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六)(4)
兄弟反目翻了脸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便极少再听到“阿尔巴尼亚”这个名字了……
每当想到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还能经常都在银幕上,观看到很多阿尔巴尼亚电影。如,《伏击战》、《宁死不屈》、《在广阔的地平线》、《山鹰之歌》等等战斗故事片。
虽然,这些影片在思想和艺术性方面,并不怎么样。但是,在那个文化娱乐活动极度贫乏,和总是那几部革命样板戏的年代里,能看得到这些外来他国的影片,就总算是很不错的了。
后来,听说阿方与我们翻了脸。于是,瞬时之间,“同志加兄弟”,马上便变成了反目成仇敌。如此这样的现实,真是让国人难以接受和痛心疾首呀!
随后,我再从一些当年的资料当中,和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文字,才真像大明……
原来,中国曾经无私地援助过阿尔巴尼亚30年。并耗费了一百亿人民币,这是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你可要知道,当年的一百亿已是中国政府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现在2万亿人民币,3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了……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是于1949年11月23日正式建交的。从1954年开始,我国就向其提供一定数量的经济援助。
据相关资料统计,到1978年时,中国总共向阿尔巴尼亚所提供援款75笔,协议金额为100多亿人民币。其中,一般物资占28%,军事物资占43%,成套项目占25%,现汇占2%。
于是,阿尔巴尼亚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对外援助受援国中,人均数额最多的一个国家。但是,到了最后的结局,却是全部都给打水漂了!。
据史料记载,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鼎盛时期,正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世界各国共党、工人党会议上,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就拉开了围攻中共的序幕。
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惟独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发言,表示不同意苏共批评中共做法。由此,导致中阿双边关系在不断加强和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礼遇规格和舆论宣传,也逐渐突出拔高。
1966年11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举行“五大”。康生向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电。此时,会场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高呼两国领袖万岁的口号声不绝于耳。从此,友谊的歌声响遍了“山鹰之国”的阿尔巴尼亚四面八方。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这场“史无前例”运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也表示了积极和狂热的支持。
据史料记载,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主要是以贷款形式,向阿提供一些物资。
在1961年春,由于苏联中断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后,中国除了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几十万吨粮食以外,还提供了2.5亿元外汇人民币的援款,并承担了19个成套项目的建设。
1966年后,阿尔巴尼亚的党政领导人,对中国的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公开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加赞扬。并频繁地派出高级代表团访华,一再要求我国增加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同时,阿尔巴尼亚也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为此,中国大力支援阿尔巴尼亚的革命和建设。不论从经济到军事,从物资到现汇,都给予了全面的、大量的援助。真正是做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大量援助之际,正是在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以及遭受唐山地震等,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
当年,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技术、设备、机械、拖拉机、车辆等,都提供给了阿尔巴尼亚。其中,仅粮食就达180万吨。
但是与此相反,阿尔巴尼亚却把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的一些劣质商品销往中国。比如,阿尔巴尼亚生产的低档次香烟、童装、纺织品等,都经常被强令在国内各地的商场推销。
据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都不吸本国烟,而吸的是中国生产的筒装“中华”烟。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就曾经多次地抽过阿尔巴尼亚出产的过滤嘴烟。但是,却并不知道其中的半点底细……
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每当回想到当年中国人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万里迢迢,很不容易运去大量钢材、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可是,阿方却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常年风吹雨打。于是,不少中国专家看到后,心疼得直掉眼泪。
据说,当中国人员向阿方提醒,不要随便浪费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人竟然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坏了,没有了,你们中国再给嘛。”这真是大让中国人在内心里感到反感之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中阿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对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要求,当然不再那么慷慨答应了。而阿方就故意对中国的供货、派专家等问题不断挑剔,接二连三地对中方有意责难和无理挑衅。
1978年7月7日,中国政府便照会阿尔巴尼亚政府,并被迫停止了经济、军事援助。接回援建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
当时,人们非常拥护小平斩钉截铁的态度:“断!撤!停!”这就是对阿断援助,撤专家,停项目。
从中阿关系,我们国人从中应该反思些什么呢?而且造成这样的状况,这又该是谁的过错?现在,真是值得让我们好好地进行深思的时候了啊……
正是:
兄弟反目翻了脸,瞬间差点动刀剑;
关系恶化又挑衅,无私援助适其反。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