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其他类型 > 带个陶罐去扶贫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就拿你开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就拿你开刀(1 / 1)

第二百一十二章就拿你开刀

村支书在乡党高官于春民的瞪眼下,快步急走,想着拉开紧跟其后的郑畏些距离。

他可是会察颜观色,于春民对这位小年轻干部,可是敬畏有加。

然而,他惯于爬山涉水的腿脚,被后面踏踏有力、步伐轻盈的小年轻给逼得迈动如同小跑,也无济于事。

于春民气喘嘘嘘,有些拉风箱,也是不敢落下半步。

转过三四道胡同,终于到了一户人家。

没有门楼,只有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用铁丝挂在墙垛上。

这样的铁门,也就挡挡牲畜什么的,根本不防盗。

村支书直接粗暴地把铁丝给解开,开门进了院。

院子里养着两只鹅,看到人进院,扑扑楞楞地窜到院墙一角,叫唤着,发出嘎嘎的示警,还拉出几滩薄屎。

院子里到处都是这样的薄屎,没法下脚。

村支书站在院门口大声吆喝了几声:“韩老三,韩老三,在家里吗?”

屋子是六七年代盖的土夯墙,屋顶的瓦也是石棉瓦。

墙上坑坑洼洼,石棉瓦有些破损,飘飞着些白絮。

窗户也是铁框玻璃的,后来换上的,换窗户时抹的水泥,与土墙之间露着一指宽的缝隙。

一张人脸从窗户玻璃上向外张望,大体能够看清些模糊的样子,玻璃上的灰尘厚厚的一层遮挡得污乎乎的。

郑畏直接大步向屋里走去,他想看看屋内的实际情景。

村支书与于春民跟在后面,小心地躲避着薄屎“地雷”。他们有些惊讶,小年轻怎么没踩到“地雷”,还脚步轻盈,如履平地。

黄雁与任英达不在乎踩中“地雷”,跟着郑畏进了屋。

屋里,黑咕隆咚的,玻璃有灰尘,如蒙上了一层纸。加上屋子又矮小,他们适应了一会,眼睛才看得清屋里的一切。

气味刺鼻,腐臭霉烂,夹杂着一股尿臊味。

郑畏看到屋里的锅灶上堆满了没有洗刷的碗筷,还有些剩饭,已经变馊了。屋里简单的陈设上,都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唯一白亮的管子,是新接入的自来水管,水龙头正滴答点,落入一口黑咕隆咚的黑陶瓷缸里,发出吧嗒的微响。

房间之间挂着门帘,门帘的下端露出一只塑料桶,发黄的液体,肯定是尿了。

村支书也进了屋,马上挡在郑畏前面,“领导,里屋太脏,没法进去。我先给他收拾一下,您再进吧。”

他拉动一下墙上的一根尼龙绳,“吧嗒”,屋里的灯泡亮了,昏黄的灯光下,看东西也没有清晰多少。

村支书捏着鼻子,把里屋的塑料桶给提到屋外,然后把门帘揭起,系在墙角。

他用脚把炕前的一堆旧鞋子,给踢到一边去,喝令着:“韩老三,你打开窗户,透透气。你窝里吃窝里拉的,这屋子里怎么进人?”

韩老三在炕上,把窗户打开一条缝,铁框发出咯吱声响。他用一块纸板塞住,才把打开的玻璃窗固定住。

屋里屋外一串通,空气才变得不那么难闻了。

电视正响了,一层雪花遮挡下,也不知播得什么内容。

除了一张黑乎乎的旧橱,就是两个柜子摞在一起,上面放着一台贫困户家里常用的电视。

炕上胡乱堆着一些被褥和衣服,除了睡觉的一边,另一边摆着一台电磁炉,上面有个锅灶,还有一张小炕桌,上面摆着中午准备吃的一些陈菜剩饭,还有上半瓶酒。

“你怎么了,怎么也不出去溜弯了?”

村支书对韩老三还是蛮关心的,口气很重地问话。

“我腿痛,没敢出去。呆在家里休养几天再说。”

韩老三说话小声小气,怕村支书的样子。

“他是我本家的二叔,他儿子是我的叔伯兄弟,我也说服不了。打小惯下的骄纵脾气,大了愈发厉害!”

村支书跟郑畏解释着,还把炕前的一些空酒瓶和空烟盒收拾到一个鞋盒里。

“你看看你,有两个钱,就知道喝酒抽烟,也不怕喝死你,抽出毛病来!”

语气刻薄,说着还把鞋盒塞进韩老三怀里。

郑畏有些看不过眼去,拉开村支书,坐在炕上,把鞋盒拿开,递给黄雁,让他扔掉。

从背包里掏出一盒烟来,抽出一支,递给韩老三,又给他点上火。

“老叔,你怎么搞成这样子?”

