐狸非常狡猾,找到婴儿含在嘴里叼起就跑。

禹山红岭寺住持辛酉去洛阳白马寺,过潼关,途径华山,闻听婴儿啼哭之声。寻觅多时,见一只狐狸嘴里叼着一个红发婴儿,用地上的石头将狐狸赶跑,狐狸丢下婴儿就遁走草丛跑了。辛酉住持俯身抱起婴儿,由于地处山林,十里之内并无人家,辛酉就收留了他。一阵惊雷,风声如惊弦,辛酉就把红发婴儿遂取名为惊弦。

《封神演义》雷震子形象的突出特征是肋生双翅,即“羽人“能飞。其成因有君权强化后人们对于超验世界的企慕,中古汉译佛经飞翔形象的影响,对殊方异域怪异动物的新奇想象等。仙道隐逸之士的诡异行为,也与羽人有翼飞升的传闻互相生发。唐宋到明清,神仙形象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神仙形象中人性化特征增加,神异功能被愈益用于人世观念的形象演绎。汉代羽人到雷震子形象的演变,正代表了神仙形象世俗化的变化趋向。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最新小说: 黛玉义姐不好当[红楼] 重生1990之人要低调 辣文小寡妇 重回1992 你是我的心上情 寻龙 还好,我重生了 从宠妃到法老[穿书] 和前夫的星期六 星光祈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