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团这样的团体,若是英吉利人提早侦知,只会毫不犹豫的打压,但缅甸的一场打败仗,让英吉利人错过了这个机会,面对挟众几十万,军队十多万的复兴团,现在的英吉利统治者,也只能徒呼奈何。
六万,是整个印度守军九成九的实力,缅甸一战,英吉利所属的印度军团,算是全军覆没了,新招的印度兵,要战力没战力,要武器没武器,现在把他们派上战场,一多半的人,会现场叛逃的。
打压复兴团,又是刻不容缓的,印度的地主贵族,虽说也不是与英吉利穿一条裤子的,但见多识广的英吉利统治者,自然知道哪头轻哪头重。
扶持印度的地主贵族,消灭复兴团这么一个极端反动的存在,才是英吉利最正确的选择,扶持,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军火上的扶持。
英吉利在印度的军火储备虽说不多,但装备几万地主军团,还是很轻松的,别的不说,库存的褐贝丝就足量足数了。
几万条褐贝丝,十几门火炮,一批军事器械,一批印度军团的老兵,成了英吉利扶持印度地主军团的第一笔援助,英吉利人,对地主军团的期待,也不是很大,顶住三个月,就是英吉利人的底线。
扶持印度的地主军团,也是不得已之举,现在英吉利在印度的驻军毫无战斗力可言,要保住印度殖民地,扶植印度的地主军团,也是一步险棋。一旦得知了英吉利的虚弱状态。恐怕印度的地主军团。也会转移矛头吧?
想要保住印度殖民地,英吉利最大的依靠就是本土的军团,但调动本土军团,也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三个月是最基本的时间了,为了不使复兴团转而他顾,英吉利只能做出这个无奈的选择了。
对于英吉利的这步棋,杨猛只能呵呵了。所谓关心则乱,印度对于英吉利的作用,委实不小,但做决策的时候,总要弄清前因后果不是?
复兴团是怎么来的,看来英吉利人也是一头雾水,在这个主要矛盾上拎不清,那也该着英吉利人倒血霉了。
对于印度的局势,最好的措施就是不作为,看着复兴团和印度的地主贵族们火并。而英吉利人的选择,无疑是最坏的选择。
对付复兴团。还是趁英吉利虚弱,夺取印度的富庶地区,想来在这个事儿上,只要复兴团稍一退让,地主军团和复兴团,就能为了各自的利益,携手共进。
与复兴团打生打死是花大钱玩命的买卖,与其选择死磕,不如趁英吉利虚弱的时候,攫取原本就属于印度人的良田与财富,蓄力与死磕,想必是个人都能想得明白。
杨猛为什么让那十几个人打着印度复兴团的名义?原因就在这里,与其用理论说服,不如用利益说服,只要有了足够的利益,绵羊也会长出獠牙的。
据杨猛所知,越是怯懦的人,起狂来越是具有毁灭性也不知英吉利人,能不能抗住带着毁灭的怒火?
英吉利援助地主军团对杨猛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单凭口头上说英吉利在缅甸大败,不如让英吉利主动示弱,援助就是示弱的具体表现。
想想日不落大帝国,何时支援过印度的地主和贵族们,若不是日不落虚弱了,会有这样的好事儿?
但合作也是要有基础的,手里握着英吉利援助的武器,想来地主军团不会轻易的妥协,想要他们妥协,需要流血,需要死伤,不看看战争的惨状,许多人是不会轻易妥协的。
英吉利需要时间,地主军团和复兴团的媾和也需要时间,打英吉利一个措手不及,不是杨猛想要的结果,让英吉利与印度死磕,才是杨猛想要的结果。
印度兵的素质太差,与英吉利军团死磕,他们现在还没那个资格与能力,但是,经历过血腥杀戮之后就不一样了,想必英吉利聚集人手的这段时间,也能够让地主军团和复兴团,各自拥有一支铁血兵团吧?
如今的地主军团在资源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复兴团想要在以后占据一席之地,单单与地主军团开战还是不够的,占据平原的产粮区,扩大生存资源的占有量,才是复兴团真正该做的事情。
“驼子,该到了你的人出手的时候了!”
找来正在练兵的韦驼子,杨猛的话也简单的很,出手?这在韦驼子看来绝对是大好事儿,带兵打仗,光带兵不打仗,这地位怎么能提高呢?
“爷,可是要对印度出手了?您说先打谁?”
努力的挺了挺永远也直不起来的腰杆子,韦驼子双眼放光的问道。
“谁也不打!”
“谁也不打怎么出手?”
挠了挠头,韦驼子算是被自家三爷给绕糊涂了,要动手却谁也不打,难道又是单练?
“徐计长在缅甸打了一场,大败!损了九千人手,咱们的兵都是好兵,可将却不是什么好将,让驻扎在阿里的新军军官入印度,指挥复兴团的士兵作战!”
