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其他类型 > 大明铁骨 > 第285章 利益至上(求支持,求月票)

第285章 利益至上(求支持,求月票)(1 / 1)

削藩!

当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从朱和域的口中道出时,朱和嘉沉默着,他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只是静静的看着远方。

片刻后,他才说道。

“建文削藩……”

念叨着这个词,朱和嘉反问道。

“到底是大臣蛊惑,还是势之必然?成祖之后,百年间历代皇帝无不以削藩为已任,假名种种行削藩之实,到最后,宗藩变成了什么?”

摇头苦笑着,朱和嘉又说道。

“甲申天变,天下诸藩,上不能卫社稷江山,下不能抵御外夷,若非是如此,我大明又怎么可能几近亡国?”

几乎亡国的教训、亿兆百姓死难的悲剧,给大明带来了极为深刻的改变,除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北方的边患消除之外,另一个改变,就是封建。而南洋以及海外领地的拓殖,为大明提供了封建的机会。

“封建即是为了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保险,同样也是为了拱卫中央,他日无论是朝中有奸臣,意图窃居国权,亦或是有异族入侵,或是百姓起事,诸夏既可起兵拱卫中央……”

凝视着海外,朱和嘉沉吟道。

“父皇担心的是,百年后,会有朝臣借口对诸夏不利,毕竟百年后,诸夏亦有可能是人口亿万的大国。”

“应该是累加吧,几十国加在一起,人口亿万,又怎么能比得了大明呢?到时候,有人这么想,以小弟看来,他们肯定是为了个人的权柄。”

朱和域冷笑道。

“古往今来,即便是所谓之贤臣,亦受名利所累,更何况大多数凡夫俗子,他们总会借口种种,图谋个人名利,当年齐泰、黄子澄等人不顾祖宗成法,一味削藩,以至于逼死宗亲,如此种种,看似为国,实则不过只是为了个人之名,其想为朝廷砥柱,便以削藩起事非,试图借削藩成就个人之名……”

受父皇的影响,朱和域对齐泰、黄子澄等人从来没有丝毫好感,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他们图谋个人名声、权柄,才导致了靖难。

“只有制造矛盾才能从中渔利,如果没有矛盾,又怎么能突显出他们的重要?于大臣而言,无论是藩王亦或是勋贵,如果与皇家一团和气,大臣权柄就会受到重重制约,只有制造出矛盾,让皇家对藩王、勋贵生出不信任,产生危机感,皇家才会依靠大臣,只要借此打倒两者,皇家唯一所能依靠的,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大臣……”

朱和嘉看着二弟说道。

“这个道理,父皇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曾告诉过我们,我大明到最后,表面上是亡于党争,可党争起因实则是亡于文官权力过大,就像内阁大学士,设立之初是高祖、成祖时是由皇帝点选大学士,往往都是由幸臣充任。英宗九岁即位,无法正常的处理朝廷事务,因此政事的决策权基本上全都落在了内阁的肩上。内阁大学士们基本摆脱皇权的约束和控制,利用自己的意志处理政务,保障文官集团的利益。这在内阁发展史上极为重要,这是内阁独立处理国家事务的开端。此后,阁臣入阁便由皇帝钦点幸臣变成为阁臣推荐,再由皇帝任命。到万历二十二年开始,以国本案为始,党争开始,各党会同东林党明争暗斗,抢夺内阁及六部席位,到最后,因为党争都有可能发生。

沉默片刻,朱和嘉苦笑道。

“这正是父皇所担心的!”

但是父皇最担心的是什么?

凝视着大海,朱和域突然开口说道。

“记得父皇说过,他害怕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乱臣贼子,因为乱臣贼子,可时随时诛之,他最害怕的是忠臣!”

朱和域用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嘲讽,

“因为忠臣永远会摆出一副大公无私、事事为国的模样,他会站在道德的致高点上,他会用人民的名义去索求一切,如果统治者拒绝,那么统治者就是暴君、独夫,而忠臣永远都是慷他人之慨!”

