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链接。
挣的钱不够花了!银行大感不妙,存款消失不少,钱去哪了?
2018-04-29腾讯证券
今天,说说我们的钱袋子!
2017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5.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比低2.7个百分点;2018年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同比仅多增7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27万亿元,同比仅多增0.31万亿元。
截至目前,披露2018年一季报的9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银行存款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几近停滞,且低于贷款发放速度。这相当于:挣的钱不够花了!
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感受到了吸收存款比之前更难了。存款又到底去哪儿了?
是不是去了理财产品和“余额宝”?与存款加剧流失对应的是,家庭部门的债务快速攀升。债务越来越多,中国人手里已经没有大量存款了!
个别上市行存款增速几乎停滞
作为赚取息差为主的银行业很焦虑,不得不找“米”下锅。一起来看看几家上市银行数据就知道形势的紧张程度。
2018年一季度,多家上市银行会计科目中吸收存款总额增速都放缓甚至可以说停滞。2018年一季度,多家上市银行吸收存款总额增速都放缓,甚至几近停滞。在小银行序列中,成都银行吸收存款总额增速较上年末增幅为1.47%,南京银行同比增幅为1.23%,可以缓口气的是吴江银行,同比增幅约为6%。
在大行和股份制序列中,建行一季度客户存款较同比增长4.11%,中信银行同比增幅为1.37%;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稍好一些,同比增幅分别为6.4%、7.08%。
然而,存款增速放缓的同时,银行的贷款增速未明显放缓。这几家银行中,除了成都银行(刚上市,数据不全)外,其他8家银行贷款同比增速在3%至18%之间,超过其吸收存款增速。
银行存款增长持续放缓早有迹象
其实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的最低值。
其实,从去年以来,银行存款总体增长放缓。去年三季度末,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末7.8%的全年平均增速。从全行业来看,去年下半年,银行业存款增速跌破10%以下。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表示,银行存款增速下降,主要是M2增速下降所致。目前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主要由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决定,央行的流动性维持在紧平衡,所以M2增速同比下降较多。有股份行的相关人士也指出,在目前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自然下降。
同时,也有股份行分析师表示,目前银行业都在深化转型,客户经理存款余额在银行的考核中正被淡化,更多要求的是整体金融资产(存款、基金、理财、保险等)加起来的日均新增,甚至去年末“冲存款”的气氛也没那么紧张,商业银行存款增长乏力也是正常。
拼抢存款开始:结构性存款猛增
这正是最近为什么各家银行进行存款争夺大战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个银行就开始在一般性存款上铆劲发力。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激增,而这一负债工具过去近20年来都不温不火。
该产品计入存款科目,同时挂钩一些衍生品,获得部分浮动收益,是目前市场认为最好的保本理财替代产品,也是最火的吸储工具。
央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和大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均约为1.9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约为76%和58%。一季度中小型银行、大型银行新增结构性存款占比分别为49%、24%,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18%、12%。
除了“指望”个人结构性存款以外,各银行近期还打起了价格战。
据融360监测,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大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都已上调了大额存单利率,最高较基准上浮52%。此外,目前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为2.30%,较2017年末增加0.9个基点(增长率0.39%),同比增长3.2个基点(增长率1.41%)。
银行存款减少将产生哪些影响?
对银行而言,银行拉存款难,不仅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同时还影响银行的净息差。
相对于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银行存款的成本率是最低的,近年银行净息差从2013年末的2.68%降至2017年9月末的2.07%,主要是负债端成本的提高。
钱去哪了?家庭债务累积速度惊人
存款下降,很大概率去归还债务。而居民部门最大的债务来自于房贷。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这一反映家庭债务负担的指标来看,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底达到44.4%。
从数据上看,家庭债务水平虽然不高,但累积速度是惊人的,比如,2013年初,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仅为30.7%,短短四年时间,这一指标就上升了近14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家庭债务累积速度。如果将公积金贷款等因素均考虑其中,则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在2016年底超过60%。负债是刚性的,归还贷款的压力不容置疑。(综合券商中国、上海证券报、苏宁财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