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想避开的人,偏偏就是避不掉。
这天,沈种松来到了唐风,想要一套文房用具。
恰好是这种文具断货时。沈种松不信,吵着让老板来见。
伙计劝说不了,派人过来仓库的楼上请示梅兰妮。
梅兰妮听说,皱着眉头,对伙计们明令,文具一件也不给,如果要就让他花钱来买。不能惯出他毛病来,讨要顺了,一直来讨,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那伙计道,“我也是这样说,但是他说是少爷们老师的儿子,总归不能像对其他人那样吧?”
梅兰妮说,“你去告诉他,少爷们孝敬的是自己的老师,不是老师那不争气的儿子。”
伙计道,“这样说话,不大客气了。”
梅兰妮说,“要什么客气,有种寿头你对他客气了,他当做是自己的福气。”
伙计为难的看着羽绢。
羽绢知道梅兰妮的脾气,对牢伙计说,“你去和那沈大爷说,文具真的没有了,能不能再弄到还两说,所以,不能轻易许诺。”
伙计听羽绢这样说,忙走了。
梅兰妮说,“对这种纨绔这么客气做啥,这种人看了使人触气。一生不事生产,只会讨小老婆。啃老啃到让他爹替他养众多小老婆的地步,也算是极品了。”
羽绢笑笑没有言语.她发现梅兰妮最是反感男人纳妾。在大清的王朝里,男人纳妾是天经地义的事。偏偏她看不惯。
羽绢说,“那沈老师总还是做过三胞胎的老师,怎么你这么不喜欢他的家人?”
“你看看那沈种松是个什么做派,五十多岁的人了,镇日里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没有正业的男人最可怕。”
“他总算还是有个爹可以靠了。”
“他爹今年多大了,就算能靠着,又能靠几年呢?”
梅兰妮知道沈德潜要活到九十岁,七十多岁的人在后世都是退休的人了,可是他还要养一大家子的人,实在不能说他是命好。即使当前他是风光十足。
到了收工时间,梅兰妮和席羽绢乘船回家。到家里,发现那里的气氛不对。
乔妈和鲁妈都绷着脸,宛娘脸上挂着泪珠儿。因为沈氏坐月子,宛娘被接来住些时日。天香正在愤怒的说着什么。
看见梅兰妮她们,又都不说话。
梅兰妮知道这两位常常会闹些小矛盾,并不放在心上。
一问,原来是宛娘要帮着端面条,人小力薄,打翻了。
“这点小事值得生气吗?”梅兰妮劝道,“再做一份就是了。”
“鲁妈就不应该让宛娘端,她多小啊,能端的动这一大盆吗?原来打算吃冷面,现在也吃不成了。”乔妈道。
“怎么是我让她端的?是她自己端的,我一个眼错,就翻在了地上。”鲁妈也说。
到点没饭吃,谁的心情都好不了。
“好了,都别争了,”梅兰妮心烦了,“争来争去都是小事。宛娘,别哭,把眼泪擦了,帮孃孃一起做饭。”
梅兰妮检查厨房,有几个馒头,还有些土豆。
她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吃个新鲜食品。我教你们做se拉。”
两位妈妈听了也不再吵了,期待的看着梅兰妮。
她让乔妈去摘了几根黄瓜和一些青豆来,让鲁妈把土豆洗干净和豆,鸡蛋一起用水煮了。
教宛娘用一根筷子,在蛋黄上戳了一个洞,往里面加了些油,搅拌,调se拉酱。调se拉酱的关键就是油要一点一点的加进去。
黄瓜和土豆,鸡蛋切成丁块,青豆剥出豆荚煮熟。然后用se拉酱加盐和几滴醋调拌。
“这就能吃了?”乔妈问。
梅兰妮给每人盛了一小碗。众人开始还是小口的尝着,几口后,发现还不错,就都大口吃了起来。加上些剩馒头,一顿晚饭也尽够了。
席羽绢又有了新点子,“如果加上些孙春阳的茶tui丁,更好吃,放在唐风卖,又多了一项小吃。”
梅兰妮说,这里面的食材可以根据季节做调整,还可以加进些水果,没有土豆时还可以用芋头等。
羽绢一一记下了。
羽绢问道,“为什么叫它se拉。好奇怪的名字。”
这一问,把梅兰妮问住了,原本外国人叫它salad。
好在苏州人不排外,而且还对海外的新东西很感兴趣。天气热的时候,吃这样的食品不油腻。所以,这叫se拉的新食品,在唐风还是很有市场的。成了唐风的看家食品之一。
苏州的事比较平稳,梅兰妮就去了上海看看。
看见已经矗立起的仓库,和部分厂房。
想到申老农的烦恼,梅兰妮与秦炼商量后,就把东山的库存棉花搬运过来。
如今黄家平组织了船队,加盟华记,船队的船都被改造了。速度比过去提高很多。华记江南的物流都交给他们。华记有电台联系,船队的行程能安排的很合理。经济效益肯定比起过去大幅度提升。
由于他们频繁的在江南一带来来去去。引起了漕帮的重视,但是黄家平的船队并没有和他们抢生意,所以,他们也不能有什么反应。只是对附近增长了一只运输船队,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秦炼见梅兰妮来,说道,“你来的正好,在这里坐阵几天,我要离开些日子。”
梅兰妮问,“难道南方有什么事情?”