练将不练兵,杨家新军的基础训练,是杨猛一手策划的,杨家新军的身体素质虽说不是最好的,但军事素质绝对是最好的,现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士兵,都没有长时间的实弹射击训练,更没有训练场上不计生死的实战搏杀,而且这样的训练,不是三五个月,杨家新军的训练,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了。
跟杨猛说的一样,兵是好兵但没有合格的将领和底层军官,就是杨家的一大弱项,士兵悍不畏死,虽说能够决定战争的成败,但这一项在战争之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只有正确的战术和恰当的指挥。才是胜利的保证。
让一群二傻子一样的将领。指挥自己的虎狼之师,杨猛实在是不放心,死人,死外人,死自己人,这样的抉择,对杨猛来说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
印度的地主军团,有英属印度军团的老兵。在印度打仗,几乎就是在跟英吉利打仗,印度人不是自己人,让手底下的将领们先祸祸一下印度人,想来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知道了!我这就抽调新军的将领们参战。
爷,这次也给老韦个机会吧!”
杨猛的话,听在韦驼子的耳中,也是相当伤人的,韦驼子,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刀手起步。这些年他在云南练兵,在藏边练兵。一刻也没有停歇,兵书成了韦驼子最熟悉的东西,老祖宗传下来的那几本兵书,几乎都被韦驼子给翻烂了。
兵是好兵,但将不是好将,这对韦驼子来说,是伤害也是激励,印度一战,怎么都要有他韦驼子一份的。
“准了!让滇西那边也派来一些人手吧!别忘了滇西的于彪,这人不错!”
有福同享,韦驼子的新军,毕竟不是云南最精锐的部队,练将,杨猛当然不会放过睚眦的于彪,和驻扎在滇西的精锐军团。
“知道了!”
“下去准备吧!找个副手继续练兵,把藏军的指挥权交给我。”
复兴团两线作战,对所有人都是一个考验,复兴团是一步好棋,杨猛是不会让复兴团随便败亡的,一旦复兴团前方的战事不力,五万藏军,就是复兴团的后备队。
韦驼子带人到了印度,复兴团那边也没有什么异议,杨猛对于复兴团的权力架构,也是做了安排的,自己安置的那十几个人,必须要维护好自己的绝对权威。
军政合一,就是杨猛给复兴团安排的权力架构,复兴团的那十几个缔造者,在印度是说一不二的存在,但是要反抗杨猛,他们差在了血统上,有些秘密保住了,这些人就能在印度的官场纵横挥阖,若是泄露出去,这些人恐怕只能当刀下亡魂了。
复兴团两线作战,六万人马与地主军团针锋相对,剩下的四万人马,目标就是印度北部的恒河平原。
印度北方的锡克兵,是英属印度军团,最强悍的战士,但他们终是印度人,不是英吉利人,只要有了锡克战士,想必复兴团的战力也会不断的提升吧?
从旁遮普到孟加拉的这段区域,就是杨猛为复兴团划定的基地,有了恒河平原,复兴团也就有了崛起的保证,内6作战,英吉利也得一寸寸的往前推进,只要有了一套合适的指挥系统,复兴团要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印度的战争,还是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之间先打响了,复兴团仗着人数的优势,勉强与地主军团打了一个平手。
双方加起来,十几万人作战,复兴团就跟盗贼团差不多,给养基本靠抢,给养的压力,让前线的战斗分外惨烈。
打胜了才有饭吃,这无疑是个鼓舞士气的好办法,靠着这个复兴团,慢慢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为了口粮,老百姓可是敢玩命的,地主军团在战心上,就差了不少,虽说没有大溃退,但被复兴团打的节节败退,也是不争的事实。
与地主军团的战争打的不错,新军的将领们,前期也是昏招频出,但地主军团的将领,也强不到那里去,沙盘推演,让新军的将领们成长很快,前一天打了败仗,当夜就要推演一下,第二天就实战,这是个快成才的办法,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新军的将领们,没有什么心理压力,这能力与素质,就在飞的提高着。
北方平原的战事,却势如破竹,虽说英属印度军团,有不少的新兵,可这些装备不齐全的新兵,根本顶不住复兴团的冲击。
开战之前,只要喊一通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管他是锡克的新兵还是旁遮普的新兵,溃败逃散,都是最终的结果。
人越打越多,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好处,英属殖民地的百姓,过得还不如那些荒僻地区的百姓呢!连粮食都不用分,只要喊出一个口号,参与者就越来越多。
打仗多数时候打的都是群胆,韦驼子的人在印度鼓动叛乱,很难!就是因为没有一支军队支撑,进攻北方平原的复兴团,不仅是精锐,而且他们有统一的印度服饰。
这就是最好的说服力,一支正规军叛乱,怎么会没有从者如云的景象呢?
将经历过战火的士兵送到北方平原,将北方平原招收的新兵送到战场,杨猛在练将,复兴团在练兵,两个月的时间,印度地主军团的人越打越少,而复兴团的人却越打越多,十五万经历过战火的军队,就是复兴团的底气。
越打人越多,耗费越来越大,地主军团的实力也越来越弱,媾和已经成了,地主贵族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复兴团虽说正在好时候,可他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补给问题,虽说在北方平原占了不少的土地,但时间与月份对复兴团来说,却不是很好,刚刚过了农忙的时节,复兴团手里的粮食虽多,但跟着混饭的人更多,能不能坚持到明年的收获季节,对复兴团来说,也是个相当难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