好像邻家大男孩,说话也很随意,抽烟拉呱,无非家常里短。

“这都是那厮孩子闹的,我不想分家,他想过自己的清闲日子,就哄我把大房子占了,把我的地给踢出来,让我自己种。”

他越说越激动,恨得把炕边上一个酒瓶剩的酒底,全倒进嘴里,典型的借酒烧愁。

“你没把地租出去吗?”

郑畏关心地问了一句,想知道他租出地去的收入。

“想租出去,让别人种着。可那个坏种施坏,谁租跟谁打架,没人租,我又种不动,他想看我笑话,再把地给他种。做他的梦去吧。”

爷们的感情到了这般地步,真是很难缓和过来了。

郑畏很想知道韩老三的儿子是个什么东西!猪狗不如吗?

“你得过好你自己的日子,能动就不能过得太埋汰。把生活过得条条理理的再说。烟酒都得适度控制啊!”

郑畏嘱咐了韩老三一阵,看着他点头应诺,眼角老泪又流下几颗。

“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总不能让别人把自己的生活给打乱了。”

郑畏留下一句希望的话,就转向第三户。

第三户也是一对老年夫妇,招的上门女婿,却分居过日子。

上门女婿和他女儿长年在外地打工,连孩子也跟着借读。

留下两位老人留守,每月给点生活费,也只够糊嘴的。

家里吃穿用度十分拮据,老汉身体有病,老婆婆身体还硬朗,把家电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屋里的东西,也是干干净净的。

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纸箱和别人扔的旧家具,做着替代品。

处处透着寒酸。

郑畏揭开他们的锅看了看,午饭只是两碗浓粥和一份蛋炖咸菜,锅底还有几只芋头。

整个家里的烟火气里,没有一丝油腻,不如寺庙里的和尚吃素,还有炒蔬菜。

老婆婆清瘦的脸上,带有明显的菜色。

老汉坐在炕上,独自剪着一些线毛,炕上的一边堆着一些成品工作服。剪线毛,看来是老两口日常的创收方式。

“大娘,剪线毛,每月也能挣个千八百的吧?”

郑畏坐在他们的炕上,拿过一件刚剪完的工作服,看看剪过的情况,关心地问了句。

“嗯,好好干,能挣着。就是活不凑手,有时放下活来,都被挣抢了,每家也就干一点,挣不了多少。”

老婆婆说着,还用衣袖擦擦眼角的眼屎,“老了,眼花得厉害,戴着花镜都看不太清楚,剪完还出不合格的,得扣钱。”

村支书凑过来,跟郑畏认真地汇报到:“这家的女婿在外打工,我也去找过他,劝说了一回,才保证每月给他们八百块钱,连过节一年总算一万块。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可是他们老两口就这样过苦日子,在村里随礼行下的人情世故得用钱,打针吃药得用钱,就数算不着了。”

郑畏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就这样看着他们受罪,不管不问?”

村支书跟着来了一句:“我一月也就八百块钱,还得养家糊口的,自己也是干活挣些补贴家用。管不了这么多。”

油滑之徒总是有理由,根本就没把老百姓的事挂在心上。

估计,他去找打工的女婿,也是借着旅游的机会,蹭饭吃去了。

这样的人当村支书,直接就是混天聊日,村里难有改变。

郑畏当下就有了计较,从第三户里出来后,断然拒绝了村支书邀请去他家里吃饭,让于春民带路,到乡驻地吃点就行,还得研究事情呢。

到了乡驻地,已经下午一点多了,随便找个饭店,凑和了一顿。

郑畏到了张家楼乡政府办公楼,楼里装修还蛮像样,看不出穷乡僻壤的痕迹。

典型的“穷庙富方丈”。

于春民把郑畏请到会客室,安排人沏茶,敬烟,还摆了水果。

“于书记,你说说看,这三户的情况都看过了,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享受到小康生活水准?”

郑畏单刀直入,把于春民问得有些张口结舌,他只是在应付差事,没想到这个层面的问题怎么解决啊。

“我真没考虑出个万全之策,他们又不符合扶贫的政策,不能给他们补助金。”

最后,他选择老实的态度,实话实说。

“哦,那样的村支书,张家楼乡还有多少?刚才那个村里,就再没有人选适合当村支书了?如果有,我想拿他开刀,换下来,作为反面典型,警示一下其他尸位素餐的村支书。”

他连珠炮式的发问,不给于春民反应的机会,也算是工作安排了。

“扶贫工作,不只是把扶贫政策落实下去就行了。我们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把他们的疾苦放在心上,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掉实际困难,过上小康生活。”

于春民只认真听着,频频点头的份了。

这位年轻的大干部,不可小瞧了,杀伐果断啊。

“谁在扶贫工作上,偷奸耍滑,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失职渎职,不称职,必须拿下来!”

最后语气极重,带着一股杀气,把于春民震得一哆嗦,恨不得马上落实下去。

迟了,谁知道会不会拿自己开刀呢?

最新小说: 九零福运小俏媳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谍海偷天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八零好福妻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