秦炼道,“南少林寺已经建成,我要亲自去天台山迎莱山法师,再送他去南少林。”
梅兰妮知道这是洪门里的大事。关照了几句路上小心的话,也没有多说别的。
黄家平等人都已成了洪门弟子。迎莱山是洪门的大事,黄家平安排其他人去东山运棉花,自己跟着秦炼去了天台山。
从天台下来,经过台州,再经过温州,到琅琦。从那里去南少林只一天的路程。
华记的海运经常走这些地方,为了停船方便,在温州和台州都建立有自己的小基地。这些小基地都是建在附近的海岛上,离那州府相当远。
温州的基地要大些,因为龙泉的瓷器要装船从瓯江顺流而下,所以,在瓯江出海口的灵昆和洞头处都有码头仓库和田地。也多是安排被清廷排斥的莆田人过去和招募了西北部的穷人。经过两年的经营,初具规模。
秦炼这几年在沿海一带,建立了多个小基地。沿海南下,目前最远的基地是在琼州。这些基地大都建在了岛上,如金门,南奥,香港,这些地方由于海禁都曾荒芜过,只是在近年才有人迁移过来,但也是零零星星。
南方沿海,由于郑氏家族的衰退后,华氏和洪门联合逐渐填补了那个家族留下的空当。在南方沿海地带的影响一点点在增加。
梅兰妮知道,秦炼和边峰这次接莱山归莆田大有深意。从乾隆三年,他们答应帮莱山除去刘荣华,又将洪门发展到南北有上万人的规模。而且建立了不少根据地。他们已经成了洪门中的顶梁柱了。他们是要取得洪门的领导权。
莱山如愿以偿的回到莆田,并且还有了一座完整的庙宇,不用寄人篱下。
庙中养着武僧,又周边的人也慕名而来学武,寺门大开,广招弟子。寺庙依山而建,易守难攻,里面暗道纵横,武僧们都按军事编制,由保安队领导,明面上是练武,暗地里是军事操练。方丈前面弘扬佛法,后面武僧们听的是为什么穷人受穷的世间道理,这种道理比佛法更能打动穷人的心。又置有庙产,按照农场经营,庙中诸人皆参加劳动,也有家贫者也过来做工。南少林虽然是新建寺庙,但是,他们请了岭南七子之一的程可则写了重建南少林的铭文刻在碑上。上面记载了南少林的历史,又如何在清初毁与兵燹云云。南少林的名声大增。
梅兰妮后来知道,边峰在莱山成为南少林的方丈的仪式上,被指定成了莱山的第一助手。主持洪门的日常事务。但是,边峰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在南方再建立一个寺庙。
新寺庙的地点也已经选好,就在西贡。他的理由也很充足,在那块地方,阮,郑两个番王正斗的很起劲,正史上的法国人就是帮着阮氏集团打败了郑氏集团,才掌控了越南。
但是,如今,洪门到那个地方发展势力,不和阮氏集团交好,而要和郑氏集团来往,而让阮,郑两家继续斗下去,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洪门控制横山以南的目的。
这个建议让莱山身边的弟子很有兴趣。
洪,万等人都已经有了重任。但是几个跟着莱山的徒弟还没有什么实权。有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跃跃yu试。入了空门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没了功名心呢?
莱山毕竟已经八十岁的人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他已经算是高寿了。他还能主持洪门多久呢?
洪门逐渐往南洋扩展已经势在必行。一干人都决定要南下扩张。岭南很多大家族都下南洋做海贸。尽管朝廷下了严令,禁止国民出海贸易。但是,中国海岸线那么长,清朝的水军又很弱,哪里管的过来。
华记的海船队,七月下水,载着货物和人员,往南方去了。他们的路途停靠金门,南奥,陆丰,香港,崖州,这些地方都有华记基地。
边峰和能海都随船出海,这是洪门一次很大的行动。
等梅兰妮得到消息的时候,船队已经到了香港。
还好,有电报及沿途的电报收发站,一路电报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