“虚伪的道德最可怕,虚伪的崇高最无耻……”

苦笑着,朱和嘉长叹道。

“就像旧时党争,个个皆君子,看似为国计,可实则各怀鬼胎,东林君子如此,小人亦是,阉党小人如此,君子亦是如此,无论君子小人,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至于所谓百姓……不过只是他们争权夺利的借口罢了。”

“所以,古往今来百姓才是最可怜的,世人皆假名百姓,而百姓又有谁人在乎,所谓在乎,不过就是示恩于百姓罢了。”

摇着头,朱和域凝视着远方说道,

“在将来削藩一事中,他们同样也会假借民意,并以此驱使朝廷为其所用,即便是那些勋贵也有可能倒向他们,因为利益。”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朱和域又继续说道。

“利益……统一无关税的市场,对于那些勋贵而言,是有利的,毕竟,他们一直都是工商业最重要的投资者。”

与任何时代不同,大明的勋贵们并没有把资金用于土地,当然这既是因为国法的限制,同样也是因为土地的收益不多,相比于土地,工商业可以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甚至有勋贵投资纱厂,一年获得数十万的例子,一年所得便相当于过去累世所得,正是在投资工商业的高额回报下,他们才会纷纷投资工商业,即便是外行,也会购买企业的股票。而不是把金钱凝固在土地之中。

“是啊,对此父皇是鼓励的,相比于让勋贵们把剩余的资金投资土地,让历代土地兼并即便于大明上演,并且愈演愈烈,父皇更希望他们把资金投资于工商业,按照父皇的说法,就是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他们每创办一家工厂、一家企业,不仅可以让国家富强,国家可以从中课税,而且还可以吸纳大量的百姓进入工厂,如果不是因为工商业的发达,也许,现在中都以及大明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像欧洲一样,遍地的乞丐、流浪者。”

朱和嘉略点下头,然后感叹道。

“国家承平十七年,人口迅猛增长,而长子继承未能更是令千百万次子不得不离开家乡,没有工厂吸纳这些剩余人口,这些人除了一部分移民南洋之外,更多的人会变成流民聚集在中都、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周围,在官地上会形成规模巨大的贫民窟。这些人口大都是无所事事。他们就会成为暴动的隐患,就像现在的欧洲,欧洲的城市为什么时而发生城市暴动,就是因为贫民窟聚集着大量的无所事事的平民!”

“所以,工商业是吸纳剩余劳动力最好的途径,现在我大明的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万人,若是再加上南洋诸夏以各殖民的人口,早已经超过一万万一千万人。没有工商界吸纳剩余劳动力,国家肯定会陷入动荡不安!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大明都必须要发展工商业。”

没有丝毫的犹豫,朱和嘉又看着弟弟说道。

“移民,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现在那些迁入城市的人口中,尽管有一部分被工商业吸纳成为工业化的劳动力,可他们即使是成为了工人,可是因为工厂主的盘剥削,往往也只能住在贫民窟中,也不过只是能温饱罢了,就像在湖广,工人的工资往往不超过四两左右,即便是南京,也不过五六两上下……”

大多数工厂的工资并不高,即便是这几年民风趋奢的情况下,普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除非是那些技术工人,否则普通工人也就只是糊口罢了。

“确实不高啊,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十几年承平,再加上有廉价的南洋米,米价现在每石只需半两银子,比过去跌了足足一半,估计,那些百姓又要负担房租,又要吃饭,恐怕日子过去的只会更艰难啊!”

朱和域的感叹让朱和嘉点头道。

“所以,父皇才希望尽可能的多的往海外移民,当年南洋诸夏初封时,南洋汉人不过区区数十万,而现在却有多达七百万之众,其中的60都是过去十年移民过去的,现在诸夏各国,汉人越来越多,土人不断教化,可即便是如此,仍然不够,还是应该尽量的移民。”

随后他的话峰一转,指着港湾中的一艘移民船说道。

“所以,我才希望的你尽量建造更多的移民船,飞剪船,蒸汽船,人口不仅是未来晋国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可以帮助大明减轻危机,毕竟,能否把国内剩余的人口迁往海外,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将来!”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谍海偷天 九零福运小俏媳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八零好福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