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要塞往北边不到二百里的距离,就是赵国重中之重的重镇晋阳城。往南边,就是魏国的重镇平阳城。所以,离石要塞恰好就在赵国秦国和魏国的三国交界处。这相当于现在的金三角。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魏国极其倚重的战略要地。虽然说,这离石要塞,就是一个不大的土丘城堡,可是这土丘城堡,却是卡在洛水~上游的一道门户。
这个小土丘城堡在手,东边,可以威胁赵国,还有那第八雄中山国。西边,渡过洛水就可以威胁秦国。想当初,大魏名将吴起,就是占据了离石要塞之后,跟秦国在河西之地足足打了三年,才把河西之地全-数收入手中的。
所以,这离石要塞,就是悬挂在秦国脑袋上边的一把刀。秦国只要把它夺过来,那么,这把刀的刀刃就转变了方向,变成悬挂在魏国脖子上的一把刀。如此重要之地,卫鞅自然是要把他弄过来。毕竟,脖子放着刀滋味儿,不是十分很舒服_的说。
在这无名山顶,隔着洛水,卫鞅扫了一眼对面的魏军军营。那红色的大旗把魏军的兵力分部显示的一清二楚。
卫鞅仔细的看了一遍龍贾的布置的离石要塞布防。不禁震惊。
心道老龍贾不愧是魏国久经沙场的大将。离石要塞的布局,非常的牛逼。
在距离洛水东岸约莫两三里的一处高地上,驻军一处。然后,沿着洛水下游,四五里处的又一处高山,为第二处。
然后,第三处距离洛水七八里距离另外一处高山,则就是离石要塞,也就是老龍贾的中军大帐。三处高地,形成一个品字形方阵。互相成掎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并不是把所有兵力,压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的话,任何一处驻兵之处受到攻击,另外两处高地的驻兵,会立刻进行兵力支援。
卫鞅不仅感叹老龍贾用兵的老辣。这驻兵地形布局,堪称完美。在看驻兵的地段,全部都是选择在山腰。而不是山顶。
这里面,也有讲究,在山腰,下面来兵,可以迅速出击,也可以退而防守。并且,冲杀的时候,因为是在山腰,所以,冲杀起来,会借到地形的势力,给敌军造成势能碾压,如猛虎下山一般。
但是,却又不驻扎在山顶,谨防被围山,断绝水道和粮道。嗯,后期的三国时代,被诸葛亮杀了的那个马谡,就是因为把兵屯到了山顶,所以才导致大败,被诸葛亮砍了脑袋。而老龍贾,完美的避免了这些,而且还能借助高山之势,这绝对是兵法大家的手笔。
量是卫鞅,看到了老龍贾如此的兵法布局,也不禁感叹。若不是自己有先见之明,先行攻打安邑和大梁城,哄的魏罂把魏武卒调走,脱离老龍贾的控制。那么,魏武卒如果真的还在老龍贾的手里,那,这场仗,胜负,很有可能,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多亏,魏武卒现在没有在老龍贾的手里。
大秦,很是何其幸也。
卫鞅赶紧问旁边的景监:“魏武卒回来了嘛?”
景监连忙道:“斥候回报,魏罂将一万魏武卒,留在了安邑。其余四万魏武卒,由公子卬带领,赶回河西驻地。”
卫鞅先是一喜,魏武卒,居然交给了公子卬,很是秦国之大幸也。魏武卒在公子卬的手里,至少,减弱一半的战斗力。如此这般,灭之不难。
不过,更喜的还在后面,景监接着道:“不过,公子卬貌似还没有动身……”
卫鞅一愣:“还没有动身……哈哈哈……”
卫鞅顿时一阵大笑:“速速谋划,此地只有十万老兵。在魏武卒赶来之前,一定要将其……”
卫鞅想了想:“全部消灭!”
赢虔大喜:“我这就发动攻击……”
卫鞅翻了翻白眼儿:“你等等,忙什么。老龍贾可在军营?”
景监道:“不,没有在营地。不过信鸽来报,也没在魏王宫,应该是在赶回来的路上。”
· ····求鲜花····· ·
卫鞅登时一凛:“很好,一定要赶上老龍贾回来之前,灭掉这十万大军。”
卫鞅铺开地图,得知了这河西驻地三处军营的名字。这三处高地,名字叫三熊山。
三熊山环抱的中间地带,就是离石要塞。
要拿下离石要塞,必须先要攻克这三熊山上的驻兵。
离石要塞里,其实并没有多少兵马,这,也就是老龍贾的高明之处。守护要塞,却不把兵力放在要塞里。而是分散在四周,这样,别人即便是夺取了要塞,也没干系。只要四周的兵马还在,离石要塞就是安全的。
........ ....... ...
卫鞅仔细的查看了地图,发现,这三熊山,居然没有山路可行。
攻占山地上的兵马,如果从低下往高处攻杀,那么,会伤亡很大。量是卫鞅手里掌握的是重甲骑兵,那么,也经不住从山顶丢下来的大石头,檑木,和包裹石头的火球。重甲骑兵再厉害,那也是人。
所以,要迅速的灭掉这十万兵马,则必须要占据有利的地形。
何为有利的地形,那就是从高处往下攻击。
所以,卫鞅需要将兵马,调集到三熊山的山顶,然后,乘势而下,一鼓作气,来个偷袭,将这十万兵马,彻底打蒙,打傻,只要他们一乱,将他们逼到三熊山的山脚下,那就是平原了。
在平原上,那就是重甲骑兵的天下了。他们,必将被全歼。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偷偷摸摸的上山,展开雷厉风行的袭击,将其赶到山脚下……
这,是一个难题……
三熊山,真的无路也?
卫鞅看向赢虔:“此地,可有河西之地的故地老秦人?”
赢虔皱皱眉,然后点头:“一定是有的。河西之地被吴起带兵夺取,此地的百姓遁走山林多矣,寻之不难……”
卫鞅大喜:“速速去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